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继往开来,冶城彭氏宗祠及彭氏,曾出过文武举人11名...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继往开来,冶城彭氏宗祠及彭氏,曾出过文武举人11名...

转载 方璜2022/09/03 08:48: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198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冶城彭氏宗祠历史悠久
红6军司令部曾驻扎于此

历史上的罗市冶城彭氏与石溪蔡氏,原系同宗异姓的兄弟,均为彭祖之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先祖彭公云翔的女婿宋朝重臣李忠定遭奸佞诬陷,殃及云翔公三个儿子文仲、文蔚、文坚的性命,为避祸害,王夫人携三儿子背井离乡逃出福建境地,并假冒墨商蔡墨顺的家人出关至豫章、铅山等地,后又一路西行到奉新、石溪,并一直以蔡姓隐居。淳熙十三年(1186),李忠定平反昭雪,文蔚公之子政宣公奏请皇帝恩准,同意文仲、文蔚恢复彭姓。


为报答因冒蔡姓避祸出关之恩,三子文坚仍为蔡姓,这就是彭蔡同宗异姓的由来。而冶城这一支脉最初的形成可追溯到南宋后期。“彭师禹幼子彭显忠,字良叔,号仁庵,生于绍定庚寅年(1230),初娶姚氏,续娶胡氏,生木应;侧室何氏生金应。南宋后期(1027—1279),他率全家从奉化乡(今上富)晋坪徙居进城乡(今罗市)冶城,系冶城彭氏始祖。长子彭木应,次子彭金应,生于景定壬戌年(1262年)十二月,娶党田赵氏,生溥、汶、湜三子。”



据樊明芳老师《罗市文史钩沉》载:冶城彭氏后裔在历史上涌现过文武举人11名,可谓是科名鼎盛:彭木应,咸淳三年(1267)中文举;彭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武举;彭腾蛟,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武举,官广东营千总;彭端甫,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文举,官山东平阴知县;彭湖,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文举;彭瀛,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文举;彭瑞麟,乾隆六十年(1795)中文举,官浙江松阳知县;彭峕,嘉庆五年(1800)中文举,官广东博茂盐场大使;彭祖栋,嘉庆六年(1801)中文举,官湖南安仁训导;彭之俊,嘉庆六年(1801)中文举,官江西新昌教谕;彭志轼,道光二年(1822)中文举,官江西东乡训导。冶城彭氏一门走出十位举人,无愧于当地的名门望族之一,其历史辉煌可见一斑。



冶城彭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无法查找较准确的时间。但从始祖彭显忠南宋后期徙居冶城后,推算最早建宗祠也应该在明初年间(1368前后)。至于解放前就存在的冶城彭氏宗祠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又因受“四旧”的牵绊,无人涉足管理,在七十年代因冶城共大办厂拆除,如今一片萧条,满目凄凉……


然而,冶城彭氏宗祠却是一块红色之地。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9日正式誓师北伐。在各地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支援下,北伐军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9月上旬,北伐军进入江西。为迎接北伐军进驻奉新,早期共产党员熊成、彭加伦在上富、冶城、罗坊一带发动组织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并与北伐军取得联系,确定驻扎地点。17日上午,第6军进驻奉新县城,其军部就驻扎在冶城的彭氏宗祠,随军部到达的北伐军分别在“大夫第”、“州司马”等土屋宿营。北伐军的到来,受到冶城百姓的热烈欢迎,有的腾出房间供战士休息,有的送上鸡蛋蔬菜供战士用餐,有的送茶送水供战士饮用。北伐军在冶城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队伍,百姓奔走相告,前街后街一片欢腾。



10月2日,第6军军部从冶城移驻县城冯川镇。离开前,北伐军把彭氏宗祠及扎营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3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第6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均来到奉新县城。4日清晨,蒋介石在奉新河边河滩上召集第6军全体官兵训话,宣布了总司令部关于攻打南昌的命令……

    

解放前后,冶城也涌现出一批社会精英、时代翘楚。他们有的从军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有的从政成为领导,惠及家乡,有的从事教育成为老师,有的从事商业成为头雁……他们在不同岗位、部门和领域,以彭氏“孝、悌、谨、信、勤、俭、直、廉”八字“家训”为准则,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年上半年,以彭学俊、彭平平、彭精业牵头,多位彭氏后裔参与,占地面积400余平方,设计二幢进,投资50余万元的“彭氏宗祠”重修工程,在前街破土动工,至2021年下半年竣工。如今的“彭氏宗祠”作为一个家族追思、缅怀先祖的场所,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先祖的灵魂,而且肩负着家族继往开来、家和族兴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祈愿冶城彭氏家族血脉绵延不绝,百世留芳……


(文中有关内容来自《奉新人民革命史》)








甘道友

1957年10月出生,中专文化,奉新县财政局退休干部。
1980年8月招聘为罗市镇镇政府文化干部,先后任一官半职。几十年勤奋学习,笔耕不辍,有新闻稿件、小小说、诗歌、散文、言论、杂文、故事、箴言语丝等文学作品数千余篇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曾担任《中国企业家报》、《家庭报》、《妇女之声报》、《法制周报》、《农友报》、《美报》等三十多家报社、杂志特约记者。曾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酒啊,酒》、《尽在语中》、《活在当下》、《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近百万文字。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奉新县作家协会理事。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