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彭加伦,奉新出的一个大人物...
转载
周芸于 2022/07/22 08:35: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3821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罗市镇港下村,走进“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飞夺泸定桥记录人”彭加伦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
展览馆位于彭加伦出生地北岭村与港下村的交汇处,2019年12月港下村党支部为纪念建党百年投资30余万元新建了这个面积约130平方的展览馆。展览馆设三个展厅,看上去不富丽堂皇,但却肃穆庄重;一条山溪从屋后蜿蜒穿过,象征着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精神生生不息,屋旁几棵近百年的樟树高耸云天,就像共产党人的信念坚不可摧;大树下新建了一个占地1千多平方,投资80余万元的“党建主题广场”。广场上方的党建标志、周围的民生设施,亭阁、石凳、路灯、长城围墙、草坪、林荫小道等设置恰在好处,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从门前直通彭加伦的出生地北岭村,那里有香火绵绵不断的“杨公祠”,供游客敬香许愿,参观游览。投资近3百万元新建的戏台,古香古色,配套设施齐全,每年农历八月初九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在这里鸣锣开场。 走进展览馆,主厅巨幅“飞夺泸定桥”的照片映入眼帘,那气势磅礴,英勇壮烈的画面,让人心灵震撼,肃然起敬。主厅展览主要介绍了奉新县早期的革命斗争情况,从“奉新工农运动的兴起”到“工农反霸的斗争”;从“ “五四”运动唤醒的奉新人民”到“中共奉新第一个支部的成立”;从“奉新工农讨逆斗争”到“北伐军进驻奉新”等等,内容丰富翔实地记载了无数奉新优秀儿女,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英雄业绩,生动地再现了奉新人民坚贞不屈、英勇献身的历史风貌。 展览在“奉新早期共产党员”中有介绍:“1925年春,彭加伦结识熊成、涂振农等人后,更加积极要求进步。5月,涂振农在南昌黎明中学任训育主任时,经赵醒侬、邓鹤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奉新籍最早的中共党员…… 9月,熊成经涂振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彭加伦经熊成、涂振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上半年,经彭加伦介绍,罗坊纸业工人周保民、严成恭和烟业工人朱万贵、严松生、严僻如等先后入党;成为奉新最早的一批党员”。这批早期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有的牺牲,有的被捕,有的因组织需要隐姓埋名,长期潜伏做地下工作,有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至今,他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为革命不怕牺牲,无惧无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奉新人民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奉新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第二个展厅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彭加伦的生平。彭加伦(1905—1970)原名彭声传,又名彭龄,1905年10月30日(农历十月初三)出生于奉新县罗坊(今罗市镇)北岭村。1924年考入南昌一家一年制的私立银行讲习所学习,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他在罗坊参与创建了中共奉新第一个支部,并担任宣传委员。在此前后,他积极参加了发动奉新民众支援北伐军攻打南昌的工作,并在乡村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努力传播马列主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加伦先后在湖南、江西从事兵运工作,从1930年起历任红军第八、九纵队政委,红22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行军途中,他陆续创作了《别》、《追》、《大王山上路难》、《渡金沙江胜利歌》、《战斗鼓动歌》、《飞夺泸定桥》等大量长征作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彭家伦奉命跟随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一起赴西安,为促进国共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到达西安后,彭加伦任命为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红军驻云阳办事处主任。次年春被派往兰州负责收容红四方面军在青海的失散人员。抗日战争时期,彭加伦奉党中央命令在兰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任十八集团军兰州办事处处长。1939年夏彭加伦回到延安任中央军委政宣部副部长、秘书长。1942年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工作,任总司令部政宣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敌工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联络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局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70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1978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中央组织部批准召开了“彭加伦同志追悼会”,并将其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二部分悬挂的图片翔实地介绍了“彭加伦在奉新参加革命”,“彭加伦参与创建第一个中共奉新县支部”,“彭加伦在奉新参加革命斗争”,“彭加伦在江西创建党的宣传网一段经过”,“彭加伦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彭家伦在国民党第三军六十八团开展兵运工作”等内容,反映了彭加伦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英勇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经历。 第三个展厅主要展出了彭加伦在革命生涯中创作的红色作品。有《苗人的神话》、《大王山上路难》、《追》、《十七个》、《渡金沙江胜利歌》、《别》、《病员的话》、《战斗鼓动歌》、《到陕北去》、《飞夺泸定桥》等。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伍修权在《彭加伦文集》序中写道:“彭加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热忱,永远是人们的学习榜样。他在战斗和工作中写下的作品,也是他留给人们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展览馆自开馆至今,已接待60多个部门近5千人次参观学习。 罗市镇港下村两委为“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飞夺泸定桥记录人”彭加伦设馆展览其生平事迹,是重温红色历史,继承革命传承的需要;是牢记使命,凝聚民族团结精神的需要;是致敬革命前辈,缅怀革命先烈的需要;更是抒发对建党百年,对党忠诚爱戴,表达永远跟党走坚定信念的需要。 罗坊曾是一块充满着红色记忆、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它的历史永远镌刻着一件件璀璨的史实:1926年9月中共奉新县第一个支部在冶城成立,早期走出了像彭加伦、严松生、周保民、严成恭、严僻如、朱万贵、田寿修等一批革命的共产党人。《奉新人民革命史》中有北伐军第六军军部驻扎罗坊冶城的记载,罗坊烟、纸业中的部分工人是早期奉新工农运动兴起“农民协会”的中坚力量,罗坊的潭头山曾发生过战事,兰田的榧子岩也曾驻扎红军,牛角尖山曾有过土匪被剿……随后像严成志、席风彪、涂明新、周思崇、余功义、饶永兴、钟传华、彭德钦、熊先初、刘崇元等等有志青年,有的成为红军、新四军战士、抗日英雄,有的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员,有的成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他们中有的壮烈牺牲,有的屡建战功,有的不居功自傲,有的默默无闻。他们是罗坊人民的骄傲,他们是罗坊红色历史的印记,他们一生中那段艰苦的革命经历值得我们去追忆探寻,值得我们去弘扬高歌,值得我们去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 那些曾在罗坊历史上发生的红色事件及其过往,是罗坊革命斗争历史中沉淀的一抹殷红血色,它将辉映着罗坊的青山绿水,它将渗透罗坊人民滚烫而又激昂的心扉。罗坊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坚持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敬党之心,感党之恩……1957年10月出生,中专文化,奉新县财政局退休干部。1980年8月招聘为罗市镇镇政府文化干部,先后任一官半职。几十年勤奋学习,笔耕不辍,有新闻稿件、小小说、诗歌、散文、言论、杂文、故事、箴言语丝等文学作品数千余篇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曾担任《中国企业家报》、《家庭报》、《妇女之声报》、《法制周报》、《农友报》、《美报》等三十多家报社、杂志特约记者。曾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酒啊,酒》、《尽在语中》、《活在当下》、《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近百万文字。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奉新县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