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吴县曾出了一个新吴侯,今天说说这个奉新之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新吴县曾出了一个新吴侯,今天说说这个奉新之最!

转载 陈秋媛2020/05/25 08:43:1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6290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卷四  乡贤故事

 

在封建时代,全国各州县都设有一座大成殿(孔庙、学宫)。在大成殿的两旁通常都设有两座配殿,一座叫乡贤祠,一座叫名宦祠。在奉新县城大成殿的西边,也有这么一座乡贤祠,祠中陈列着自南唐至清48位乡贤的牌位,他们千百年来一直享受着本县百姓供奉的香火,每年的春、秋两季,本县官员还要率本地士绅和生员举行集中的祭祀活动他们便是全县士庶效法的榜样和言行的标杆,乡贤祠自然成为了一处传统品德教育基地。本卷所列人物未必都进了乡贤祠,但均系本乡著名历史人物,其事迹必有感人之处。


新吴侯食邑新吴县

奉新县原来叫新吴县,汉灵帝中平二年(185),朝廷将海昏、建昌2县拆分为海昏、建昌、新吴3县,其中新吴县的县治就设在现在奉新会埠的故县,这是奉新历史上首次独立置县。笔者在撰写《奉新县志》人物卷时,在清代诸版《奉新县志·秩官·封爵》中偶然发现了“新吴县侯涂钦”的条目,不胜欣喜,喜的是奉新在晋朝时还出过一个县侯级的人物,凭着一个文史工作者对业务的敏感性,我立即查阅了86版《奉新县志》和相关的史料,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竟然看不到“涂钦”此人,不觉憾从中来。

 

为了弥补前修县志的遗珠之憾,我作为续修县志的副主编,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又找到旧志细看,发现“新吴县侯涂钦”条后有如下文字记载:“《豫章书·氏族大全》曰:‘晋涂钦以功封新吴侯,未详何功。’……按:钦以平石勒有功,封新吴侯,谥忠武,邑人涂文思(师)、文政,皆其后裔,墓在丰城县侯墓冈。”

以上信息告诉我们,所记文字系两次形成:前记说涂钦因功封新吴侯,但不详何功;后记补说封侯的原因和后代及墓葬之地。旧志虽然说到了一些情况,但毕竟过于简单,且其真实性如何,亦无法确定。带着这些疑团,我又查阅了江西奉新的《涂氏族谱》、丰城的《涂氏族谱》、信丰的《涂氏族谱》和广东大埔的《涂氏族谱》,采纳了涂氏后裔涂念雅的相关观点,通过和广东大埔的涂增泉先生共同探讨,去伪存真,关于涂钦的生平史料总算有了个大概的眉目。

西晋建国不久,晋武帝司马炎为藩卫皇室,分封了27个同姓王,都督各方军事。西晋永平元年(291),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其外祖父杨骏辅政专权,贾皇后干预朝政,导致诸王拥兵作乱,爆发了一场先是跟外戚杨、贾两家斗争,后是诸王争夺皇位的长达十余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场混战,使国力耗尽,民不聊生,导致内迁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趁机聚众反晋。为了保存王室的实力,巩固南方的地盘,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时任瑯琊王、安东将军的司马睿受命南渡,出镇建邺(今南京),司马睿以王导为谋主,都督扬州诸军事。

司马睿(276-323),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太虚元年(290)司马觐死,15司马睿袭琅邪王位当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下邳,准备西迎惠帝时,起用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司马睿受命后,王导为司马,委以重任。汉主刘渊举兵、建立汉国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向朝廷移镇建邺(今南京)。永嘉元年 (307) 7月已未11),朝廷任务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九月戊申,司马顺利南渡至建邺,为建立东晋王朝奠定了基础

司马睿能够顺利地南渡至建邺,为建立东晋王朝奠定了基础,除了依靠王导的智谋和王敦的武力之外,还离不开一位对他一直不离不弃、忠心耿耿的的人,这个人就是涂钦。

涂钦(247-337),字文思,出身于汉代士族,曾祖涂恽,汉代经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祖父涂蒙,曾任荆州别驾;父亲涂朝玉,曾任济南府尹。他原籍淮南寿春,青年时即入琅邪武王司马王府任试吏。司马睿琅邪王位时,涂钦已有43岁,已是辅佐了祖孙三代琅邪王的老臣。在司马从下邳至建邺途中,历时近50天,涂钦充分利用长期在此地域任职的地利、人和条件,发挥他的能力和特长,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从军队调度到粮草筹备,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井井有条,受到了司马和群臣的高度评价。涂钦还充分利用在东南部地区工作的经验与社会关系,广泛进行调查研究,联络瑯琊王司马伷的旧部及相关人士,为扩展司马睿的影响和实力,为协助周访讨伐华轶取得胜利,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表彰涂钦忠心侍奉三代琅琊王和辅助司马顺利南渡以及协助周访讨伐华轶等功劳,永嘉三年(309),司马给涂钦下诏曰:

“朕承祖宗鸿业,遭国不造,寇贼犯阙,震惊宗社。惟卿戮力行阵,辅朕南迁,翊卫朕躬,鼎定豫章,中兴南土,社稷安危,乃卿是赖。卿再造国家,功深带砺,合进卿爵。今差殿前都指挥、行人等官,捧金符印诰,加卿上柱国、紫金绶绾、金章,特进元勋,拜爵新吴侯,赐斧铖、录军国等事;位三公,朝廷文武,悉从卿委用,节制机务,不时奏闻;封三代祖考皆如卿爵,以彰卿功。”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涂钦封为新吴县侯并非是县志中所说的“以平石勒有功”,而是由于涂钦“戮力行阵,辅朕南迁,翊卫朕躬,鼎定豫章,中兴南土”等功劳。涂钦封新吴县侯之后,便安家于豫章。至于说他如何“鼎定豫章”,迄今尚未能找到相关史料印证。

永嘉五年(11年)四月,石勒灭晋军十余万于苦县,同年六月,王弥、刘曜陷洛阳,俘怀帝,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中原大乱,“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建兴三年(315)的秋天,涂钦之孙涂成为避战乱,只好率领江东涂氏全族南迁至祖父生活和采食的地方——豫章之涂舍村、新吴之冯川定居。建兴四年316),刘曜围长安,十二十一日,晋愍帝无奈出降,“神京陆沉”,中原沦陷,西晋灭亡。涂成“率子孙哭于庭曰:‘王室不复,涂山氏不得归于中土!’”以上史实从晋王导《涂山氏始迁豫章旧藏序》中可以得到印证,其中有云:“祖曰钦公,封新吴侯,至永嘉三年己巳,随晋南渡,出镇西江,遂家豫章,故以豫章为郡。”“钦再世而有丹阳守曰宠,宠再世而有员外郎曰成,乃继先志于建兴乙亥秋,始举江东大族乔迁于豫章之涂舍村、新吴之冯川,而子孙定居焉。”可见言之有据。

西晋建兴四年316),刘曜长围长安,十二十一日,晋愍帝无奈出降,宣告西晋彻底亡。建武元年(317)四日,司马睿在王导等人拥护下,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史称东晋。大兴元年(318)四二十三日,晋愍帝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才于二十六正式即皇位,改元大兴

东晋咸康三年(337),新吴侯涂钦卒于豫章,享年91岁,谥“忠武”,子孙将其秘葬于封地——新吴冯川之竹冈山之巅。

为了防止后代不良之辈盗墓,另置疑冢20余处。为防盗墓而置疑冢,是古代达官显宦通常的作法,涂钦贵为一方诸侯,造几十个疑冢当然不在话下。其他的疑冢都是公开葬的,只有真墓是秘密葬的。假墓要做得像真的一样,真墓要做得像假的一样,这样才能以假乱真、真假难辨,从而达到涂钦子孙的防盗目的。北宋政和五年(1115),涂钦第24代孙、赐进士及第、文林郎、衡阳主簿劝农营田公事涂大经撰《豫章涂氏初修宗谱总序》载:“墓在新吴冯川之右,又云丰城东南七十里武阳巷涂舍村,皆属疑茔。”《豫章涂氏族谱·恢复奉新县署后竹冈山祖墓记》亦载:“始祖钦公,晋怀帝时出镇江西,以武功封新吴侯,食采于斯,遂择狮子山之前、冯川之上而定居焉,名其地为易里,居侧有一山曰竹冈,亦一并买下。公卒,子孙秘葬其巅,丰城之墓系疑茔。”

那么竹冈山在哪?竹冈山就在今奉新县冯川镇的狮子山,狮子山又名龙山,这里是县城地势最高、风景最美的地方,“狮山形胜”是奉新古代十景之一,其范围包括今狮山大道以南、华林公园以北、建设北路以西、广狮路以东的大片地方。在山南原是奉新县政府所在地,山上部分新建了朝日国际大酒店,当然还有很多空地。由此可见,竹冈山这个地方早在东晋初年便成为涂氏的宅基地和祖茔地。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