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旧貌新颜!狮山公园的前前后后,几度春秋几多风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旧貌新颜!狮山公园的前前后后,几度春秋几多风雨...

转载 方璜2020/07/26 08:37: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奉新信息网 作者:樊明芳 6093 阅读 0 评论 104 点赞





狮子山的旧貌新颜


狮子山简称狮山,又名竹冈山、龙山、登高山,原系东晋新吴侯涂钦的封地、葬地及其后裔的祖居之地。唐神龙二年(706),新吴县治迁建于冯川狮子山下之后,该山便成为新吴县衙风水学中所称的靠山,是县城地势最高,风景最美的地方。南唐保大元年(943),新吴更名奉新之后,这里仍然是县衙所在地。



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第11页载:“狮山,一名龙山,在北关外百余步。其巅平敞,极目远眺,可望越山、华林诸胜,俯瞰城市,千薨隐然在目。旧有龙山亭,九日,邑士大夫多游赏于此,故又名登高山。其右一山,形如蹲象,两山相峙,为一邑形胜之观。”


清代刘应棠有《狮山》诗二首咏此云:“狮山形胜正秋光,瞩目朝曦气渺茫。林树烟深家独远,鼓钟僧集饭初香。池荷欲尽西风雨,疏竹犹生白露霜。狮子吼时君见否,素琴鸣处日初长。”“颓垣芳草乱鸦鸣,待火谁怜菜色氓。几点西山青万古,一条冯水泼孤城。秋归王榭庭前燕,禄养笙歌幕下兵。贾傅不须多痛哭,岘山垂泪想舆情。”


狮山系县城风景绝胜处,清代有人在明代奉新八景的基础上增“狮山形胜”和“东壁文峰”二景凑成奉新十景,“狮山形胜”居十景之九。


在许一元、王维藩二文和刘应棠二诗中,狮山不仅有护卫城郭之功,而且系登高览胜的最佳地点。如此美景当前,无怪乎古代骚人墨客要登高抒怀,吟诗作赋了,诗文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据同治版《奉新县志》记载,古代狮山不仅风景殊胜,山上、山下县署及周边人文景观颇多。



狮山之巅有龙山亭,该亭始建于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杨珪以将仕郎任奉新县尹,在狮山之巅首创龙山亭。至元二十四年(1287),张治民以进义校尉任奉新县尹,又镌刻名贤诗若干首于亭内,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文人雅士多喜登亭览胜。


狮山南麓有形胜楼,始建于明代,楼旁多绿竹、梅花。历任知县公务之余喜登楼观景,赋诗抒怀。嘉靖元年(1522),朱云凤知奉新县时有《形胜楼》诗云:“百尺和云迥,千山入翠迷。朱甍流落日,藻棁插冯溪。村火明膏细,林栖露雨低。风篁摇戟乱,碧树结烟齐。星月来层汉,琴樽聚五奎。遥瞻青琐闼,咫尺覆苍黎。”明崇祯十二年(1639),沈君桢知奉新县时有《形胜楼梅花》诗云:“老梅苍干立墙东,偏产灵芝丹点红。古澹香芬兰比洁,高凝色绝碧凌空。陶潜已去辞身外,何逊宁来赋阁中。名士纵多诗酒兴,落花应谢旧春风。”


狮下之南是奉新县署,县署内有绿筿阁,始建于北宋末年,阁旁遍植翠篁绿竹,历代县令公务之余多喜登阁赏景,赋诗抒怀。宋元丰四年(1081),李平任奉新县令时有《绿筿阁》诗云:“野草春来触处肥,山花秋到又还衰。争似阁前栽绿筿,青青不为岁寒移。”熙宁八年(1075),欧阳竦任奉新县令时有《绿筿阁》诗云:“四时长是翠阴多,冒雪凌霜不改柯。劲节虚中无所得,直须留待凤凰过。”宋绍兴元年(1131),吴荀任奉新县令时有《绿筿阁》诗云:“爱师无事足诗才,一阁清风向竹开。应笑门前车马客,几人能到此中来。”宋元丰元年(1078),梁立贤任奉新县令时有《绿筿阁》诗云:“阁野森森耸万筠,叶中帷幄翠于云。高僧达性空如竹,尽日忘言对此君。”


县署内有清心阁,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任奉新县令期间,写下了6首冠名清心阁的诗。《登清心阁》云:“若遭好月唤登楼,脚力虽慵不自由。上得金梯一回首,冰轮已过树梢头。”《晚登清心阁望雨》云:“悯雨喜见云,喜云愁不雨。长风将怒点,慰此楼中暮。喜雨不但人,松竹亦鼓舞。未知今年熟,得似去年否?”《七月十二日夜登清心阁醉吟》云:“小楼秋夜月明底,仰不见天惟见水。岸巾独立四无人,白月青天伴杨子。谁知横玉作秋声,一声吹尽九陌尘。月轮半仄吾未睡,楼角风生凉杀人。”《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云:“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如何一日隔,更减半分圆。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客来休遣去,我醉正无眠。”“秋夜真成昼,西山却在东。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清景今年过,何人此兴同?青天忽成纸,似欲借诗翁。”《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云:“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出处俱为累,升沉侭听他。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狮山之南、县治北门外有高令尹祠,祠祀宋代奉新县令高南寿。南宋淳熙七年(1180),江西大旱,从三月到六月,滴雨未下,百姓纷纷向县衙诉苦。时福建福清高南寿(字景仁,号如山)任奉新县令,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忧形于色,遂命道士醮天祈雨,并亲自向天祷告:“愿减十年寿,乞为三日霖。”天果降小雨。时朱熹守南康,闻之叹曰:“使吾属皆如高令尹,吾何忧?”县民感其爱民之心,遂立祠祀之,余绍祖曾作《高令尹祠记》。


狮山之南、县治北门外、高令尹祠之东有天姥宫,明崇祯初年,邑人有自西蜀传神痘之法来者,效如响应,民感神功,建宫祀之。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僧常弘增建佛殿,合祀天姥。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黄虞再建水心亭于宫前池中。道光初,众姓迁建于东门内延恩寺右。咸丰元年(1851),邑进士赖以立捐修。四年(1854)毁于兵。同治八年(1869),赖以立之子赖运扬倡首劝捐重建,自撰《天姥宫记》。


狮山之南、县治北门外、高令尹祠之东、天姥宫之前有水心亭,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黄虞再建。邓元之《水心亭记》云:“奉新郭北,环山嵂崒相踵,屹然狮蹲象踞,而天姥宫其中有祈痘疹者,应如响,远近崇之为众母云。宫内古木森耸,周遭苍翠,一池泓然,菱芰荇藻相乱。黄夫子化成三稔,尝往复低徊,桥而亭之,飞檐倚空,下临无地,中悬大士像,志切悲悯。宰官说法,邑颂众父,父与母殆一口焉。亭成锡名水心,群客赋诗,属元为记。元谓心能如水,庶以水名心,歌斯咏斯者,匪独为一亭写照也。元愧不能为韵语,尝读钟竟陵咏梅花墅句:‘惟君有闲身,一桥一亭里。’请移以赠。客曰:‘旨哉!邓子之工诗也!’于是乎书。”



狮山之巅还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该纪念标呈三角刀状,脚宽1.2米,顶宽0.6米,高5米,由5块三角整花岗石叠砌而成,为纪念民国二十八年(1939)至二十九年(1940)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捐躯的国民党将士而建。三面分别镌刻隶书字样:“陆军第一百八十四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陆军第一百八十四师师长万保邦率全体官兵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立”。标底葬有数百具国民党阵亡将士遗骨。1939年3月,南昌阻击战爆发,国民党184师在本县境内抗击日军,县城战役毙日军510人,横桥战役毙伤日军320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人将纪念标推倒。1984年3月22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原标石重立于旧地。嗣后,每年3月22日(1939年农历2月初2日为奉新沦陷日),人们举着花圈或采摘一束野花,献于纪念标周围,表达对抗日将士悼念。



1984年,县委县政府将此辟为狮山公园,面积有33600平方米,公园四周砌有花岗石围墙,西入口处建有一座凉亭式门坊,镶嵌有一块由原县委书记余达瑞题写的“狮山公园”匾额。入门拾级而上,又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刻“越峰”二字。进入园内,西边立有秋月亭,中间是纪念标,东边是迎春台。园内浓荫密布,花木繁茂。2004年9月以后,因兴建朝日国际大酒店和迎宾大道,公园面积稍有缩小,西大门进行了改建,更加雄伟壮丽。



备注:文言文内容有删减




篇一:长知识!今天说说奉新县城的古城墙...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