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樊明芳
徐必观,字巽占,号幼眉,建康乡(今干洲镇岗前村)六溪人。其父徐曰昶,字引日,号鉴溪,廪贡生,官信丰县训导,性和粹,待人以诚,立条约,课试诸生,多所成就,归里后尤甘恬退,嘉庆丙辰(1796),合邑公举孝廉方正,辞不就。徐必观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有绮才,弱冠知名”。
乾隆六十年(1795),徐必观中乙卯科副贡。嘉庆五年(1800),参加江西省乡试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参加全国会试,登吴廷琛榜进士第,从此踏上仕途,分发湖北以知县用。初任湖北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知县,不久又改任蕲水(今浠水县)知县,其间担任湖北省乡试同考官,他慧眼独具,经他选拔推荐的举人后来多高中进士,功成名就。
在蕲水知县任内,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必须离职回乡,刚刚办理完遗交手续之际,踏上回家征程之时,湖北各地暴发了白莲教起义,各地烽烟四起,战乱频仍,他滞留在湖北无法回家。为躲避战乱,他还要辗转各地,东躲西藏,想起去世的父母,他悲痛欲绝,一筹莫展,只得想办法寄信回家说明情况,委托家人料理父母丧事,他也因此被迫羁留湖北数年。
徐必观在逃难期间,携带的盘缠也用光了,为生计所迫,他只得应吴观察(名不详)之聘,到书院出任西席(教师)。当地文人雅士都知道他擅长作诗,教学之余,经常应邀参加诗歌联咏,诗歌作得多了,大家还把联咏的诗歌编辑成《楚江萍合集》刊刻出版,一时盛传为宦途雅话。
白莲教起义平息之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奉新,长跪在父母的坟前请罪,守孝一段时间以后,他到吏部报到,又选派到福建顺昌县任知县。下车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整顿地方治安。他了解到当地经常有一些盗贼到百姓家中打家劫舍后,就命令县衙捕快将他们缉拿归案,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不久,徐必观又调任福建诏安知县。诏安从前有一个每年都要举行花会的习俗,也成为地方官吏仆从从中渔利的的机会。徐必观掌握这些情况后,下令严禁官吏及其随从人员参与花会活动并从中牟利,这项多年以来形成的积弊总算得以彻底根除。
福建诏安知县任满之后,徐必观调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上任以后,他“毁淫祀,刑黠巫,以祛民惑”。凤山南路瑯墧内有一座傀儡山,山上居住的都是番民(高山族人),民风十分野蛮骠悍。他们与当地汉人发生矛盾,就会截断水源,让山下的汉人无法耕种。
当地汉人正准备聚众攻打,府县官吏也准备派兵进剿时,徐必观却只带一两个人,经过三天的跋山涉水,进入傀儡山中番民聚居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申之以威,番民终于理解了父母官的良苦用心,感激涕零,全敬之为神,欢欣鼓舞地把山泉疏通了,山下的百姓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而且还趁机大兴水利,为将来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必观通过自己的行动避免了一场血腥屠杀,化解了番民和当地汉人的矛盾,双方还一同给徐知县送去了一块用金粉写有“泽被华夷”字样的匾额来为他祝寿。
凤山的邻县一直被一伙盗贼所苦,他们非常猖獗,乘着夜黑天高的晚上,常常进村抢劫,最近甚至白天都敢来,很长时间弄得民不聊生。邻县知县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将他们绳之以法,弄得一时民怨沸腾。听说了徐必观的治理才能之后,邻县知县便亲自登门请求帮忙。徐必观心生一计,将盗贼头目引下山来,设下伏兵,一举将其制服之后,其余贼众树倒猢狲散,很快就将这心腹大患除掉了。
道光十年(1830),徐必观任凤山知县任满,政绩考核优等,本来已经推荐回朝接受道光皇帝的召见,另作安排,但因为台湾县知县顾邻的突然去世,而台湾县又是整个台湾府最重要的地区(辖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台南市全境以及高雄县部分区域),知县这个职位不可或缺,一时又无合适的人选,朝廷便任命徐必观出任台湾县知县。
(清朝台湾政区地图)
上任以后,他“惩攘窃,肃阛阓”,境内的社会风气很快得到好转,百姓终能安居乐业。道光十一年(1831),台湾地区特别是澎湖一带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大台风侵袭。徐必观接到上级“檄办飓灾”命令后,立即组织人员、钱物、药品等前往灾区,从澎湖列岛一直到噶玛兰(台湾原住民的一支),他走遍了灾区的各个角落,抢救受伤群众,发放救灾钱物,让受灾百姓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澎湖受灾情形上报朝廷之后,道光十二年(1832),朝廷特派福建兴泉永道观察周凯前往澎湖赈济灾民。周凯(1779-1837),字仲礼,号芸皋,浙江省富阳县城宜家弄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纂修、湖北襄阳知府、湖北汉黄德道、福建兴泉永道等职。
据蒋镛《澎湖续编·艺文》载徐必观《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一诗前小序云:“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观察于二月初六日登舟,守风金门,十七日初更放洋,十八日抵澎湖。”由此可知,钦差周凯是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十八日抵达澎湖灾区的。
周凯抵达澎湖县之后,亲自向灾民发放赈济银9000余两,绝不假手于吏役,从而使“人人均沾实惠”,并将所见所闻写成诗歌,编辑成了《澎海纪行诗》二卷。周凯与徐必观也许是相识的,周凯来台的时候特地给徐必观带来了自己写的诗文集五种相赠,正是缘于本次澎湖赈灾,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故常有诗歌相赠。下面我们先看徐必观《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周凯的八首诗:
同年五月,澎湖赈灾结束后,当周凯离开澎湖之时,二人依依不舍,互相十分倾慕,周凯作《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该诗也收入了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和陈汉光《台湾诗录》均有收录。
奉旨前往澎湖赈灾的官员还有蒋镛,他是徐必观的进士同年好友。蒋镛,字怿庵,湖北黄梅县人。嘉庆三年戊午科(1798)举人,嘉庆七年壬戌科(1802)进士,补福建连江知县,以获盗功保升知州。道光元年(1821),借补澎湖通判。在任慈惠爱民,与武弁和衷共济,尤喜栽培士类。澎湖原有文石书院,年久圮废。蒋镛捐俸修之,并自为山长,士民皆亲爱之。道光九年(1829)任泉州府台防同知。道光十二年(1832),蒋镛与周凯一同奉旨前往澎湖赈灾,士民同声称颂,祀于文石书院东。著有《澎湖续编》,本文所录诗歌均选自该集。
徐必观与蒋镛正是因本次赈灾才在澎湖再度相遇的。故人相见,分外亲切。赈灾之余,他们畅叙别情,唱和诗文。同年五月,当赈灾结束后,同年好友蒋镛要离别时,徐必观赋《为怿庵同年志别》绝句16章相赠,且自序云:“壬辰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记得桃花洞口春,扁舟一棹渡迷津。壮怀也复同宗悫,亲作乘风破浪人。
漠漠娲皇劫后灰,半生踪迹溷尘埃。临风错喜金堪拣,前路黄沙扑面来。
一枕华胥梦半醒,颠风作势撼窗棂。锦鳞六六传芳讯,不是枯鱼总不腥。
连朝细雨洒廉纤,滋味因风到舌尖。遥想神仙高会后,冰厨撒下水晶盐。
蜀道当年辟五丁,遗金何处觅零星? 近时牛后同薪桂,鼻观微闻百草馨。
车载还须论斗量,烧经野火白于霜。蜗庐莫是藏螺女,一色人家牡砺墙。
沿村霍霍听刀声,腕底银丝细切成。范甑海苔同一饱,秋风底事忆莼羹?
海底销沉不计年,支机谁复付张骞。郁林试与归舟载,一见还应拜米颠。
五岳归来入梦频,鬓丝今是倦游身。凭栏一望山平远,青眼如逢蕴藉人。
桃李公门尽向荣,芸窗灯火读书声。翘材便算甘棠树,底用千章夏木清。
夕阳荒径荷锄归,尽日难逢白鹭飞。 不信蓬莱方丈地,竟无田似老僧衣。
岛屿遥传画角声,楼船威望靖长鲸。瀛洲夜夜平安火,雉堞都从众志成。
斗酒双柑逸兴多,春风惯听鸟声和。自嗤叶令飞凫后,只有门前雀可罗。
唐代乖厓令拔茶,春郊行处课桑麻。豳风一幅田家景,那见村农学种花。
沅芷湘兰结素心,更从海上续题襟。使君旧已开三径,空谷朝朝望足音。
金针未暇绣鸳鸯,巧妇为炊镇日忙。报道临渊先结网,更无人祀马头娘。
道光壬辰(1832)闰九月,澎湖赈灾结束,徐必观回任,途经嘉义,一路上见许多百姓纷纷外出逃难。经了解,是嘉义店仔口人张丙举兵反清。观察周凯命台湾府吕知府前往调查,不幸在途中遇害,嘉义已经沦陷,郡城已经戒严,徐必观受命坚守北大门,因为此门正是盗贼攻城的必经之地。徐必观固守一个多月,任凭敌人如何攻打,城池依然固若金汤。事件平息以后,徐必观因守城平乱之功,被晋升为正五品官阶。
同年十月十日,凤山县许成举兵反清,动乱平息之后,凤山百姓心有余悸,很长时间都无法安定下来。总督认为徐必观在凤山任过知县,又深得民心,就委派他前往凤山县善后,百姓见是那位爱民如子的徐知县来了,信得过他,听他的话,经他百般抚慰,百姓才算安定下来。然后,他组织人员修葺城池廨宇,招回逃难的百姓,前往遭难的村庄抚恤慰问,凤山县遭受的创伤逐渐修复。
凤山县因为徐必观的竭力治理,社会秩序归于正常,而他却因为劳累过度,回到县衙后无疾而逝。他的尸骨是归葬奉新,还是留在台湾?我们不得而知,总之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给我们留下了《是亦山房文诗集》八卷。
上一篇:黄氏后裔修桥利济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