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人皆知甘家巷,却不知她的历史渊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人皆知甘家巷,却不知她的历史渊源···

转载 陈霞2020/05/05 11:24: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10905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3、甘巷甘氏源流考述

 

奉新县县市乡(今冯川镇)甘家巷甘氏一族,列县城四大姓氏之三,自甘延珪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高中进士起,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甘常宪、甘常悫兄弟同榜中举人止,先后考取举人38名,其中再高中进士者13名,堪称科名鼎盛,簪缨累叶,清代乾隆年间的吏部尚书兼领兵部甘汝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追溯其木本水源,当自东晋朝末年说起。


宋绍兴十四年(1144)甘天右谱序载:“甘氏昔为著姓兴霸号虎臣于江表季思行惠政于西土载于史册传之旧闻吾家之丹阳晋末徙于新吴百丈山足里称甘坊乡无异姓甲于当时。”这是奉新甘氏来源最早的记载,后世多以此为依据,称自己为“丹阳世家”,系甘宁、甘卓之后裔


清雍正戊申岁(1728)孟冬下浣,甘汝来为万载白水支甘氏续修族谱所作序言称:“吾家系出丹阳郡,始祖季思公名卓者仕于晋,拜豫章太守,睹此地山川秀丽,风俗隆古,因家于平陂。平陂者,甘坊之旧名也。”甘汝来认为,甘卓曾任豫章太守,因为亲眼看到了平陂这地方“山川秀丽,风俗隆古”,遂令其子孙自丹阳徙居于此。甘天右认为平陂这地方“乡无异姓甲于当时”,这也是甘坊得名的原因。


甘氏徙居平陂之后,自东晋末至北宋末700余年间,人丁渐伙,家族日兴。据宋绍兴十四年(1144)甘禔(字庆宜)谱序称:甘氏自丹阳“徙新吴数百年,先人存日,与诸族长排列得十数世,几二百房,居于田心、前巷、后巷、亭桥、蒋斗、港西、港南、上村、长坪、岭下,总名甘坊”。可知此时甘氏家族人口已近200户,分居于甘坊周边的10个自然村。


元至元二十七(1290)甘惟庆谱序亦称:“吾家世居丹阳晋末徙于新吴百丈山足里称甘坊乡无异姓甲于当时远祖贞舍百丈山结怀海香火缘时唐宪宗元和三年也初于亭桥创家塾仿佛邑校岁延名师数人应举者动百计聚庐托处星连棋布于数里间。”文中称远祖甘贞“舍百丈山结怀海香火缘”,这件善举在唐代陈诩撰《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中亦有“伊蒱塞游畅甘贞请施家山,愿为”的记载,可见言之有据。甘氏家族此时已创办了家塾,每年请名师数人训导家族子弟,参加全省乡试者达百人之多,足见人才辈出,无疑“甲于当时”。


但为何南宋绍兴以后,偌大的甘氏家族突然在甘坊衰落了呢?绍兴十四年(1144)甘禔(字庆宜)和甘天右均在谱序中说:“兵革之后,十不存一二,废失图册,流落他邑。”元至元二十七(1290),甘惟庆在谱序中也有“绍兴以后死徙至半”的说法。元至顺元年(1330),甘天铎在《新吴甘氏奉先祠堂记》中也说:“大抵吾宗之居是也,衣冠文物极盛于建炎之先,而兵火荡析克存于绍兴之后。”


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兵火导致了诺大的甘氏家族“死徙至半”,甚至“十不存一二”的惨重后果呢?族谱语焉不详。查《宋史》岳飞本传可知:“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坐,吾不汝杀。’坐而降者八万余人。进以余卒奔成于南康,飞夜引兵至朱家山,又斩其将赵万。成闻进败,自引兵十余万来,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成走蕲州,降伪齐。”


文中记述的是岳飞在楼子庄追杀叛将李成的一场大战,《宋史》张俊本传也有“(张俊)已追至北奉新楼子庄”的记载。楼子庄在哪?同治版《奉新县志》卷一·古迹载:“楼子庄在县西一百四十里,宋岳飞追叛贼李成,于此大破之。”楼子庄就在甘坊水口附近,这里就是岳飞大败叛将李成的古战场所在地。本次大战,双方参战人数至少在20万以上,战火殃及无辜平民,世代在此休养生息的甘氏一族惨遭兵燹浩劫,被杀的人口至少在一半以上。


战争平息以后,幸存的甘氏后裔回到甘坊时,已是疮痍满目,尸横遍野,繁华不再。光绪丙子(1876)《奉新甘氏重修族谱》卷3第3页载《甘坊基址图说》云:“惟承福垣十三公之坟岿然独存,房屋则止余数椽,族人三四家尚栖迟于此,其余各村皆鞠为茂草,仅存断砖石石喿于荒榛野林间,且有为他氏占踞者。禾黍之思,过此能无戚然?”这就是甘氏一族在甘坊衰落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甘坊

奉新甘氏是宋绍兴十四年(1144)才修族谱的,此前有一个简单的“图册”也于战火中“废失”了。甘坊甘氏家族中有一位后裔叫甘禔,字庆宜,是甘贽的儿子,甘育的孙子。北宋末年,曾经出任湖南衡阳县丞。建炎二年(1128),他从衡阳回甘坊,经过袁州(今宜春)时,听说金兵已经攻克了洪州(今南昌),甘坊离洪州不远,他审时度势,出于安全考虑,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宗卯、明卯兄弟,迁到了袁州府万载县,成为万载白水甘氏支祖。


绍兴元年(1131)兵燹之后,甘禔既为家族遭此大劫而痛心,又为谱牒散亡而纠结。绍兴十四年(1144)春,他特地回到了奉新甘坊,“记其可知者,画而为图,以示诸子孙,俾我族人相以为服,丧娶相告,而不绝其势,将自至于不忘也。”这就是奉新甘氏最早的族谱,他和靖安甘氏支祖甘天右都为此作了序言。


在这本族谱中,甘禔将唐代末年生活在甘坊的甘祥(十三公)作为了一世祖。为何要将甘祥作为一世祖?元至顺元年(1330),甘天铎在《新吴甘氏奉先祠堂记》中解释说:“甘坊居大雄东南之麓,坊稍西,曰承福垣,十三公府君墓在焉,旁附二三冢,蓬颗皆存,丛木犹足庇。”有墓就有碑,有碑则可知其至少三代子孙的名讳,结合凭记忆想到的各代祖先的姓名,则可以联缀成世系图表,可见甘天铎也是认可甘祥的,甘祥墓乃是甘氏世居于甘坊的最直接的实物证据。甘祥之前因“谱图复丧,宗支不详”,只好暂付缺如了。正如甘汝来在《万载族谱序》中所说的:“自晋迄唐,谱牒散失,虽盛勿传矣。所可考而可知者,惟自十三公始,盖十三公乃唐末人。”


甘天铎,字景文,甘坊人。元大德间,任将仕郎、赣州府照磨,改南康路总管府知事,迁永丰县丞,累官松江府通判。泰定丙寅(1326),甘天铎从章贡府幕任上回到了甘坊,“瞻顾旧坊,悲愤满目,始筑舍水东,为将老计,追惟先世,庆源深远,代以文学著称,而流俗相仍,祀非宋时享器,庙参诸古,以求今之宜,则壁室于中,左置粟,主具龛椟、燕几、享器,供奉四时,仿效名贤遗式。”他在甘坊除了“筑舍水东”外,还重建了甘氏奉先祠,并亲自撰写了《新吴甘氏奉先祠堂记》,还请当时的理学大师吴澄撰写了《豫章甘氏祠堂后记》。由此可知,甘坊甘氏一族虽然在绍兴元年(1131)惨兵燹之祸,但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直到元泰定丙寅(1326),甘氏家族的主体仍然居住在甘坊,甘天铎所撰写的《新吴甘氏奉先祠堂记》和吴澄撰写的《豫章甘氏祠堂后记》就立在甘氏奉先祠堂之中,这就是明证。


那么甘氏家族是何时何因离开甘坊的?甘汝来在为万载白水支谱所作的序言中说:“迨元末草寇四起,风鹤告警,予支十七世祖以诚公迁邑之水口,十八世璠公又徙居于县治之左牌楼里。”甘汝来所称的“草寇四起”指的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兵乱。据《江西大志》载:“元至正十二年壬辰春二月,有史普清者称元帅,率蕲黄之众数百,自奉新抵新建,驱胁乡民,据新塘复立寨,土寇喻谦可、屈祥、喻升、余玉等佐之,故家大族残灭殆尽。”同治版《奉新县志》还有如下记载:

“(至正十二年)夏四月,贼陶八都据奉新南乡,奉新帅元济聚众拒于境上。”“十三年癸巳七月,有贼万余自武宁、靖安入境,杀据人口,焚毁房舍。”“十四年甲午春,史普清陷奉新,监县明安图死之。”“十七年丁酉春,武宁县胡绍远攻吴三复,破之,遂据奉新县。”“十八年戊戌夏四月,徐寿辉伪平章陈友谅庇水兵战舰千余,由九江乘风一夕至龙兴路,薄城,平章火你赤南遁,城遂陷,胡绍远以奉新降。”“十九年己亥,陈友谅以伪丞相胡廷瑞守龙兴路,胡绍远复自奉新起兵,与陈友谅之众战于建昌之麻潭,败死。”“二十二年壬寅春正月,宁州土豪陈龙以分宁、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六县降。”“三月,奉新帅元济乘郡乱复率众以应伪汉,既而叛去。”“二十三年癸卯夏四月,帅元济复胁乡民助逆友谅,弟陈五恶其反复,杀之。”


总之,元朝最后的这16年是一个非常时期,盗寇四起,战事频仍,能在此时保全性命,延续家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据1994年《奉新甘氏增修家谱》所载《以诚公传略》云:

“以诚公系时孟公之次子,蔡氏出,始祖十三公十七世孙。元末,草寇四起,风鹤告警,以诚公审时度势,徙居法城乡,选择水口定居,富有远见,今奉新甘氏多出自水口。以诚公生四子:琦公、琏公、璠公、璁公。璠公移居县城左牌楼里,其他三公仍居住法城乡。璠公生二子:杰公、俨公。俨公徙居东外高垣,杰公生三子:大楠公号孚斋,大济公号润斋,大祥公号存斋,即孚、润、存三大支系之由来也。至于现存的月斋公支系,可能是璁公之后裔,但无资料可考。孚、润、存、月四大支系,不仅人才兴旺,分布县内外居住,而且人才辈出,以诚公十世孙甘庄恪公官至吏部尚书,兼领兵部,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汝来公父显祖、弟汝适、子甘禾同举于乡,三代同榜举人,为科场中所罕见。”


这段话不仅点明了甘以诚从甘坊迁法城乡水口的时间和原因,而且概述了甘氏后裔迁水口之后的繁衍和迁徙情况,奉新现在传承的孚斋、润斋、存斋、月斋四大支系都是甘以诚的后裔,甘以诚系四支共祖,亦即水口之始迁祖。甘以诚三子甘璠徙居县城左牌楼里之后,科名鼎盛,簪缨累叶,成为县城四大家族之一,甘璠实系县城甘氏之始祖迁祖。甘璠居住在法城乡水口的时间其实十分短暂,前后估计仅二三十年,其子孙均出生于县市乡,但参加科考时,填写的乡籍都是法城乡,盖示其不忘祖居也。


甘璠子孙又尤以润斋一支为盛。甘润斋,讳霖,号润斋,博士弟子员,官湖广澧州正,系甘祥第20世孙,卒葬百丈寺后。甘霖生甘文翰,字国华,号龙山,领嘉靖元年(1522)乡荐,授湖广嘉鱼知县,修学校,治津梁,减火耗,革陋规,讼者即剖决,无留牍。为人平易近民,清介自守,讼简民安,邑大治。卒于官,士民罢市感泣,賻金以殓。检其箧,无所有,惟故物二束,缄封甚固,署曰:“至家公启。”乃书数卷,土数升耳,盖示子孙非读即耕也。祀嘉鱼名宦、本邑乡贤。


甘文翰生甘球,甘球生甘懋谦,甘懋谦生甘廷仕,甘廷仕生甘俊,甘俊生甘显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中副车,授余干教谕,迁赣州教授,补广信教授。甘显祖生汝苏、汝、汝逢三子,次子甘汝来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进士,雍正四年(1726),甘显祖又与三子汝逢、长孙甘禾同领乡荐,三代同榜,海内传为盛事。甘汝来累官至兵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兼领兵部,晋太子少保,历仕三朝,位尊冢宰,甘族家族在全国的影响此时已登峰造极。


甘汝来长子甘禾,雍正四年(1726)中举之后,复应博学鸿词科,授兵部车驾司主事,补武库司主事,太平仓监督,诰授奉直大夫、朝议大夫,生立德、立功、立言、立猷、立燮5子;甘汝来次子甘广,荫授刑部贵州司员外郎,调吏部山西司郎中,特授云南迤东道、陕西汉兴道,诰授奉政大夫、中宪大夫,生立辅、立瑗、立伋3子。


在甘汝来的这8个孙子中,先后中举人的有甘立功、甘立德、甘立言、甘立猷4人,其中再中进士的有甘立功、甘立德、甘立猷3人。这8位孙子是直接接受过甘汝来教导的,8位孙子4位中举,3位举进士,足见甘公的榜样作用影响之大。甘汝来的曾孙有本均、本埰、本垣、本墉、本垲、本壎、本坦、本坚、本墫、本坤、本垿、本城、本翼、本翥、本超等15人,其中虽不乏才华卓著者,但均屡试不荐,无奈以诸生终老。至第32世“常”字辈,始有甘常俊、甘杰(常安)、甘焘(常吉)、甘常宪、甘常悫中举人,其中甘杰、甘常俊、甘焘再中进士,亦足见甘公的遗泽之长。


综上所述,奉新甘氏一族自东晋末徙居甘坊,至元末再迁至水口,迄明初甘璠一支再徙居县城左牌楼里,到清朝康、乾年间始臻于鼎盛。虽然“月有盈亏,花有开谢”,甘氏一族迄于今有“式微”之说,然一个家族因科名鼎盛而名扬全国,且其影响一直延续清朝末年,如此世家大族殊不多见也。

 未完待续  

  ...  

篇一:这个姓氏,位居县城四大姓氏之首,千年历史名门望族...

篇二:鲜为人知!这个家族原来是定居奉新县城时间最早、人口也最多,后来...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