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太平军两次进驻奉新县
樊明芳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历时14年,席卷18个省的一次农民起义,虽然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帜,排斥孔孟儒家文化,对江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文古迹造成了空前劫难,加上太平军在宣传和动员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太平天国起义)
本文无意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是非功过,只想再现太平军两次进驻奉新时,奉新百姓亲身经历的一段战争历史。现根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6所载史实和奉新探花帅方蔚所撰《平定奉新纪功碑》一文,综合相关信息,综述如下:
咸丰五年(1855),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部自湖北进入江西。十月,太平军连克新昌(今宜丰)、上高两县。十一月,攻陷瑞州府(今高安市)之后,石达开又派遣其部将黄新楼、监军汪庚永等率兵攻打奉新。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平军进驻奉新,负责守卫奉新的清朝官员如知县、县丞和驻防的武弁等早已闻风逃遁,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奉新。
同年十二月十日,江西巡抚派遣官军攻打太平军,初战失利,驻奉新县把总刘得泰被太平军所杀。查同治版《奉新县志》卷7武职第68页载:“刘得泰,咸丰三年十一月任,南昌人。五年十一月(按:十二月)初十日,随军进剿,陷阵不屈,贼暴其尸于城邑,人悯之。”把总刘得泰是驻奉新最高(正七品)军事长官,当上级遣军助战时,他自然应冲锋陷阵,虽“陷阵不屈”,被“暴尸城邑”,也算是以身殉职,死得其所。同治六年(1856),由朱仁杰继任把总,他也是南昌人,行伍出身。
(太平天国电视剧剧照)
咸丰六年(1856)正月,驻奉新太平军兵分两路,攻克靖安、安义二县。当时,石达开已攻克袁州(今宜春)、临江(今樟树)、吉安各府,奉新及周边那些没有依靠的各路武装力量都争先恐后前往归附,驻扎在奉新的太平军一下子增至数万人。奉新储存的粮食一向很充裕,仅城中存粮就有十多万石,各世家大族储存的银币也有十多万元,此时全部被太平军所占有。他们还加固城防工事,疏浚护城河道,打造武器装备,每天派人搜寻富户的金银财帛,收获多者数千,少者数百。他们还怀疑奉新民间有很多窖藏,有钱人家的房屋地下和祖先坟墓被挖掘的数都数不清。
咸丰六年(1856)四月,江西巡抚又调遣官军攻打驻奉新的太平军,官军又一次无功而返,太平军士气更加高涨。七月,因江西战事接连失利,湖南候补同知吴坤修奉命率领新招募的“彪”字营,会同湘军共2000余人增援江西,先后收复了上高、新昌(今宜丰)二县,奉新举人蔡桐枝、严芑、彭懿中等听说后,立即前往新昌,请求吴坤修攻打奉新。
七月,吴坤修率部由新昌取道罗坊,到达奉新县城后驻军于城北。他先派小队用梯子试探登城,但因太平军十分警觉,严防死守,短时间内难以成功,便转而攻打安义、靖安。由于吴坤修所率领的多是能征善战的勇士,他们转战千里,累立大功,靖安、安义二县的太平军听说吴坤修来了,刚一交战便弃城逃跑。吴坤修收复二县之后,再率部集于奉新,等候进攻时机。
(吴坤修画像)
正当吴坤修部署停当,刚要发起总攻时,吴坤修却接到曾国藩要他立即驰援广信府(今上饶市)的命令,吴坤修只得暂时放下奉新的战事,率部驰援广信府。驻守奉新的太平军听说吴坤修走了,个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便更加放肆地抢劫财物,虏掠百姓,敲诈赎金动辄几百上千,奉新百姓苦不堪言。
九月,奉新举人刘梦丹和童生许柱臣一起招募了一支义军,他们由县城西门攻打太平军,但终因力量悬殊而战败。正在此时,吴坤修了结广信府的战事之后又回到了奉新的干洲。奉新百姓听说吴坤修回来了,不亚于久旱逢甘雨,一个个都捐出家财作为军费,路上送钱送米的人络绎不绝。
十月,吴坤修率部由干洲进入县城东门外,与城中的太平军相持数月,几次交战,小有斩获。太平军倚仗其城固池深,粮草充足,白天坚守不出,晚上则常常派出小股部队出入乡间村落,放火烧毁民房,劫掠妇女,搞得近城各乡百姓都十分紧张,村村枕戈待旦,晚上无法安睡。
正在此时,奉新县的乡绅帅方蔚、许献琛、宋宴春、刘仪等人便乘机号召各乡督办团练,全县有13个乡,共有108个围(村),每围设练正1人,练副2人,凡是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村民都被编入了团练的名册,任何一围一旦有警,便鸣锣报警,顷刻之间,声达百里,听到报警锣声,各围便会集合本围练勇向县城集中,一会儿就能集合好几万人,他们围城高声呼喊,太平军登城四望,只见环城十多里火光烛天,杀声震地,十分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
十二月二十三日,奉新城中的太平军主力出城交战,吴坤修率官军和建康乡团勇与太平军殊死迎战,太平军大败,死伤遍野。太平军被迫退守城中,坚守城门,再也不敢出城,有极个别晚上仍然出城下乡骚扰的,也多被练勇追杀擒获。
咸丰七年(1857)年初,当吴坤修与各乡团练练正商定拟在正月八日准备大举攻城时,太平军侦得这一消息后,便于正月五日傍晚,从西、南二门全部撤往瑞州(今高安),由于官军和练勇一路追杀,太平军只得抛下辎重和兵器,在路上被冲散或逃跑的人将近一半,奉新县城终于被收复。
奉新知县张星烺担心太平军杀回马枪,还特地设局善后,召募了一支“卫奉军”,由邑庠生赵拜庚、武举人帅锡龄统领,日夜放哨巡逻,直到次年八月才解散,并对在局出力者进行了等级不同的奖叙。在本次平定收复奉新的战斗中,因吴坤修指挥有功,他首先被提拔为道员,不久又被提拔为广东南韶连兵备道,但仍然留在军中,不久又收复了瑞州,帅方蔚为此撰写了《平定奉新纪功碑》。
太平军撤离奉新后,咸丰七年(1857)七月,刚刚经历“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又经历了石达开率十万精锐兵马出走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低潮。为挽救太平天国运动,天王洪秀全提拔了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将领,太平天国将士在这些年轻将领的统率下,奋勇杀敌,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运动再次进入高潮。
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五日,忠王李秀成率部从瑞州(今高安)攻陷奉新县城。太平军进入奉新之后,“焚劫乡村,掳掠丁壮”,县市(今冯川)、从善(今干洲)、建康(今岗前)、南(今赤田)、北(今宋埠)、奉新(今赤岸)这6个乡“被祸尤惨”。李秀成又分兵从新昌(今宜丰)攻打义宁州(今修水),途经奉新西塔,西塔的乡勇与太平军展开了激战,太平军纵火烧了他们的村庄和百丈寺,杀死乡民35人。
五月,江西巡抚毓珂檄令江军统领刘于浔率官军围剿李秀成,奉新绅士甘晋、赖运扬、余九谷、帅嵩龄、许振祎、刘达泉、赵拜庚、帅锡龄、刘鼎元、邓志远等人又在本地招募“卫奉军”协助官军。六月,太平军与官军和“卫奉军”交战,官军节节败退,太平军士气大振,曾国藩只得檄令鲍超率军由九江增援奉新。正在此时,李元度的安越军刚刚收复义宁州(今修水),奉新举人蔡桐枝、严芑、刘梦丹等前往请求安越军暂驻罗坊,正好与鲍超率领的江军对奉新县城形成包围之势。当安越军刚刚抵达罗坊时,李秀成为保存实力,率太平军再次撤离奉新。
太平军在咸丰五年(1855)和咸丰十一年(1861)两次进驻奉新,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对奉新人民的统治。但由于太平天国自身的弱点,加上清廷启用了曾国藩等一大批中兴大臣,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曾国藩画像)
咸丰十一年(1861)秋季,曾国藩在许振祎、严芑、鲁泰石等人陪同下,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奉新县城,一同登临九天阁,并在九天阁上设宴招待曾国藩,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曾国藩感慨万千,挥笔题一联云:
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
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同来的鲁泰石当即亦题一联表示响应:
逆水沉舟,莫谓中流无砥柱;
樊篱塞道,焉知天阁有神仙?
许振祎是曾国藩的学生,他的身份亦客亦主,不能太早,当然也不能落后,他题的对联是:
杰阁倚晴秋,依然山色波光,片石盘陀能识我;
元戎来燕座,曾记酒痕诗梦,九天咳唾固殊人。
陪同前来的还有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人严芑,字子骏,号禹农,他本于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人,选授福建宁洋知县,加同知衔。他曾两次协助请军攻打进犯奉新的太平军。本次有幸叨陪曾国藩,兴致很高,见众人跃跃欲试,他也挥笔题了二联:
小饮偶然临水月;
谪居犹得住蓬莱。
问一时猛士文人,谁向中流牢立脚?
聚百里残山剩水,我来绝顶更昂头。
(民国年间的九天阁)
太平军离开奉新160年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已尘封于历史的故纸堆,亲眼见证了太平军二度进驻奉新城的九天阁也早已荡然无存,奉新年轻一代从未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故撰此文,期望人们知晓先辈经历的苦难,懂得珍惜当下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上一篇:你绝对没有听过的真实传说!每个干洲人都不要忘了这个“干洲”人...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