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姓洪吗?你身边有姓洪的人吗?麻烦转给他们看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你姓洪吗?你身边有姓洪的人吗?麻烦转给他们看看!

转载 周芸2022/09/01 09:07: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百事通 224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义门三洪源流简说

樊明芳

弘演,曲阿(今江苏丹阳)人。春秋时,任卫国懿公之大夫,奉命出使陈国。周惠王十七年660冬,狄聚两万骑兵侵卫,杀卫懿公于荣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风闻返国,欲觅卫公之尸而葬之,仅得其肝,呼天而,尽哀而止,曰:“君为其内,臣为其外,未有君死而臣独生之理。国君死得如此之惨,人收尸,吾将以身棺,为主公!”乃左手捧肝,右手持刀,自剖其腹,纳君之肝于内而死之。弘演杀身以徇其君,忠义贯日月,气节厉风霜,由是忠烈著于邦家,卫人建祠祀之,鲁人作碑记之,弘演“剖腹纳肝”之典遂传扬千古。

(卫国大夫弘演)

自汉至三国,弘氏实为著姓。历传至唐,弘察自丹阳徙居常州,累官至监察御史。唐上元二年(675),太子李弘猝死于洛阳,唐高宗追赠其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弘察为避孝敬皇帝李弘名讳,因其谐音更名洪察,此弘氏更姓洪氏之缘由也。
洪察之后,洪子舆徙居毗陵;洪子舆之后,洪孝昌徙居舒城,其子洪海,字福山,号旭池,晚唐时自举文章,授官豫章郡守,因唐末战乱,洪海挂冠解印,自舒城徙居建昌县南昌乡十七都三陂里(今南昌市安义县黄洲镇雷湖村),娶堨氏,生伯宗、仲宗二子,系豫章洪氏一世祖。


第五世洪令濛,字俊明,有智略,见五代世衰离乱,更姓为殷,隐居不仕,娶耿氏,生处勤、处忠二子。开宝八年(975),宋下江南。殷处勤娶刘氏,生文捷、文振、文抚、文举四子,六世义居,室无异爨,聚族至六百余口,以孝悌著名。三子殷文抚,字仲绥,自幼好学,以明经中乡试,进成士,为避太祖、太宗之父宣祖赵弘殷之名讳,复姓洪,系洪海下传第七世。太平兴国间,洪文抚筑书院于祖居之侧以训迪子弟,并招徕四方学者。因书院之南有雷塘,故名。
宋至道元年(995),建昌县令孔崇赞将洪家事迹闻于朝,同年十二月,朝廷遣内侍裴愈赍御书百轴赐其家,家长文抚“三日斋戒而受赐,百拜踊跃以捧归,缄于琅函,宝为神物”。第二年春天,文抚遣弟文举诣阙贡土物谢,太宗宣对便殿,侍问久之,亲书飞白义居人”三字赐之,赠白金百两,又得御书五十轴,总前后之数共一百六十卷,即日文举释褐为江州助教至道三年(997八月,太宗又诏表门闾,蠲除徭役。真宗即位,复于承天节贡奉,又赐绘彩五十匹、银器二百两,邑人荣之。洪文抚认为,有如此多的帝王之书,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殊荣啊!于是他就在祖居的西南部,专门兴建了一幢御书楼用以珍藏这些宝贝。咸平辛丑(1001),起居舎人、知制诰李宗谔为撰《洪氏御书楼记》云:
“由是就所居之西南卜胜地之爽垲,特起丽醮,周藏圣制,壮侔云构,髙截飞鸟,倚晴空之沉寥,瞰平原之逦迤,牙签玉轴,罗列乎其上,标囊缃帙,纶乎其间,入而观者,必盥手而后开;望而见者,皆顿颡而增叹。允为千载之殊遇,百代之荣观也。”
李宗谔认为,能得到太宗皇帝如此重赏,这的确是“千载之殊遇,百代之荣观”。因此,他在撰写《洪氏御书楼记》之后,又吟《御书楼诗》七律一首云:
“楼近雷湖对白云,瑶编满目颂丝纶。儿孙喜得诗书力,门巷讶多车马尘。楼上落霞沾笔砚,湖边怪石间松筠。朱实垂庭红橘熟,清香袭坐药畦春。他年好卜为邻处,悔葺吾庐洛水滨。”
宋孝宗嗣位,豫章洪氏方兴未艾,又受到朝廷白金二百两、绘彩五十匹的赏赐,孝宗皇帝还特遣南康郡守朱熹重修洪氏义台和牌坊。此后豫章洪氏科第联翩,簪缨奕叶,义门洪氏遂以孝义著天下。
雷塘书院的办学效果十分显著:洪文捷之子洪待用登咸平三年(1000)进士,官职方员外郎;洪文举孙洪亶登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都官郎中;洪文振之曾孙洪规,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任职不详;洪亶之子洪师民登熙宁元年(1068)进士,官石州司法参军,娶修水黄庭坚之妹,生四子:长子洪朋,落笔成文,尤长于诗,两贡礼部不遇,荐举任临川令;次子洪刍,登绍圣元年(1094)进士,官谏议大夫;三子洪炎,登元祐三年(1088)进士,官中书舍人;四子洪羽,登绍圣四年(1097)进士,官台州知州。黄庭坚曾至书院讲学,有“洪氏四甥”之誉。左司谏杨亿为撰《南康军建昌县义居洪氏雷塘书院记》,记文末有云:
“先是浔阳陈氏有东佳学堂,豫章胡氏有华林书院,皆聚坟索以延俊髦,咸有名流为之纪述。讲道论义,况力敌以势均;好事乐贤,复争驰而并骛;宜乎与二家者鼎峙于江东矣。”
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豫章洪氏在科举仕途上稍稍沉寂了数十年,但人丁并未有所减少。第十五世洪璪,少有远志,娶谢氏,生德俊。元朝末年,因家族人丁的增加,雷塘居所难容,遂率妻子自黄洲雷湖徙居北乡高塘(今宋埠镇榨下村闵家)三圳里暂居。洪德俊娶李氏,生天胜、必胜、世胜、犹胜、永胜五子,因居处狭窄,复于明洪武初年迁居北乡大路。长子洪天胜,娶谭氏,生镒、镇、钟三子;续娶彭氏,生子铎,被洪氏后裔尊为大路支祖;幼子洪永胜分居北乡港下,系港下洪氏支祖;明宣德年间,洪永胜后裔洪孟璋、洪孟珍复从港下分居坎上,兄弟二人系坎上洪氏支祖。
大路、港下、坎上三支均系第十六世祖洪德俊后裔,基址相距数百米,守望相助,鼎足而居,故号“三洪”。洪氏徙居三洪之后,代有闻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洪学源中举人,官国子监学正;嘉庆十八年(1813),洪淮中举人,官教谕;道光元年(1821),洪必耀中武举,拣选卫分府。当代洪氏人才辈出,代有闻人。正蒸蒸日上,前途不可限量!


作者:樊明芳,奉新县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

洪姓人顶起!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