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江河专栏】大水塅里话桐木,可圈可点美山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江河专栏】大水塅里话桐木,可圈可点美山村...

转载 陈秋媛2020/07/06 08:30: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40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大水塅里话桐木,可圈可点美山村

龙江河


前不久我在奉新信息网发表了介绍石溪桐木村白果树下的文章。其实,除了白果树下,桐木村其它几个村民小组都是可圈可点的秀美山村,今天就请亲爱的读者跟着我到这几个地方神游一番吧。


(天然氧吧桐木村)

桐木是我母亲的娘家,小时候要去外婆家拜年时,只听父母说去大水塅,没听说过去桐木,近日问及表侄胡辉,他告诉我:从桐木村地势最高的文山组下到桐木村村部,一路要途经牛岗里、白果树下、井家窝、油榨下、兰蓬下多个自然村落,沿途有一条逶迤曲折的小河,平时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山洪暴发时却咆哮不止,甚至酿成水灾,人们便把这一带的自然村落统称为大水塅。


我们先去文山组看一看:


文山组是桐木村地势最高的一个自然村落,以前名叫坟山背,因名字不雅,后来改为文山背,多年前我曾经到这里的亲戚家喝过喜酒。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房屋、田坵、山场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


文山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人站梯田高处,会觉得好像伸出手去就能摸到蓝天。

 


如此之好的生态环境,曾吸引得一个电影摄制组在这里热闹了好一阵子。艺术家的镜头中,原汁原味的古朴山村,显得十分唯美。

 


与文山背一山之隔有个老屋堂叫牛岗里,九十三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这里呱呱落地,她就是我的母亲!前几年外婆家的老屋堂还基本上保存完好,现在已近废墟。照片上的留影者是外公的孙女、孙媳、曾外孙、曾外孙女,其中有四位都曾经在这栋老屋堂里生活过多年。这里留下过我太过美好的的记忆,让我深深地感受过浓似美酒的客家风情。我曾在网上曾写过一篇《外婆家的老屋堂》,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从文山背下来是白果树下(白果树下已撰专文,不再赘述),白果树下过来是井家窝,最早是蒋氏在此建村,原名叫蒋家窝,胡氏从桃源严湖塅迁居此地至今也有十多代了。迁居此地时因一口水井与氏产生了过节,故将村名改名为井家窝,这里原有一座贞洁牌坊,儿时我经常从牌坊下面穿过,牌坊早已被毁,井家窝的住户依然不少,而最吸引我的则是村后菜园旁这棵巨大的红豆杉,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

 


于井家窝不远处隔河相望的这个地方叫榨下,这里曾经是一个榨油坊,由我的表哥袁振金(已故)打理。以前是一栋老屋,老屋前有条只有一尺多宽的小水圳,水流非常湍急,我几乎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用手去撩拨一下水中的浪花,因为它太清澈了。老屋里有一个榨坊和一个以水为动力的巨大圆盘木碾槽,碾槽终日吱吱呀呀地转着圈,被碾碎的油茶籽飘溢出来的清香,半里路之外都闻得到。这样的古老油榨坊,要是能保存到现在,该是一项多么丰厚的旅游资源!

 


油榨下斜对面约半里地,以前有一个大屋堂。早年间七里东庄胡氏迁至此地开基时,到处兰草蓬耸,故名兰蓬下。是一个很有客家特色的屋堂,屋堂用矮墙围护,矮墙上盖着防雨的竹枧瓦,院门有几分气派。这栋老屋前些年已拆除,兰蓬下的老住户大都迁居到了公路旁的新村,有一个老住户还在老屋旧址不远处新建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五梅峰客家山庄”,每年都会迎来城里不少避暑度假的游客。

 

照片上的中年汉子是我舅舅的儿子,身后是他前几年建的新房。他曾在牛岗里居住多年,当年牛岗里老屋堂住了十来家人,现在他一家人的房子比牛岗里那么多人居住的老屋堂还要大,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村里小河旁有一座“小小亭”,是奉新一中退休教师袁振林为村人和路人歇脚乘凉建造的,凉亭虽然不大,却折射出了桐木村的淳朴民风。

 


桐木小学是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主要拍摄地。奉新县那么多农村小学,却偏偏选中了这所名不见传的山村小学,想必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村委会离小学不远,这次采风,乡、村干部给予了我极大的方便,借这张照片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九百公路”穿村而过。这个位置以前也有一座牌坊,名叫“孝

子坊”。

 

(孝子坊老照片)

相传桐木村曾有一个不孝的忤逆儿子,有一天在田里干活时被一只小鸟反哺老鸟的情景所感动,决心改过。恰逢他的老母亲来送饭,他见了母亲赶紧跑上前去迎接。母亲平日被儿子打怕了,见儿子跑过来,以为又要挨打,吓得脚下一滑,掉下田坎摔死了。儿子痛心不已,母亲下葬的当日就去了墓地守孝,三年后回到村里时,村人问他:三年守孝还差三天满期,你怎么就回来了?为了表明自己的悔改之心,他又上山守孝三年,后来病死在母亲坟前。有人将此事报奏了朝廷,皇帝便下旨立了这座孝子坊,据说上面还刻了“天下第一孝”几个大字,这座牌坊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毁。


公路旁这个村落叫水口,以前这里只有寥寥几间土屋,真是旧貌换新颜了。


沿着公路上去,还有一个名叫高枧下的村落,住户已少,古风犹存。


村里保存着一块石碑,上面“圣旨”二字依稀可见,究竟是贞节牌坊还是孝子坊上的,得经文物专家考证了。


从水口下来是著名的白水寨瀑布,夏日里游人只要在这里坐上三五分钟,便可暑气尽消,荡涤风尘。

这栋老屋是石溪苏维埃旧址,也是桐木村的一张旅游名片。太多的奉新人见过,无须赘述了。

好客的桐木人,诚邀游客们参观完苏维埃旧址顺便到村里来走走,多吸几口天然氧吧甜丝丝的空气,喝一杯清香无比的客家豆子菊花茶,站在村前九百公路上观赏石溪小镇全景,定然神清气爽。


来源:《我们奉新那些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