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历史悠久的奉新南门有一大家族,她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渊源与往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历史悠久的奉新南门有一大家族,她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渊源与往事!

转载 陈秋媛2020/05/07 08:30: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91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5、南门邓氏源流考述

 

奉新县城南门古代叫迎薰门,“迎薰”典出《孔子家语》,其中的“辩乐”篇云:“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成语“迎薰解愠”有迎接温暖的南风,解除心中的烦恼之意。迎薰门是奉新县城的南大门,东西两边是城墙,再往南是横跨冯川之上的冯川桥,位于今建设南路口、功德碑附近。


从迎薰门沿城墙往西,一直到游圣门(今华表附近),这一大片地方集中居住着一个名门望族,它便是南门邓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门邓氏居住的地方因为紧挨着南潦河,而南潦河又是古代奉新县水上交通的枢纽,因此,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营的业务便是南门码头的水上运输和临街店铺的商品贸易以及过往商旅的食宿。从前每年端午节县城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而为竞渡活动提供龙头和龙船的便是南门邓氏的龙舟会馆。奉新历史上著名的绣衣坊(在县儒学前)、五马第(在老党校)和龙舟会馆(在南门河南)等均系南门邓氏古建筑,今已荡然无存。


其实南门邓氏跻身成为奉新县城一名门望族的时间并不长,迄今不过715年。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7·知县第10页载:“邓祚,大德八年任,湖广宁乡人。元初县尹例授职田,祚悉以代偿百姓之逋者,丝毫不以入己,民称诵之。秩满,因留邑城家焉。”2007年四修《奉新南门邓氏家谱》祖德留芳第501页亦载:“邓祚,城南邓氏一世祖,字允锡,号石鼓,湖广长沙府宁乡县人。元大德八年尹新吴,民被公德,秩满,攀辕,因家邑城南。”


综合上述两段引文可知:邓祚,字允锡,号石鼓,他本是湖广长沙府宁乡县人。元朝大德八年(1304),他从家乡来到奉新县做县尹。按照元初的惯例,县尹的待遇除了应得的俸禄之外,官府还会分给官员一部分职田,职田租赁的全部收入均归官员合法所有,这是元朝官员的一种合法福利。但邓祚除了领取俸禄之外,其余“丝毫不以入己”,他把职田的所有收入全部代百姓上交了所欠的赋税,许多贫苦百姓都受到了县尹的恩惠。


当邓祚任满回籍时,县城百姓听说后,全都拿着心爱的土特产,自发地来到南门桥头为他送行。队伍中不知是谁高声地喊道:“这么体恤子民的父母官不多见,恳求大人莫走啊!”送行的人齐刷刷跪了一地。见此情景,邓祚感动地哭了:我才为百姓做了一点应做之事,善良的百姓竟如此感恩戴德,我应该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才是啊!奉新人好,居住条件比老家宁乡还强……想到这里,他毅然决定:不走了,就在这里安家!邓祚所说的“这里”,就是奉新县城南门,族谱中所说的“因家邑城南”,其实表述欠准确,应该是“因家邑城南门”。邓祚自然也就成为了奉新南门邓氏一世祖


二世邓霖,字次说,号辉凤,县市乡上坊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进士第8页载其于元至治元年辛酉(1321)与新兴乡招宾胡鉴同登宋本榜进士,是奉新在元朝时首中的两个进士之一,但仕宦情况不详。《奉新南门邓氏家谱》祖德留芳第501页载其“累官至翰林院祭酒”,学历和官职均比其父要高得多,这应该是邓祚最值得欣慰的。


三世邓谦亨,字仲谦,号吉庵。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0·辟荐第3页载:“邓谦亨,字仲谦,号吉庵,下坊人。皇庆中官隆兴总管。”“皇庆”这个年号只用了两年,指公元13121313年;“隆兴”指隆兴路,即南昌府。至元五年(1339),邓谦亨曾建三贤书院。康熙版《奉新县志》卷1125页载:“三贤书院在县治北门外宝云寺之西。宋代周敦颐、苏轼、黄庭坚三人曾寓迹于此,县令李兼尝祀于庙学。至元末(1340),邑人邓谦亨为建三贤祠于县治之北宝云寺之西,欧阳玄为之记。” 欧阳玄《三贤书院记》云:

“洪之奉新三贤书院者,舂陵周元公、眉山苏文忠公、修川黄文节公之祠也。邑庠旧祠三贤,以元公尝仕修川,黄文节公实修川人,苏文忠公南行,弟文定公谪官筠州,因省其弟过洪州之筠,奉新为邑,盖有三贤辙迹焉,故邑人慕而祠之。孔子之宫更兵祠废,世儒邓公谦亨久欲复之未兴,后至元五年己卯,有旨禁民为莲社,其祠宇听民请射为业。有堂名种德,适迩邓氏居,谦亨与伯子杞谋,遂入辞于官,请以为三贤书院,有司许之,乃撤故益新,加以补葺,中为先圣宴居,别室为三贤祠,一如其它书院制,既而讲授肄习悉循其规,于是割田若干,岁入得粟数百石,以备圣贤飨祀、师生廪膳之资。他日其季子梓宰邑安化,道浏上,将父兄命,具书院颠末谒,玄为之记。” 

网络配图

四世有邓谦亨的次子邓梓和三子邓椿两位名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进士第9页载:“邓梓,字文若,谦亨子,授南丰州判,改信丰知县。时脂韦成风,吏治寖坏,梓独以名节自励,历官俱以廉洁称。”《南门邓氏家谱》祖德留芳第502页载:“邓梓,四世祖,字文若,号狮崖,谦亨次子,元文宗至顺三年壬申科举人,顺帝元统元年癸酉登李济榜进士,授南丰州判,升赣州信丰县尹,又升天临安化县尹,兼劝农事,崇祀乡贤祠,崇祀忠孝义祠,‘能词章,有善政,历官以清干闻。翰林学士欧阳文公玄称梓能克绍家学云。’”邓梓娶莫氏,生砺、仪二子。


四世邓椿,字伯寿,号允庵,谦亨三子。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1·杂进第77页载:“邓椿,字伯寿,至正间为临江路照磨。临江沦陷,椿集庐陵义兵千余,济以舟,与贼大战于城下,二日兵败,投江死。《元史》。”因为他的姐姐嫁给了同城黄翊,郎舅二人同死于抗击伪汉陈友谅,所以他与姐夫黄翊在《元史》中同传,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的宋濂曾专为他们二人撰《吊忠文》,其忠勇事迹乃得以名垂青史。


五世邓砺,字元吾,娶金氏,生子仁、均受二子。自己一生并无多大建树,但其注重二子教育,效果十分显著:次子均受克绳祖武,不负重望,终至金榜题名,光祖耀武。

六世邓均受,字可大,号敬墀,县市乡上坊人。明建文元年(1399)中举人,建文二年(1400),登胡靖榜进士第,可惜仕宦情况记录不详,无从稽考。


七世邓世英、世显,八世邓敬夫、立夫、明夫、文夫、良夫均平平,未见出仕情况记录。邓明夫生邓南皋、南卿二子,家业始有中兴之兆。


九世邓南皋,字德甫,号远斋,明夫长子。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0·辟荐第3页载:“邓南皋,字德甫,号远斋,下坊人。以人材举官广东崖州州同。”生殁娶葬不详,唯知其生九思、九彰二子。


十世邓九思,字思诚,南皋长子,县市乡下坊人,岁贡生。康熙版《奉新县志》卷8第18页邓九思传载:“人材举荐官,天性纯厚,笃学励行,不事矫饰,以书经应弘治甲寅贡,授福建泉州训导。既至,不务章句,以体用启迪,数年间出其门以跻显仕者甚众,雅为督学知奖。历八年,以老乞休。正德己卯疾作,悉召子姓,命以丧事一遵家礼,毋作佛事,卒年七十有八,经筵官丰熙为撰墓表,子显麒由进士任监察御史。”


十一世邓圻,字永圻,上坊人,正统九年(1444)中举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卷9·举人第8页载:“邓圻,字永圻,上坊人。官昆阳知州,昆阳僻在边徼,猺獞杂处,旧无城垣,每乘以窃发。圻捐俸建筑,楼橹毕具,又严设武备,训练乡勇,猺畏之,终圻任不敢犯,昆民德之,祀于名宦。”族谱佚其人,后嗣情况不详。


十一世邓显麒(1482-1527),字文瑞,号梦虹,县市乡下坊人。明正德五年(1510)领乡荐,九年(1514)登唐皋榜进士第。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进士载:

“幼随父教授泉州,受学蔡虚斋清之门,登第授行人司副。武宗再议南巡,率同官余廷瓒等抗疏伏阙力谏,予廷杖。时上阅疏怒甚,诘属草者,以显麒对,命再杖之,谪国子学正。己卯分校北闱,拔杨维聪,明年廷试第一,士服其知人。擢浙江道御史,上疏请讲明圣贤有用之学,以图嘉靖中兴之治。又疏言戚畹陈万言治第,拨官军入差官往蔚州买木,俱宜停免,皆从之。丙戌奉命巡按湖广,剧盗彭思昶等为乱,显麒与巡抚黄衷讨平之。事闻,赐金币有差。任满,卒祀乡贤,载《一统志》。

网络配图

邓显麒的出现是南门邓氏发展史上的顶峰,他身任监察御史,慨然以言责为己任,敢于忤权贵,逆龙鳞,虽杖不屈,视死如归。翰林院大学士丰熙《梦虹邓先生传赞》云:“先生秉天地之正气,备圣贤之道范,当其掇高科,官輶轩,而谏止南巡也,触阶流血,类乎朱云之折槛;迨乎迁西台,服獬豸,而巡行江汉也,发粟赈饥,似乎矫诏之汲黯;既而率劲旅,讨平彭思昶诸贼也,又似乎胸中有数万甲兵之小范。卓哉先生!盖得力于正心诚意之实学,故其事君也,始终勿欺而有犯。” 奉新人受其影响,后来还出现过为了正义而不畏强权的余祯、帅众、甘汝来等,都是以他为榜样,足见其影响深远。


他所著有《梦虹奏议》2卷、《周易口义》6卷,其中《梦虹奏议》被收入《四库全书》。明正德间,县令刘守绪特在南门为邓显麒立“绣衣坊”以资纪念,“绣衣”系御史之代称。


十二世邓希禹,字继禹,显麒子,下坊人。弘治九年(1496)岁贡生,曾以人材举任四川行都司断事。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0·拔贡第24页有一个简单记载,《奉新南门邓氏家谱》第157页载其生有一子邓绣,然并无其他事迹介绍。


十五世邓一诚,字可孚,号中沙,上坊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1·杂进载:“邓一诚,字可孚,号中沙,上坊人。掾吏,官福建布政司经历。”曾经重修曾祖父邓永圻故居中沙庵,兵部尚书郭子章为之撰《中沙庵记》。康熙版《奉新县志》卷11第91页载:“中沙庵在冯水之南,旧雷坛是也。邑人邓永圻未达时肄业于此,颇觉有异,后领乡荐,遂扩大之。前祀玄帝,后建佛殿,左莳修竹数亩,构亭其下,仍出田二十五亩为赡僧之资,始更今名,郭子章记。”记文中有“中沙公偕儿文会持刺来谒”的记载,故知邓一诚之子为邓文会。


十六世邓文会,字明初,上坊人。少从父一诚宦闽,受学于郭青螺子章,郭大器重之,曰:“中沙有子矣。”中沙,一诚号也。父卒,事祖母以孝闻,因诸生数十年,而读书益勤苦。常曰:“力田不愈年,岂遂辍吾耕乎?”家居引掖后进,著书万余言,发明圣贤忠孝之旨,名《醒世微言》。


十七世邓元之,字小崇,号朴斋,县市乡下坊人。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未仕。同治版《奉新县志》卷9·举人第15页载:“字小崇,号朴斋,下坊人。博学能文,负时望。”《南门邓氏家谱》第157页称其“德器深凝,温然如玉,邑中诸大事指陈筹画俱能劻予,新吴推德行文章为第一”,有《水心亭记》、《游鱼石记》等文传世。生殁葬娶不详,生侃生、俶生二子。


十八世邓侃生、邓俶生,分别于康熙二十年(1681)和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卷9·举人第16页载:“邓侃生,字士行,号陶庵,元之子,任清江教谕。丁内艰服阙,补分宜。两任皆有贤声。课士以端品植行为本,平居整肃衣冠,终身未尝疾言遽色。晚栖心元澹,著书数万言,训注《道言内外》及《灵宝毕法金丹》四百字,皆能穷其秘奥。”第17页载:“邓俶生,字有俶,号肃庵,下坊人,元之子。”


此后,南门邓氏家族中举者还有邓南金(嘉靖三十七年,官河南汝州知州)、邓经远(乾隆三十五年,官上高教谕)、邓珏(道光元年,官山东荣成、长山、莱芜、曲阜知县)、邓祖珸(道光元年,拣选知县)、邓继夔(道光十七年,官彭泽县训导)、邓竹(道光二十三年,官玉山教谕)、邓德宣(咸丰二年,未仕)共6人。


综上所述,奉新南门邓氏自邓祚于大德八年(1304)任奉新县尹定居南门以来,迄今已历715年,分枝发叶后可分为元房、亨房、利房、贞房、信房以及北岭支、张坊支等,其中最快一支已繁衍至31世,现有人口12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古代先后考取举人15人,再登进士第者4人;当代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达50余人,其中有教授5人、博士5人、硕士6人。在政界效力者甚多,获副科以上者4人,副县以上者3人,堪谓人才辈出,代有显者,仍不失为县城之名门望族。

  ...  

篇一:这个姓氏,位居县城四大姓氏之首,千年历史名门望族...

篇二:鲜为人知!这个家族原来是定居奉新县城时间最早、人口也最多,后来...

篇三:奉新人皆知甘家巷,却不知她的历史渊源···

篇四:明确了!奉新的这个姓氏恭喜了,你们的祖先是宋太宗赵光义!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