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知道吗?北宋时期奉新书院文化影响全国、闻名天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你知道吗?北宋时期奉新书院文化影响全国、闻名天下

转载 周芸2022/08/22 08:48: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百事通 191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你知道吗?北宋时期奉新书院文化

影响全国、闻名天下

舒卫平




1986年,奉新古代大教育家、华林书院的创始人胡仲尧的墓在浮云山被发现,新华社江西分社作了专门报道。

此时,胡仲尧已长眠浮云山近千年,他创办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华林书院也已经在奉新消失了半个世纪。
胡仲尧(公元946-1007年),别号光辅,奉新同安乡(今赤岸沿里一带)人,南唐时为寺丞,宋太宗淳化中,任洪洲助教,后迁国子监主簿。卒年61岁,葬奉新华林山李八百洞之右的雷家山。宋初著名词人、宰相晏殊为他撰写墓志铭。
华林书院为华林胡氏家族所建,坐落在奉新的浮云山中,故又名“浮云书院”。华林书院的前身为公元881年由华林胡氏始祖胡藩之第24世孙胡清献创办的家族私塾。南唐时,胡清献之孙胡珰将私塾发展成华林学舍。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胡珰之孙胡仲尧倾尽家产,又将学舍扩建为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引起北宋朝廷的关注,曾两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胡仲尧也因此被载入《宋史》。先后来到这个书院讲学或题咏赞许它的有宰相李昉、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王钦若、吴潜、向敏中,以及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扬亿、王元之等。华林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家有55名中了进士,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例。王钦若就是华林书院培养的学生,不出十年,就当了宰相,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宋真宗皇帝曾称赞曰:“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



宋孝宗皇帝也曾作诗赞华林胡氏:“朕笔亲题灿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名垂千古应难朽,庆衍千秋宰相家”。



华林书院随着胡氏家族的兴盛而发展,书院传到胡仲尧的曾孙,官至南宋刑、兵、吏部尚书的胡直孺手中时,达到全盛时期,“同居共爨八百口”。后来随着华林胡氏子孙外出做官的日渐增多,华林胡氏逐渐迁往全国各地,华林书院开始沉寂下来。再后来,胡直孺将书院的大部份资产交给浮云宫管理。



书院虽然尚存,但规模已经缩小。其后虽然有过几次小小的中兴,但仍是每况愈下。明代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爆发华林农民起义,浮云山是起义军的主要据点,几经战火,书院名存实亡。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胡氏后裔、奉政大夫胡明垣来到浮云山,寻找书院旧址,却只见残墙瓦砾、荆棘丛生,不禁感慨万千。
华林书院之所以能在北宋产生重大影响,与他自身特色分不开。其一,华林书院虽然是胡氏家族所创,是一所家族化的书院,但它却“广延墨客收经籍”,吸引了各姓游学文士数千人,供他们衣食,给他们资助;其二,当时到书院讲学的,多是当时有影响的官员和文学家;其三,华林书院与道教文化密切联系,尊崇道教,扩大影响。除此之外,华林书院显著的教育成果,培养出国家栋材是它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北宋文学家徐铉称其为“岂直豫章之间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
2004年,县人民政府将重建华林书院列为“十加五”旅游项目,成立了华林书院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科级事业单位,通过争取上级资金,道路已通往华林书院脚下。虽然也来过几批投资商洽谈,但至今仍未启动。
今年5月11日,在老同事陈庆勇副局长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浮云山。站在华林书院的遗址上,感到非常失落,看到这么好的资源,至今仍在沉睡,为之惋惜。



近几天,朋友万俊伟说上海有位客商对华林书院感兴趣,要我提前备个课,到时好好介绍一下。于是我写下这篇推文,希望能够引起他朋友的兴趣,增添他朋友的投资信心,我已知足。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