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城南有个叫邓珏的人,都来看看他北漂的经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城南有个叫邓珏的人,都来看看他北漂的经历...

转载 陈秋媛2022/01/06 08:35: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19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邓珏北漂经历及其诗歌赏析


樊明芳

世居于奉新县城南门的邓氏家族,也是县城的名门望族之一。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这个家族有一位读书人名叫邓珏,字佩兰,号云根,自幼聪慧异于常人,长而习举子业,终于道光元年(1821)中辛巳恩科举人。查新版《南门邓氏家谱》却未见著录,足见其家谱之疏漏;查同治版《奉新县志》卷九·举人第40页有邓珏简介云:

“邓珏,字佩兰,号云根,下坊人。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举人。乙未挑发山东,历署荣成、长山、莱芜、曲阜等县事,所至有声。题补堂邑知县,服阙,选授陕西白水县知县,署宜君县事。年七十九卒于家,著有《一帆风草》等集行世。”

近日偶然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邓珏所著诗集《北行草》(拥城书屋藏版)部分照片,该集刊于道光己酉(1849)秋,由其弟邓竹校对。查同治版《奉新县志》卷九·举人第45页有邓竹简介云:“邓竹,字经之,号筠心,上坊人,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举人,大挑二等,授玉山县学,以教谕衔管训导事。”邓竹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曾任饶州府玉山县教谕,可见兄弟二人均非泛泛之辈。

《北行草》收入了邓珏从奉新到北京往返途中所作的诗歌,分上下两卷,卷上收入乙巳年(1845)五月至十月上京途中所作,卷下收入乙巳年(1845)十一月至丙午年(1846)三月返乡途中所作,因未见全集,暂不知总共收诗数量。诗集前有邓珏自序云:

“予自甲辰冬月初一日服除,余哀未忘也。至次年乙巳五月,乃有北行之役。嗟乎!予之自南而北,自北而南,既劳且惫矣。计自辛巳以来,六次北上,不获上进,仅从乙未大挑,俯首而去。嗣后在东省署荣成、长山、莱芜等县事,中间稍著劳绩,奉部调取引见。二十一年六月十九日奉旨:遇缺侭先补用。至次年壬寅题补堂邑,是时署任曲阜。三月下旬,闻我妻邹氏亡,四月晦日具文告病。八月朔闻讣丁忧,后奉部议归部铨选,此次北行所由来也。及到部投供,选期尚早,复念长安不易居之说,只得又赋归来。……前后北行已历八次,……而予年逾半百,须发苍然,徒以一身劳劳于车尘马足之间,迄无成就,谓之何哉?是编也,皆羁旅之时,舟车之上,有触于中,难已于言,姑寄之楮墨,以自志其坎坷尔。”

邓珏的自序详细地叙述自己8次北上的经历和缘由:道光元年(1821)中举之后,曾先后六上公车,不可谓不执着,然均无功而返。按照朝乾隆十七年(1752)定制,凡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者,由吏部主持面试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名叫“大挑”。

道光乙未年(1835),邓珏在中举14年后,参加了由吏部主持的大挑,终于被挑发山东,他先后担任荣成、长山、莱芜等县知县,因为每一任都有很好的名声,因此,他获得了一次由吏部“调取引见”的机会。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十九日,他有幸被道光皇帝召见,但道光帝并未当场给他什么承诺,事后只给他御批了“遇缺侭先补用”6个字。

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被题补山东堂邑知县,实任曲阜知县。三月下旬,他在任上接到妻子邹氏病故噩耗,本应立即回家奔丧,只缘公务繁忙,无法抽身。四月三十日,他只得向上司具文告病,方才得以回家。他料理完妻子的丧事之后,又回到了曲阜知县任上。八月一日,他又接到家中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具文告假,立即回家奔丧,办完母亲的丧事,按当时儒家礼制,必须守孝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以27个月为期。

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一月初一日,邓珏守孝期满,但原职早已被别人补任。次年(1845)五月,邓珏才有了第八次上京北行之役。他到吏部投呈履历以待铨选,没想到,离选期尚早,他来早了。念及在京城等候徒费金钱,只得又回老家奉新等候吏部通知。最后选授陕西白水县知县,署宜君县事。

以上所述即为邓珏的人生轨迹,为了谋个好的前程,从道光元年(1821)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先后八次北上进京,其中艰辛自不待言。邓珏在序言中感慨说:“予之自南而北,自北而南,既劳且惫矣。……而予年逾半百,须发苍然,徒以一身劳劳于车尘马足之间,迄无成就,谓之何哉?”这就是旧时无数知识分子的坎坷宿命。在长期的“羁旅之时,舟车之上”,每当“有触于中,难已于言”,便用诗来“寄之楮墨”,“志其坎坷”,这便是《北行草》的来历。下面我们试选择几首与同好者共飨:

北上临发偶作
又被饥驱出,
迢迢走北燕。
剑磨藏旧铗,
柳折作长鞭。
熟我关河路,
输人少壮年。
家余三十口,
回首隔炊烟。

首联交待北上的原因是被“饥”驱出,但这并非物质上的饥饿,而是读书人对实现自己跻身仕途人生理想的渴望;颔联和颈联写自己此行的信心:“剑”已磨好,“路”也熟悉,唯一的弱点是年龄比别人大;尾联表明自己临别之时,对30余位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当然最难舍的人还是续弦不久的妻子,为此,他以妻子的名义写下了《折园柳》二首:

君去三千里,
妾心伤别离。
送君聊折柳,
此是故园枝。

 

折柳君何用?
愿君惜别离。
明年见柳色,
今日送君时。

借妻子折故园柳枝送丈夫远行,写妻子对自己临行时的再三嘱咐:要珍惜夫妻情分,明年再见柳色之日,切记今日送别之时。明写妻子对丈夫的难舍难分之情,实际表达丈夫对妻子的无比依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是如此的难与调和。在北上途中,他无意间见到了一只饥饿的白鹤,又写下《嘲鹤》一绝:

竹坞梅庄任往还,
忍饥却自得清闲。
如何不断青云梦,
毛羽飘零强出山。

诗人以饥鹤自嘲:白鹤本来可以在竹坞梅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什么不放弃高飞青云的梦想,而要让自己毛羽飘零,伤痕累累,强自出山呢?这是诗人对自己灵魂的发问,很显然,因为白鹤有更加高远的追求,而诗人八次北行,不正是用自己的行动作答了么?但不如意事常八九,就在北上途中,他又接到家中来信,长媳严氏病故,于是又写下了《接家信长媳严氏病故》:

尔姑已失泪余痕,
妇职方期赖理烦。
岂意夜台嫌寂寞,
等闲呼去侍盘飧。

 

可怜桃李向春芳,
无奈摧花风雨狂。
料得我儿长抱恨,
十洲难觅返魂香。

前一首以公公的名义对长媳说:你婆婆刚刚去世,我的泪痕尚未擦干,家中的烦琐事务正要靠你打理呢!大概是你婆婆在地下嫌寂寞了吧,便招唤去作伴,侍候她的饮食起居了。诗人无奈之中似乎找到了一丝安慰。后一首写到长媳严氏正当桃李春芳之时,却遭狂风暴雨摧残,深惜其英年早逝;念及长子青年丧妻,必定抱恨终身。旅途中迭闻家中变故,诗人心中五味杂陈,徒叹奈何。

有一天,他来到了山东青州,傍晚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途中又冷又饿,无法赶路,只得入住一间条件十分简陋的旅店,喝了几杯薄酒后,又写下了《青州道中暮遇雪》七律:

日暮方愁驿路长,
海风吹雪又飘扬。
似梅破腊花全放,
非柳争春絮却狂。
牛带鸦归开画本,
客骑驴过挂诗囊。
青州从事今乌有,
酒薄原同世味尝。

首联、颔联均写雪景,颈联用“牛带鸦归”“客骑驴过”写傍晚所见,尾联写经过青州时本想喝杯古时名唤“青州从事”的好酒,可惜小店没有好酒,只有薄酒,于是诗人感叹:世味人情恰如这小店中的薄酒一般清淡啊!

他总算来到了北京,有一天,经过大清门(中华门),他来到了著名的棋盘街,这里也是古玩一条街,因街旁房屋布局如棋盘而得名,自然亦有许多围棋高手摆设了棋局。邓珏驻足观看之后,吟《过京中棋盘街口占六言二首》云:

棋局传闻自昔,
长街今见棋盘。
来往人争先着,
惭予袖手旁观。


黑白难分世路,
输赢徒使心劳。
后悔只因先错,
何如缓着为高。

前一首写由传闻引入,写棋盘街上有人布设棋局,行人跃跃欲试,自己则因棋艺低下只能袖手旁观;后一首借下棋暗喻世路难行,黑白难分,计较输赢,徒使心劳,先手即是错误,后手方为高着,字旦行间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诗人离开京城,踏上了回归的征程,又写下了《出都门途中作》七律:

底事劳劳出帝畿,
途穷只自愧才微。
点金何处求仙术,
乞米终朝笑朔饥。
几次杜鹃催客去,
一行鸿雁伴人归。
西山回首多佳气,
五色祥云近日飞。

诗人本次上京的目的是“奉部议归部铨选”,没想到来早了,诗人“复念长安不易居”,故决定离开。于是便有了首联的发问:为何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然后自问自答,只因自己才疏学浅才使自己仕途淹蹇。颔联中的“求仙”“乞米”二典均指为谋一份差事,解决生计问题。颈联用“杜鹃催客”和“鸿雁伴人”二典暗示自己即将返程。尾联写离京回乡,刚上路就看到了西山,表明诗人回乡时急切、愉悦的心情。

综上所述,邓珏作为一名举人,曾六上公车,在科举上虽未能尽展其志,但他历任七县知县,也算是人尽其才了,一般进士也不过如此。虽然其职务只限于七品知县,但他却有《一帆风草》、《月照山房诗草》、《北行草》、《北行续草》、《劳人草草》诸诗集传诸后世,可谓作官、作诗两不误,且享年79岁,无疑是奉新读书人中的成功人士。

上一篇:前几天,有人发来一份一位奉新名人的真迹,难得一见!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