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奉新古代人物》序
樊明芳
论及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深浅,首先看其人才的数量和品质。奉新,传统上是南昌府下辖的八州县之一,是比较落后和难治的“岩邑”。但其人文蔚起,科名鼎盛,却又是其他大县所无法比拟的。
林文在为奉新撰写的一篇《儒学科名记》中说:“奉新,江右名邑也。其学校科目,自宋迄今,得人可纪者多矣。粤稽之,宋登进士第者四十七人,应童子科者六人。元登科目者仅三人。国家自洪武甲子历正统甲子,登科目者二十有五人,列仕中外,文行政绩,亦多可书。其尤著者,若宋端明学士胡公直孺,杨龟山铭其所赐扇曰‘词润金石,忠贯日月’;元分宜丞舒公泰,虞学士称之曰‘能行古道,足以变世俗’;国朝闽参政熊公本诚,以公平勤慎称于民;致仕通政吕公爰正,以端谨温厚称于朝。他如助教成均,则有廖公彤,亦以才识为士林推重,此则文所闻见而知者。”写这段话的人对奉新对奉新科举人才之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虽然数字和时间有些出入,但也算是个奉新通了。其实,他既不是奉新人,也不是江西人,而是福建莆田人,明宣德五年(1430)高中第三名探花,后被拜为翰林学士,擢任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
(胡直孺画像)
清代奉新探花帅方蔚,曾担任过《江西省志》和《奉新县志》的主修,他在《登瀛集记》中说:“奉新,江西一小邑耳。南北才四五十里,东西百余里,而人文蔚起,科名之盛,诸大县莫殽望焉。今每科乡试中式者,多至十人,少亦六七人。学使按试南昌,必以奉新为第一府学之数,视南昌、新建恒过之,论者皆以为宜。”帅方蔚还在《奉新县志·风俗》(同治版)中说:“迩来风气遒上,胶庠士争自濯磨,以学问相尚,科目较盛于昔。乡榜或一榜十余人,会榜或一榜三四人,几为一省之冠。”
从明、清两位探花的笔下,我们知道了古代的奉新真的不简单:奉新原来是个“名卿学士,辉映后先,家敦诗书,人尚节义”的人文大县。我们仅从官修史书的不完全统计,从唐开元十一年(723)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奉新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先后涌现过文武进士179名,其中文进士173名,武进士6名;文武举人共707名,其中文举603 名,武举104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盛唐才子刘慎虚,其诗“上逼汉魏,下薄六朝”;北宋有华林胡氏一族,自华林书院创办之后,荣获过“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的殊荣;南宋有著名词人袁去华,薛砺若《宋词通论》赞其“极豪爽幽畅,为稼轩并时的一位高手”;元代有音韵学家阴幼遇著《韵府群玉》,陈文烛称之为“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林之珍品”;明代有吏部尚书蔡国珍、宋景,都是当时文才卓著、秉钧持衡的重臣;明末有伟大的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英国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清代有吏部尚书甘汝来、教育家帅方蔚、广东巡抚许振祎、“辫帅”张勋等,他们都曾在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各领风骚,竞显风流。
奉新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名高江右,清代奉新知县吕懋先在《上义书院序》中道出了个中原委:“书院为养育人材之地,故凡硕彦、鸿儒、名臣、理学,无不出于其中,诚为学者肄业切要之所。”奉新古代的历任知县,无不把学宫、书院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北宋咸平元年(998),知县徐用和始建学宫于县治南冯水之上。景德四年(1007),胡仲容捐建大成殿,胡旦为之记。从那时起,奉新就形成了“家崇孝悌,户习诗书,弦歌之教,讲颂之声,无时或息”的良好风尚。明代知县谢焌,见学宫明伦堂倾废,乃曰:“是乃某之责也。”自任其事而重修之;知县陈隽重修过儒学水城;知县冯烶主持重修儒学前城,增建城楼。清顺治十八年(1661),学宫倾圮,知县黄虞再说:“事关教养根本,实维守土之责,予何敢诿焉?”遂主持捐创两庑,立戟门,并葺大成殿,重建名宦、乡贤祠。知县赵知希说:“自余令奉八年,首学宫,次城郭、桥梁、道路,以及各应祀祠庙未修未创者,竭绵力从事。”其他知县如陈景仁、余潮、尹德嘉、宁有诚、郝适、邹山立、吴宪文、刘士清、吕懋先等,都先后为奉新的学宫、书院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
奉新自南唐以来创办过许多书院。南唐有梧桐书院,北宋有华林书院,南宋有龙州诗人余骧创办于县廓外的龙州书院,元代有世儒邓谦亨创办于宝云寺西的三贤书院,明代有“与华林、梧桐书院鼎立为三”的吟溪书院和“以明理诚身为务”的阳溪书院,清代在县城有著名的冯川书院和岐山书院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创办过大小书院达50余所。这些书院对奉新人才的脱颖而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重视与否,关乎“风俗之淳漓、人才之盛衰、学校之兴废”。正是因为对教育的重视,才形成了奉新历史上“宗族传雍睦,门闾被宠光”的“科第蝉联,簪缨累叶”的大好局面。
通过人物的活动史迹来展现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历代因循不替的史学传统。中国史学著名的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便都是纪传体。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具体故事来展现的。我们编著的这本《奉新古代人物》,就是通过叙述地方人物的方式来叙述奉新的地方历史的。
古人云:“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反之,一方人物又富一方水土。人杰与地灵,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通过彰显历史人物来光耀乡邦,从来就不失为有识之举。从奉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历代人物,数不胜数,本书仅小传部分就收入了536人。倘若想了解这些人物,不妨将本书置诸案头,随意翻捡,也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