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位奉新东垦人,发生在甘坊金洞的真实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位奉新东垦人,发生在甘坊金洞的真实故事!

转载 陈秋媛2020/04/23 09:01: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92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一位奉新东垦人,一支“尺八”,一个暖人心扉的真情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曾在奉新东垦学校工作过的宋阿祥老师,亲眼见证了他与甘坊镇金洞村一户普通农家的真情故事。
阿祥老师原籍上海,1956年,他的父亲作为“上海垦荒队”的一员来到了江西奉新,成为了东风垦殖场的一名职工,被安排在甘坊金洞采育林场工作。1962年,年仅8岁的阿祥和母亲也来到了金洞村定居。
 (儿时的阿祥与父亲在甘坊金洞村合影)
他家的隔壁邻居,户主名叫况拱星。
少年不知愁滋味,儿时的小阿祥,对金洞村的秀山丽水充满了好奇,经常与村里的小伙伴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华光寺、古色古香的老戏台、国共两军交过火的碉堡、写有红军标语的黄家祠、当年红军开过大会的“策洞”等处打闹嬉戏,快活无比。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宋况两家相互帮衬,相处得十分融洽。尤其满脸都是慈祥的况婆婆(况拱星的母亲),非常喜欢聪明伶俐的小阿祥,只要他来了,每次都会变戏法似的从坛坛罐罐里掏出些萝卜干红薯片什么的给他解馋;小阿祥的活泼可爱,也给她带来了不少快乐。
阿祥老师14岁那年随父母离开金洞,搬迁了到了地处上富镇的东风垦殖场厚田大队定居,以后的岁月里忙于上学读书、教书育人、成家立业、南下打拼,再也没有回过金洞,但金洞这个曾经生活了整整6年的小山村,却常常会出现在他的梦境中。

 (阿祥老师童年经常在上面戏耍的古戏台至今尚存)

2014年阿祥老师退休了,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了金洞村看看。当来到这个恍若梦境的地方,看见白发苍苍的况拱星夫妇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已经辞世的双亲;面对腰身深度佝偻的况婶,犹如见到了已经作古多年的况婆婆。面对热情好客的况拱星夫妇,他在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为二老做点什么。 

(甘坊镇金洞村村民况拱星的家)
从此,远居南昌市湾里区的阿祥老师,每年都要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专程到金洞村来看望况拱星夫妇几次,有时还携家人一道前来;而且每年春节前夕,多才多艺的他还带上纸张笔墨,亲自给况家写上几副春联;带上心爱的乐器专门为况拱星夫妇演奏几首乐曲,为况家营造几分节日的喜气。
今年1月18日(农历小年),阿祥老师又要去况家,我搭上他的车一同来到了金洞村。

况拱星夫妇见到远道而来的阿祥老师,高兴的手忙脚乱,况婶紧紧拉着他的手不舍得放。 

阿祥老师(左一)一坐下来就与况拱星老人拉起了家常,两人有着唠不完的话题。

 阿祥老师与况叔家人共吃小年饭,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阿祥老师开始写春联,况栋星老人的孙儿为他展纸。 

写完春联,阿祥老师拉起了二胡,欢快的乐曲里充盈着满满的新年祝福。
阿祥老师放下二胡,从车里拿出一根竹子做的旱烟筒,我问他这杆烟筒是不是要送给况叔?他笑了笑说这不是烟筒,是日本的一种乐器,名叫“尺八”,仔细打量,才发现“旱烟筒”上有好多个音孔,想不到差不多玩了一辈子乐器的我,竟然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阿祥老师带来的“尺八”)
阿祥老师向我介绍:“尺八”这种乐器,很早以前原本是中国的,据说自唐朝鉴真和尚带到日本后,在中国就渐渐失传了。阿祥这支“尺八”系日本制作,价格不菲,是花了一万两千元人民币买来的。“尺八”的吹奏技巧很难掌握,当初他参加培训时,起初有很多学习者,到最后仅有他一人可以得心应手地吹奏。

阿祥手持“尺八”走进了厨房,他要为还在忙碌的况婶演奏一曲,让老人多见识一些大山外面的新鲜东西,风味独特的乐声在灶间里弥漫了开来。

离开金洞前,阿祥老师与况拱星的家人合影,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大门两边阿祥老师上一年写的春联还色泽未褪完好无损。 

阿祥老师要走了,况家以山里人最高的待客礼节,燃起了鞭炮为他送行。
返程途中来到甘坊横桥村重修的船溪古码头时,阿祥老师意犹未尽地走下车,站在河里的竹筏上吹起了“尺八”。
“尺八”幽幽响起,倾听着与秀山丽水融为一体的天籁之音,,我感受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情愫。我想:如此纯净空灵的乐音,天堂里那个满脸都是慈祥的况婆婆一定能听见:



End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