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他们来到澡下两个地方,有了新发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他们来到澡下两个地方,有了新发现...

转载 陈秋媛2021/11/15 08:34: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254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澡下金泉井与新安塔初考
樊明芳
夙闻奉新县澡下镇龙溪村金泉塅有一眼金泉井和一座新安塔,但一直未能亲眼目睹。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彬彬曾答应同往考察,缘机缘未契,未能成行,但他已预先安排澡下镇政府架好了上塔的梯子。2021年11月11日,由张家昆开车,相约甘树林、潘英俊同行,在龙溪村老支书罗贤清同志带领下,我们带着十分的好奇心,来到了澡下镇龙溪村金泉塅实地考察。 

(金泉塅的金泉井)
金泉塅是一个坐西朝东的长条形自然村落,居住着罗、赖、谌等姓氏,村民共有100余人,其中罗姓约70余人。在门前路下的田塅中,有一块高出稻田约0.5米的方形井台,在井台之上有一眼地表由四个小圆形井圈组成,地下则联成一体的大圆形古井;四个圆形井圈像古代铜钱模样,寓金多钱(泉)富之意;每个小井圈直径0.5米,高0.6米,井圈上分别刻有“金泉井”、“道光戊戌”、“罗汉章”、“初建”字样。可见该井系清道光戊戌年(1838)由本村村民罗汉章捐资所创。金泉井是罗氏家族饮水之源,也是罗氏家族金多钱富之象征。该井位于罗氏宅基前的田塅中,无疑系“金泉塅”得名之缘由。 

(新安塔全景)
在金泉井东南方向约500处龙溪河附近的小山上,高耸着一座宝塔,它就是新安塔。新安塔是奉新全县仅存四塔中唯一的一座空心楼阁式砖塔,共5层8面,通高21米。塔基用花岗石迭砌,地表露出两块花岗岩条石,石高0.55米;塔身用青砖眠砌,内外用石灰粉饰;每层外有3道砖砌的斗拱托起的腰檐,飞檐用花岗石雕成,状若鱼尾,檐角原悬有风铃,今已不存;塔顶用花岗石覆盖;一层外围每边长为2.57米;正西、西北、西南3方均有门,门高2.26米,宽0.7米,门顶呈半圆形;西面距门顶0.26米处有一花岗石门匾,宽0.95米,高0.38米,门匾上阴刻正楷“新安塔”3字。 

(新安塔门匾)
一层层高4.17米,从门入塔,东墙有一内窗,墙壁上原有条幅式壁画4幅,画有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葱茏古木、重峦叠嶂,今已不见;西门上方有一扇形小幅工笔画,画意是老翁叙古;西南门孔上方有建塔者咏塔诗1首,诗用浓墨书写在石灰墙上,可惜因石灰剥落,字迹漫漶支离,已无法辨识。
二层层高4米,用砖眠砌有0.8米护栏。内有壁画4幅,其中3幅画有和尚6人,3老3少,神态各异;另1幅为脚踏风火轮的哪吒画像;也有咏塔诗2首,其中一首七律的前二联,据甘树林、潘英俊确认是:“新安宝塔颂新安,胜迹应同画里看。叠嶂回环陈玉案,激流渲汇漾金澜。”落款时间为“戊戌秋月”,其余二联难以成句,另一首根本无法辨识。

(色彩斑驳的哪吒画像)

(文字漫灭的咏塔诗)
三层层高4米,用砖眠砌有0.8米护栏,内有壁画4幅,画面均为古代神话人物,亦有咏塔诗2首,其文漫灭,已难窥其全貌。四、五层塔梁、楼板因年久失修,均已霉烂不堪,出于安全考虑,未敢再登。据老书记罗贤清说,五层塔墙上写有罗家先祖遗训为:“书要读,官莫作。”据我同事县一中邹发达先生说,他年轻时曾登上高塔第五层,亲眼见过塔墙上书写的罗家先祖遗训是:“书可读官不可做,钱可有但不可多。”因未能登顶,究不知哪个版本更符实际。 

(霉烂不堪的塔梁楼板)
以上是我们考察所见新安塔现状,至于该塔到底由何人何时因何而建,我只得从旧志中去寻找答案。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第33页载:“新安塔在县西二十五里金村塅,道光十八年知县罗焕奎创建。”由此可知,新安塔所在地金泉塅原名叫金村塅,应该是在罗汉章开凿金泉井之后才更名金泉塅的。该塔系清道光十八年(1838)由知县罗焕奎捐资所创,迄今已有183年历史。那么知县罗焕奎又是何许人呢?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1杂进第86页载:
“罗焕奎,字韫章,号秋屏,允叔三子,由供事以实录馆议叙府经历,分发安徽,历署休宁、桐城县丞,补安庆府经历,兼署府照磨,历署祁门、铜陵、凤台、巢县知县,复署理凤台县。任内获盗,升补安徽灵璧县知县,所至有声。以亲老请终养,归年五十九,卒于家。” 

(同治志载罗焕奎简介)
由此可知,罗焕奎,字韫章,号秋屏,系罗允叔三子,人称“罗老三”。他出身于实录馆供事,因考绩优异而被议叙府经历,分发到安徽省任用,他先后做过休宁、桐城两任县丞,再补任安庆府经历(知府属官,掌出纳文书事)兼本府照磨(知府属官,掌勘磨卷宗事),然后历任祁门、铜陵、凤台、巢县知县,复任凤台、灵璧知县。他大概是因为学历较低,未中过举人或进士,故只能做到知县,但每至一任,都有很好的名声。后因双亲年迈需要照料,他向上级请求致仕。59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龙溪村金村塅侍奉年迈双亲。
龙溪河又名澡下河,发源于仰山与澡下交界处的泥洋山,与九溪洞水合流之后,过观下,经白沙、青潭至澡下,出万坑,至龙溪村与南潦河汇合,全长35千米,流域面积约21平方千米,系南潦河北岸的最大支流,因在龙溪村汇入南潦河,故名龙溪河。
金村塅位于龙溪河口附近,古代这里每年都会有洪水泛滥成灾。古人认为,洪水成灾多是河妖作怪,只有兴建宝塔才得镇得住河妖。然建塔需要大量的金钱,村民连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拿不出这笔经费,怎么办?正在此时,罗焕奎从安徽灵璧知县任上致仕回家,聆听了乡亲们的意见后,他私下里想,在外为官数十年,现如今回乡侍亲,有时间,有余钱,也应该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他毅然决定:由他独资兴建一座宝塔。
道光十八年(1838),他请了风水师,选定了建塔位置。风水师说塔要建在龙溪河附近的高处才能起作用,于是便选定距离金村塅东南面约500处龙溪河附近的小山上为塔址。这里是金村塅的东南面,是金村塅的水口所在,亦即八卦中所说的巽方所在,在此建塔除了能镇河妖之外,还有关锁巽方水脉,镇守本村才(财)气,使之不致于随河水流失之功效。可见建塔选址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情。
据说宝塔竣工之后,金村塅一带年年风调雨顺,处处五谷丰登,龙溪河再未发生泛滥成灾之事。为何要取名“新安”呢?因为当时的龙溪村金村塅属于奉新县十三乡之一新安乡管辖。罗涣奎知县以新安乡乡名名塔,并未用“龙溪”或“金村”名塔,足见心底无私,胸怀大度。“新安”有“奉新平安之地”之内蕴,无论读音或意义,都让人觉得高雅吉祥,后来改名叫“澡下”,总让人有“因流水冲刷而每况愈下”之嫌。中国人给新生儿取名都十分讲究,难道给地名取名却可以如此随意的么?
无独有偶,就在新安塔竣工的当年(1838),在罗焕奎的影响下,金村塅的另一位村民罗汉章为解决本村罗氏乡亲的饮水问题,他也独资在金村塅门前的田塅中开凿了一眼有四个井圈的金泉井,这也是金村塅更名金泉塅的缘由。如此一来,金泉塅终于形成了“金泉藏富贵,宝塔镇河妖”之格局。建塔者罗焕奎,字韫章,凿井者姓罗名不详,字汉章,我十分怀疑他们是亲兄弟或堂兄弟,行善积德也要争先恐后。当我向老书记罗贤清请教他们是不是亲兄弟时,他面有愧色,十分遗憾地地说:“我们罗氏的族谱毁于上世纪‘破四旧’之时,现在整个罗氏家族后裔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从何而来,只听长辈们说过,我们是从赤岸一个叫‘六富里’的地方迁来的,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啊!”
原来如此!好在我刚刚出版了《赤岸文史钩沉》,又正在主修《奉新县地名志》,心想:要在赤岸找一个古地名,自信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为弥补金泉塅罗氏家族的百年之憾,我翻遍赤岸现存所有地名,竟然未找到“六富里”,顿令我大失所望。我开始怀疑“六富里”是否系“历富里”之讹传?因二词在奉新方言中发音十分相近。果不其然,现历富行政村有一个自然村名叫“谌罗”,正是由谌、罗二姓所组成,历富村的谌罗与龙溪村的金泉塅相距数里,仅一河之隔,从磐山过龙磐大桥即是龙溪村。我向曾参与续修《罗氏宗谱》的罗市竹溪罗会钧、仰山西源罗来喜等人询问,他们均证实:谌罗自然村的罗姓与金泉塅罗姓本是一家,也因族谱被毁而无法知其源流分徙情况。
又据《中华罗氏通谱》载:奉新“竹埠、历富、金村基祖——罗靖”。可知今罗市镇竹溪、赤岸镇历富和澡下镇金泉塅三支罗氏后裔,均系南唐时梧桐书院创办人罗靖(字仁节)之后裔。中国人是十分重视“木本水源”的,对数典忘祖者是十分不耻的。现在金泉塅罗氏后裔既然知晓了自己的祖宗是罗靖,知道长辈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六富里’就是现在的历富村,明白了历富村的谌罗自然村就是他们的最近的祖居地,我估计老书记罗贤清先前十分的遗憾至少可以减轻五分了吧!
考察文物容易,形成报告綦难。本次龙溪之行,倘无诸多有缘人士无私相助,定难有此收获,完成此文。感恩文管所所长许彬彬的预先安排,让我们得以顺利登塔;感恩龙溪村老书记罗贤清的悉心讲解,让我们收获良多;感恩富溪粮管所所长潘民敏的热情接待,让我们此行圆满!

上一篇:甘坊有一座华光祠,一个传说流传了217年...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