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香坪黎氏是仰山境内的世家大族。整个仰山河流域自上而下形成了东溪塅、香坪塅、仰山塅、辛家塅四个较大的田塅,黎氏即聚居于其中的香坪塅。因古时有一座榨油的作坊位于大塅的上首,故得名香油坪,后被讹作香炉坪,简称香坪。
香坪位于仰山河与大源河交汇处,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由于人丁兴旺,沿河西岸逐步形成了用花岗石板铺成的道路和街道。同治版《奉新县志》卷五·津梁第29页:
“进城乡罗惠卿、归德乡邱福旺捐修仰山香油坪石路八百余丈,竖立石碑。”
由此可知,石板路和街道长约800余丈,合2.64公里,是由进城乡(今罗市)的罗惠卿和归德乡(原客家人)的邱福旺共同捐资修建的。由此道下至仰山街约1.5公里;上至张家源,翻过刘家岭即是大源,由大源翻过黄泥十八旋,即是靖安县中源乡,交通十分便捷。
香坪黎氏来自奉新县赤岸镇遐富村。遐富村古称遐塘庄,位于南潦河南岸,居住着名门望族黎氏家族。据2006年《黎氏大成宗谱》B册第19页嘉庆丙子(1816)举人帅廷翰《奉新游乐源流序》载:
“黎氏自晋策公以官居鄱阳之义井里,越唐国本公由京通议大夫新籍武邑东塘,而族益盛,遂分而为三库,为二宅,历数传至汝良公,乃下库显举公之长子也,因贸迁奉新,以霞塘近县,丛列贩卖,便于往来,爰携妻子徐氏子居性而寄居焉。徐以疾殁,继娶邹氏,生子二,长曰新公,幼曰定公,用家新兴乡游乐村之峡溪。”
根据上文并综合族谱相关信息可知:黎国本,字安民,号古岩,唐咸通癸未(863)进士,官通议大夫,乾宁二年(895),携子朝圣、朝驾由鄱阳义井宦经武宁,爱东塘山水之胜而家焉;续娶鲁氏,生朝奏、朝御二子,资产日丰,家声日隆,系东塘黎氏一世祖。
明永乐年间,第八世裔孙黎汝良,系下库黎显举之长子,因为在奉新县城做生意,遂由武宁县“贸迁”奉新,因为遐塘庄离县城较近,便于往来,遂携妻子徐氏和儿子黎居性迁遐塘庄(霞塘)定居;徐氏殁后,续娶故县邹氏,生居新、居定二子。此后,长子居性居遐塘,次子居新、三子居定迁新兴乡(今会埠镇)游乐街(今游落村)就山峡溪港而居焉,黎汝良因此而被赤岸遐塘、会埠游乐二支黎氏尊为始迁祖。
第二十世黎先行,字凯先,居赤岸遐塘,娶张氏,生四子,幼子黎景臣,讳震凯,因家中兄弟较多,居所狭隘,经多地考察,最终决定奉母张氏徙居仰山香油坪。据2006年《黎氏大成宗谱》B册第204页黎隆杞(采其)于乾隆癸卯年(1783)所撰《奉邑香油坪景臣先生传》云:
“族先生景臣,讳震凯,先行四子也。世居遐塘,离奉新县城西七里。少卓荤,善读书,不务功名,惟山水是好。雍正甲辰,择进城大桥仰山香油坪,路隔县城百十余里,面山作堵,架木为椽,居于斯,耕于斯,聚族于斯。翁之择是土也,不第爱其山水之秀,可为他日毓奇之望,且喜地肥而润,流洄而清,可稻可竹,以养以教,堪为子孙乐土也。”
由传可知:黎景臣,讳震凯(谱作登震,行景臣,字乃天,墓碑作黎景公乃六),系黎先行之四子。他“不务功名,惟山水是好”,于雍正甲辰(1724)年徙进城乡(今罗市镇)大桥围仰山香油坪定居。他之所以看好此地,不只因此地山水秀丽,而且因此地“地肥而润,流洄而清,可稻可竹,以养以教,堪为子孙乐土也”。由此可见黎景臣乃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之人。他孝敬母亲,侍奉唯谨,母亲张氏过世后,将其葬于吉壤香坪美女踏车形,墓茔尚存。
黎景臣定居香油坪之后,娶刘氏,生升奉、升遑、升发、升万四子。夫妇俩刀耕火种,备尝艰辛,秉承先祖耕读、经商之道,家产渐丰,人丁渐伙,声望日隆,卒与母张氏、妻刘氏合葬于香坪美女踏车形,系东塘黎氏第21世裔孙,系香油坪黎氏始迁祖。
第22世裔孙黎升万,字大业,号德轩,乃黎景臣之四子,他是最能继承父业并发扬光大之人。据2006年《黎氏大成宗谱》B册第210页邑庠生彭祖垕(字牧溪)于嘉庆丙子年(1816)撰《香油坪黎姻大业先生家传》云:
“先生讳升万,字大业,号德轩,凯先公之六孙,景臣公之四子,观海兄弟之贤父也。生平正直,是以多豪杰举动,虽家不累乎薪米,尤节俭持躬,不作骄盈态,禀禀然有温公家范焉。乡邻中饥者食之,寒者衣之,历数十年无德色,马少游所谓乡里称善人者,殆其人欤!”
由传可知:黎升万,字大业,号德轩,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家境富有,但仍十分节俭,从无富家子弟的“骄盈”之态。乡邻中一旦出现贫困饥寒者,他总会“饥者食之,寒者衣之,历数十年无德色”,在乡里有“善人”之誉。
黎升万娶的妻子邹氏(谱作邓氏)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女人,她深明大义,为人大度,她为黎家生下了黎宗波(字观海)等六个儿子,在操持家务、接待宾客、教育子媳、侍奉公婆等方面均有口皆碑,无愧于黎升万的贤内助。《香油坪黎姻大业先生家传》中有云:
“姻伯母邹氏,明大义,不惜小费,或翁见有未周,伯母即从旁赞之。待宾客,训嗣媳,与古之截发延宾,三迁教子,固有后先媲美者矣。而事舅姑以孝,处娣姒以和,又何待问哉!翁之所以持家而处世者,大抵得伯母之助居多焉。”
正是因为夫妇俩艰苦创业,以德待人,黎宗波(字观海)等六个儿子也相继成家立业。黎升万临终之前对儿子们说:
“尔兄弟尚当努力,同心持家处世,必折衷于道,凡余有欲未成者,当恢复之,庶几友爱之风起,弓冶之泽长,而余于九泉含笑矣。”
诸子谨遵父亲遗训,产业做得比父亲在世时更大,在好善乐施方面比其父做得更多更好。《香油坪黎姻大业先生家传》中有云:
“不数年,翁令嗣于翁之遗业扩充之,蒸蒸乎有日上之势,建巨桥,修岖路,年饥馑,慨然发廪粟以济之,一时远近闻风,莫不嘉焉。此不惟善于守,且善于创也,岂非翁之善贻家法哉!”
黎升万诸子之善举主要有建桥修路、发廪赈饥两方面,其中所说的“巨桥”即黎家桥,现在仍然屹立于黎家老屋遗址前。该桥属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两端桥墩宽5米,桥体由5块0.6米宽、0.5米厚的花岗岩条石并列横置于两岸花岗石桥墩之上,桥长9米,桥宽3米,每块石梁的重量均在上万斤,真不知如此巨型的石材是如何运输的。
东面石梁上镌刻有“大清嘉庆十八年冬月崇德堂黎万公捐修”字样,可知该桥创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十一月,此时黎升万已经作古,捐创人实系黎升万之诸子,诸子为铭记父亲的恩德,特将父亲创建的崇德堂号和父亲的名字镌刻于桥梁之上,这正是黎升万临终之前未了的心愿之一。诸子用行动实现父亲的遗愿,这无疑是对父亲美德的一种传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孝”的表现形式!
黎家桥经历200余年之后,1987年,因兴修香坪水库之需,香坪黎氏村民响应政府号召整体外迁,该桥梁成为库区内硕果仅存的古桥梁和黎家老屋的标志。2022年3月18日,奉新宝鼎置业有限公司黎昌仁、胡伟云两位老总在精心打造香坪湖旅游度假区的工作之余,他们在香坪湖库区视察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座黎氏先贤捐资打造的古桥梁,在赞扬先贤功德、感叹世事沧桑的同时,熊裕武先生用相机为他们记录了这珍贵而难忘的舜间。
笔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得到了仰山香坪黎颐和先生的大力支持,他特地从县城乘车前往实地丈量尺寸,并从家族中借得族谱,用手机拍摄《奉邑香油坪景臣先生传》和《香油坪黎姻大业先生家传》两篇传记,让我得以钦仰同乡先贤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又蒙赤岸遐富黎景阳先生亲自送来族谱,让我得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奉新黎氏迁徙之源流。当香坪湖蓄水临界时,黎家古桥当无缘再见,然黎氏先贤乐善好施之精神固不当因水淹而湮没无闻,此即吾等撰写本文之初心。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