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为一个女人建一座祠堂?奉新就有这样一个传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为一个女人建一座祠堂?奉新就有这样一个传奇!
转载
陈秋媛于 2021/01/03 08:37: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3865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有一次我与好友到仰山乡坛下去采风,小山村的美景令人心醉,正要坐下来休息时,遇见了两位很健谈的老人,邀请我们到袁氏祠堂里去看一看,他俩说这座祠堂是专门为一个女人建的。我一听来精神了,世界上竟有此等事情?袁氏宗祠与坛下村水口上这座古色古香的永安桥遥遥相对。
现在的袁氏祠看上去更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因为“文革”时曾被改成了大队部。
就是在这里,两个老人向我讲述了这个一个女人与一座祠堂的传奇。清朝嘉庆丙子年间,坛下村袁氏四房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罗坊(今罗市镇)严家头的闺女。
相亲时男方见姑娘容貌端庄秀气,知书识礼,心灵手巧,特别中意;女方对男方也很满意,但女方的父亲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说后生子好是好,可你们坛下袁姓连个祖堂都没有,跟你们开亲不好听,亲朋好友会问,我的女儿怎么嫁了一个连祖宗都不要的人家?除非你们把祖堂建起来,我才肯把女儿嫁过去。
(祠堂正厅,笔直的屋梁撑起轩昂气势)
袁家人一听急了,说建祖堂不是十天半月的事,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你们等得么?女方的父亲说,你们的祖堂做几久,我女儿就等几久,绝不食言。袁家人当即请人按照严家祠堂的样款描了一张图纸带回去。
(正厅前的天井如此之大)
为了能娶回严家头的绝色女子,坛下袁家人摩拳擦掌,发誓要建一座比严家还要好的祠堂。众人捐钱捐工捐木料,泥匠石匠“博士”(木匠)一起上,轰轰烈烈开了工。
(屋梁之间“过桥”上的绘画都已风化脱落,这幅画上的亭台楼阁依稀可见,画中人物情趣犹在)
据说祠堂修建期间,对袁氏小伙子情有独钟的严家头女子,还瞒着父母托人把自己头上的一支金簪送给了袁氏宗族,说她迟早都是袁家的人,要他们将金簪去换了银子捐给袁氏修祠之用。可是族长说不能收,人家有这份心意就足够了,硬是托人悄悄地还给了她。
(天井旁的这个阁楼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上世纪70年代我随奉新县剧团到过坛下演出,晚上就睡在阁楼上,我清楚地记得,夜半时分躺在通铺上,祠堂里一片寂静,联想起曾听过的关于各地老祠堂那些诡异的传说,心里难免有点害怕,好在身旁躺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团友,不一会也就安然入睡了。)
前前后后化了三年时间,一座气势非凡的祠堂终于落成,袁氏小伙子终于张灯结彩迎新人,抱得美人归。
(祠堂内有十来根这样的石柱,在其它祠堂很少见过这样气派的石柱,当年女方的严家祠堂只有木柱,看不到一根石柱,仅此一点,就令女方的父母刮目相看了。)
严家的女子嫁到坛下以后,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克勤克俭,行善积德,几代人下来,她成了坛下袁氏有口皆碑的发祖婆,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宗亲们的褒扬,在这个传奇般的事件中,女性的伟大和力量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一个女人和一座祠堂的故事,就是这两位坛下村的袁姓老人给我讲述的。在奉新的许多乡村里,其实还有为数不多的老人,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光趣闻。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愿意下到乡村去,一定能挖掘到更多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