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有人说过,家门口的风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风景,却往往又是最经得起品味的风景。距奉新仅四十分钟车程的安义古村群,便是这样一道值得慢看细品的好风景。
景区大门口这组传统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的建筑造型,分分秒秒在告诉游客,你将脚踏现代土地,走进千年穿越。
进入罗田村,一棵矗立在村中最高处的千年古樟将游客一下就带入了古村意境。据说这个村的开基师祖公元880年躲避战乱逃难到此处的当天夜里梦见了一只金狮子,于是便在这里种下了这棵樟树。俗话说,十棵樟树九棵空,一棵不空成富翁。这棵樟树也空过,空到里面可以进去人,可是后来又慢慢长拢了。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之物,怪不得游客会在古樟周围系满密密麻麻的祈福彩绸了。
“世大夫第”是每个游客的必看之地,房屋的主人黄秀文是罗田有名的红顶仁者商人。这座府第从乾隆初年开始建造,整整花了38年时间,共有12个厅堂、36对厢房、108间起居室和48个天井;他一生行善积德的口碑,传到了乾隆皇帝耳朵里,给他连升了三级,于是便有了这块“世大夫第”的金字匾额。府第内看点颇多,笔者择其足以彰显主人善举之心之处予以介绍。
世大夫第有两道门,一道叫大门,一道叫二门,两门之间留了相当的空隙,这些空隙地面,是供无处住宿的流浪汉和过往小商贩过夜的,晚上只关大门,不关二门,主人的行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墙壁上大大的"当"字,高高的柜台后面冷漠的脸孔,柜台外面畏畏缩缩的求当者,这是旧时当铺的典型面画。而世大夫第里的这家当铺却迥然不同。其它人的当铺都是开在街上,黄秀文的当铺却开在自己家里。因为他的当铺不收典当人分文利息,完全是为本地村民解决燃眉之急;“不收分毫之利,聊申乡党之谊”当铺上厅的两根屋柱上的一副对联,申明了开这个当铺的宗旨;典当铺特设一道偏门,不对着街道,而对着小巷,是为了顾及典当人的面子,避免被村人看见而特设的。这是是笔者一生中看到的最暖心的一家当铺。
当地导游小黄向游客介绍的这口古井值得一说。它开掘于唐代,是一口名副其实的千年古井(我们奉新现存的古井均为清代)。井口外方内圆,酷似一个象形的“井”字。井深12米,方形的井身用花岗石砌成。最难得的是水质优良,甘甜清冽,至今仍为村民饮用,村里长寿老人迭出,故这口千年古井又被称为“康寿井”。
一条五里长的石板小路穿村走巷,被无数双脚板磨蹭出的痕迹,闪烁着点点光斑,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千年过往。适逢奉新春秋国际旅游社带领的一帮红衣姐妹在店铺林立的古街上款款而行,为宁静的小镇平添了一抹亮点。
绣花楼是本地财主黄本千1909年创建给女儿读书写字用的,女儿12岁以后,在楼上居住了整整4年没下过楼。
上绣楼的楼板这么窄,这个黄小姐必定是个裹脚女子了。
导游说,待该小姐16岁以后,黄财主给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抛绣球招亲会。这个就有点杜撰了。抛绣球不符合汉民族的伦理观念,只有少数民族才可能有这种风俗,汉族抛绣球的故事都是文学家把它“搬运”到文学作品中去的。不过导游为游客解说时偶尔杜撰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出来玩的游客大都是图个乐呵啊!
离开罗田村,来到水南村,这个村子给我的感觉是仿古建筑太多了,仿古建筑一多,就喧宾夺主,把本有的那些真正的古建筑都淹没了。只有这个原汁原味的黄家氏宗祠坐落在较为空旷的村头,才让游客享受到了古风拂面的愉悦。
与黄氏宗祠遥遥相对的古戏台,当代色彩也很浓,要是能再古朴一些,或许更能吸引游客。
据说水南村有一个我们奉新老乡“辫帅”张勋打过工的“千义堂”,问及导游,她说已经不在了,改为别的什么馆了,我只得抱憾离开了水南村。
出了水南村,眼前呈现出一望无垠的花海,这个创意真的很好,古色古香的村落与芳香扑鼻的花海交相辉映,美哉美哉!
快回到景区大门口时,我突然想说说一个游客很少注意到的细节:我惊讶地发现,安义古村群落的范围也不过就是几平方公里,但旅游公厕特别多,我估摸了一下,每隔两三百米远就有一个,我特意数了一下,光是一个小小的罗田村,就有9个旅游公厕(估摸还有没看到的),而且不但公厕数目多,还特别干净,走进去连一点异味都闻不到。我就想,这个景区的设计者和景区打理者真是功德无量,于细微处见精神,里面包含多么温暖的人性关爱啊!
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来不及到京台村去游览,没关系,好酒不怕留,反正是奉新家门口的风景,什么时候想了,油门一踩,几十分钟后就可以慢看细品了。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