微信扫一扫
奉新的赤岸与赤田两镇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陶仙岭,也叫陶仙山,山下还有一个村,就叫陶仙村。据说这山和村都命名为“陶仙”是大有来历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从安徽六安县来了一个铁匠,姓陶,名安,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选定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就在这安了家。看他的神态,黑里透红的脸庞焕发着一种光彩,50岁上下的年纪却长着一部雪白的胡须,颇有些仙风道骨。虽说是个铁匠,但他的手艺与一般的铁匠不同:他不仅会打造各种农具和刀枪,还能将一种黑黑的石头炼成铁。因为他打造的铁器锋利耐用,在奉新各地都很有名气,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陶安公”。
有一天,他点着了炼铁的炉子,不料那火突然散开,向上升起,紫色的光焰直冲云霄。他炼了几十年的铁,也没见过这种现象,他被眼前的景象吓倒了,慌忙趴在冶炉下向上天祈祷。过了一会儿,一只红色的鸟儿飞落在了他炼铁的炉上,只听鸟儿张嘴说起了人话:“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陶安公听了那鸟儿的话,似懂非懂的,那火也渐渐小了,过了几天,也没见有什么异样,他仍然一心炼着他的铁。
七月七日的那一天清晨,天空浓云密布,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陶安公停下了手中的活,抬头仰望着天空,期待着大雨什么时候能停下来,好干完他没干完的活。突然,一声惊雷响彻四野,一道闪电划过长空,那闪电把整个深黑色的天空撕开了一道大口子,雷声刚停,只见从那撕裂的口子处,钻出了一条巨大的红色长龙,正驾着祥云缓缓地向自己飞来。陶安公看得呆了,一动不动地站着,只见那红龙用尾巴轻轻地一卷,就将陶安公稳稳地放在了龙背上,然后掉转龙头,朝着东南方向飞去。当飞到南昌城的上方时,那龙稍稍地停了停,有几万人一起观看了那壮观的场面。陶安公心里这才明白,是自己多年来勤奋执着地炼铁,为百姓谋利益的事迹感动了上天,这才有了今天的乘龙登仙的福报。他高兴地在龙背上向观看的人群挥手告别。
后来有人写了一首诗来记载这件事:“安公纵火,紫炎洞熙。翩翩朱雀,衔信告时。奕奕朱虬,蜿然赴期。倾城仰觌,回首顾辞。”
陶安公乘龙飞升之后,据说他的两个女儿也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冶铁炼丹,后来也得道成仙了。后人为了纪念陶安公的事迹,就把他居住过的地方叫做陶仙岭,还在山上修了陶仙观。
因为陶仙岭是一块风水宝地,清代赤田的两位文武大臣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陶仙岭:广东巡抚许仙屏葬在了陶仙岭山麓,辫帅张勋葬在了陶仙岭山巅。
明代诗人余纫兰有《陶仙观》诗咏此云:
孤峰大石尚巍然,世远难穷炼药年。
铁冶曾传青鸟信,林丘那复赤龙腾。
元符缥缈云霞外,帝象微茫剑鼎前。
嘉尔胸中多逸兴,同来岩下看洪泉。
清代诗人谌象贤有《陶仙观》诗咏此云:
突兀层峦倚碧空,登临一啸来天风。
远观山色有无际,近看村烟断续中。
炉石苔封留胜迹,涧泉波静倒苍穹。
安公已乘赤龙去,欲访仙踪何径通?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