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出了一个高官,一生升迁18次,辞官也达8次之多,死后惊动了北京...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出了一个高官,一生升迁18次,辞官也达8次之多,死后惊动了北京...

转载 陈秋媛2022/03/07 08:33: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256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蔡国珍的仕宦生涯

樊明芳

蔡国珍(1527-1610),字汝聘,号见麓,别号虬阿,明嘉靖六年(1527)二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奉化乡(今上富镇)石溪围(今石溪办事处)。祖父蔡镇,字显爵,号中峰,务农为业;父亲蔡熖,字腾光,号石溪,研习《诗经》,考取县学秀才,业儒,嘉靖十一年(1532),曾捐资增创文庙中的启圣祠和神厨牲房,知县来汝贤为之记。蔡国珍自幼聪颖过人,5岁时能说出让大人吃惊的话,父母对他寄以厚望。因为姑姑嫁到了县城西门徐家,在他只有12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姑姑家所在的县学读书,蔡国珍果然不负众望,很快成为一名享受由官府给以膳食的秀才,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蔡国珍画像)

嘉靖三十四年(1555),蔡国珍参加全省乡试,荣幸地考取了举人。一位深山老林里的青年能够脱颖而出,本是件十分荣耀的事,其他中了举人的考生都请吹鼓手吹吹打打欢送回家,但蔡国珍却十分低调,只是一人独自骑马从小路回到家中。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蔡国珍为人谦恭,从小就有远大志向。

嘉靖三十五年(1556),蔡国珍高中了诸大绶榜2甲第39名进士。内阁首辅严嵩(江西分宜人)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把江西籍新科进士都请到家里喝酒,酒酣之际,严嵩指着身上的衣服向各位夸耀道:“我这件蟒袍是皇上赏赐的,到现在已穿十余年了!”在座的进士们一个个都赞扬严嵩的勤俭美德,只有蔡国珍看不惯他的做法,便话中带刺地说:“相国的相业覆盖天下,恐怕不止这一件衣服吧?”严嵩笑着说:“蔡先生说的对!”于是就想把他罗致到自己的门下,这本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可是蔡国珍却委婉地拒绝了严嵩给他推荐的官职,并主动要求离开京城,于是到南京出任了刑部山东司主事。

(严嵩画像)

蔡国珍为官公正宽恕。他刚上任就碰上两件大案,第一件是:有一伙百姓因生活困难被迫走上了偷盗抢劫的道路,结果有70多人被官府揖拿,关在牢里已很久了。蔡国珍接管这案件后,在审理过程中,想方设法为他们开脱,结果被减刑、释放的超过半数。第二件是:当时牢里有上百人在府、县初审时被判处了死刑,蔡国珍接案后,认真慎重地对待每一个案子,重新审理之后,结果有十分之七的人被免除了死刑。

蔡国珍后来因业绩考核优秀,被提拔为刑部文选、考功二司郎中,不久又升任福建提学副使。在提学副使任上,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了科举考试中的人情请托,完全依据考生文章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录取。由于蔡国珍坚持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在福建发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后来的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等,都是蔡国珍当年独具慧眼发现的。任职期满时,他接到家中老母病重的消息,只得请假回家奉养母亲,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母亲死后,他为母亲如制守孝,期满之后,他想到朝廷权臣当道,不想介入他们的争权夺利,没有如期回朝复职,在家里一呆将近20年。

万历十年(1582),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朝廷决定起用以前的优秀官员,蔡国珍又被人们提起。万历十一年(1583),蔡国珍仍然担任福建提学副使,不久又被提拔为湖广右参政,分守辰州和沅州这两个地方。当时,那里的洞苗族发生骚乱,文臣武将都一致认为要派军队前去剿灭,蔡国珍却认为:“武力剿灭不能服人心,还不如用计安抚。”经过蔡国珍等人的劝说,洞苗族终于停止了骚乱,一场血腥的屠杀得以避免,辰州和沅州的百姓对蔡国珍感激涕零,上级官员对这个结果也十分满意,蔡国珍也因此被提拔为浙江左布政使。

浙江布政使司是浙江省的最高行政主管机构,设左、右布政使各一名,掌一省之行政,蔡国珍为左布政使。在他到任之前,官府原有一个惯例,每年经办的兵饷、织造等事务,都会有一些不入账的收入进了官府的小金库,到年底时,部分官员可以从中分得一些福利。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算不上什么贪污受贿。蔡国珍到任后,虽然无法改变多年形成的惯例,但他从未领取过一文钱。蔡国珍的廉洁奉公的事迹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后来还被内阁辅臣朱庚写进了一篇祠记里。

后来,蔡国珍还以右佥都御史的身分提督操江,主管上下江防之事。一年之后,他又被朝廷召为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都察院的事务。不久,又被提拔为吏部左、右侍郎,先后和吏部尚书孙鑨、陈有年掌管考核、提拔官员的事务,不久又被提拔为南京吏部尚书。

万历二十四年(1597),明神宗朱翊钧多晏居深宫,不理朝政,朝廷呈现一派怠惰疲惫的迟暮景象。吏部尚书孙丕扬上疏说:“数月以来,廷推搁矣,行取停矣,年倒废矣,诸臣中或以功高优叙,或以资深量迁,或服阕而除补,或覆题而注授,其生平素履原不在摈弃之列,乞体因政设官之意,念国步多事之时,将近日推补官员章疏简发,间有助拟未当,亦乞明示别推酌补。”然而结果是“疏入不报”,同年闰八月,孙丕扬一气之下,辞官而去。

万历二十五年(1598)二月,蔡国珍被提拔为北吏部尚书,晋太子少保。上任不久,皇宫发生了一场火灾,有三座宫殿被烧毁,蔡国珍率诸大臣将其修复。明神宗下诏起用罢黜官员,蔡国珍按品德和才能将其分为三等:“人品正大,心术光明者文选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有足录,过无可弃者给事中乔允等三十三人;因人诖误,衅非己作者给事中耿随龙等三十六人。”蔡国珍上书请求一并录用,竟然不被采纳,足见明神宗此时已十分庸懒昏聩。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万历二十六年(1599)正月,蔡国珍率领廷臣一同到文华门跪请明神宗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并为之冠婚,且称皇上若不答应便不起来。群臣长跪不起,皇上并不召见,只是派了一名太监回复说:“此大典稍需时耳,何相挟若是?”诸大臣无奈,只得顿首起身退出。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弹劾文选郎中白所知,蔡国珍据实为之辨解,然“帝恶吏部郎,贬黜者二十二人,因诘责吏科朋比,都给事中刘为楫、杨廷兰、张正学、林应元及戴士衡俱引罪”。

蔡国珍上书要求皇上宽恕并挽留他们,御史况上进因此上疏弹劾蔡国珍“专权结党”,蔡国珍于本月初九日上了一道《奏为益宏辨纳以崇圣治,以正人心事》的奏章,最后请求说:“臣之衰庸不职,必不可复容,伏乞皇上亟赐罢斥,使避贤路,特将臣言曲赐施行,则人心可正,圣治益崇,臣去荣于留矣。臣无任祈恳俟命之至!”皇上深知蔡国珍之为人,十一日即降旨说:“蔡国珍着照旧供职,吏部知道。钦此。”皇上要他“照旧供职”,并无责备之意,足见皇上对他的信任。

蔡国珍这年已经73岁了,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差了,面对皇上的昏庸和朝廷复杂的人际关系,蔡国珍深感报国无门,力不从心,于是萌发了隐退之心,多次上书称病乞休,但万历皇帝却下旨说:“卿持身端谨,闻望素著,铨衡重务,倚任方殷,不疏辞。”直到蔡国珍第八次上书乞辞之后,皇上才下旨给吏部:“卿屡奏患病未愈,情辞恳切,准驰驿去,痊可之日,抚按官具奏起用,该部知道。”皇上终于允准他辞官养病并“驰驿”回乡,即可享受官府驿站提供的车马回乡,并令江西巡抚、巡按等地方官员,待蔡国珍病愈之后要及时奏闻,重新起用,足见明神宗对蔡国珍十分倚重。

于是,蔡国珍终于“乘传”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奉化乡石溪,明神宗还特遣御前侍卫郑斌颁赐新钞,在奉新县市乡(今冯川镇)棚口前敕建了一座“三代尚书坊”以示表彰。万历三十四年(1606),蔡国珍80大寿时,明神宗还特遣中使携带贺礼到石溪祝寿并慰问,足见皇上对他宠爱有加。

蔡国珍一生升迁18次,足变遍历大江南北,最后到京城任吏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是当时很有政治影响的风云人物。史称其“清公素履,秉正无亏”,以学行著称,情操自持甚高,为时望所属。蔡国珍家居13年后,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月病逝于石溪,享年84岁。

明神宗获悉后十分震惊,追赠蔡国珍为太子太保,谥恭靖,除按一般的惯例祭奠外,还特别地为他加祭二坛,并且派遣中翰左光斗至奉新石溪谕祭,主持安葬事宜达两月之久。墓在石溪寅山,东林党领袖邹元标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明史》卷224·列传第120有传。他晚年的著作收录在曾侄孙蔡尚才辑录的《蔡恭靖公遗稿》中,清代乾隆年间被采入四库全书。 

(石溪寅山的蔡国珍墓)

上一篇:269年了!奉新姓钟的这两兄弟了不起...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