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短命的罗坊农中,几多悲悯与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短命的罗坊农中,几多悲悯与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转载 徐璐11-27 08: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40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那年那月风雨飘摇,罗坊农中转瞬即逝
   
为采写“罗坊农业中学”(以下简称农中)的故事,我前年先后两次骑摩托去仰山路边邱诗富的家中了解情况,随行去的有他的同学李鹏、阴仁钦、古方生。我与邱诗富(已故)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妻子温琦珍却是我初中同班同学。所以,两次去访,邱诗富都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        

罗坊农中是1964年9月开办的,当时罗坊人民公社按照县委、县政府“各人民公社都要办农业中学”的精神,又基于那个时代和形势的需要,而创办“罗坊农业中学”。于是“罗坊农中”登上历史的舞台,在罗坊教育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历史过往和沧桑的迹痕……
        
(1964年9月罗坊农中始办原址:罗坊老镇公所)

罗坊农中从1964年始办到1968年因“文革”结束,期间只办三个初中班,学生陆续进入70余人。初始校址在罗坊街上的老镇公所处,后因生源增多迁至罗坊坪上大队山东阴氏祠堂续办。
(只遗存残墙的罗坊坪上山东“阴氏祠堂”)

当时授聘坪上大队的书记韩世昌任校长兼农业技术员,以体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教育体制的需要,也是那个时代教育史上的“亮点”。老师有廖作仁、罗来汉和毛淑绵。罗坊农中其实是“半农半读”的一所学校,学生几乎是罗坊所在地因情况特殊而没有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学校还经常开展拖毛竹、砍柴、插秧等“勤工俭学”活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体育老师廖作仁带领大家打篮球,他也常组织农中队员到上富、渣村农中比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业余爱好,而且横向联系加深了阶级感情,更符合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精神。
(原罗坊农中的实验田)

时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暴发,举国山下顿时波澜壮阔,岁月被激情燃烧,人们被红色熏染,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各地高、中小学校。罗坊农中也不例外,学生立即成立“众志成城联合司令部”,拉起大旗,制作袖标,一时风起云涌,摧枯拉朽,真有“试看天下谁能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学生们常常集结,手捧“红宝书”,肩扛大红旗上街游行示威,罗坊街上一些派别组织对农中“红卫兵”小将不但有惊恐之感,且敬佩三分,罗坊农中一时名声大振。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年,就这样不知天高地厚被懵懵懂懂地卷入了这场令人难以回首的十年浩劫。

据邱诗富同学回忆,那时候农中几乎瘫痪,同学们都罢课闹革命,组团全国各地“串联”,也有不少的同学自行回家,以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文革运动。

据阴仁钦同学回忆,当年他被簇拥成为罗坊公社文革“三查”小组成员之一。正因为这顶“官帽”,让他的人生从顶峰跌入底谷,几经批斗折磨,险些命丧九泉。想起当年的往事,他至今心存几分恐惧。

据古方生同学回忆,当年农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同学严世英、赵昌松、李启良、周振玉作为红卫兵代表在北京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让农中全体师生激情澎湃,大受鼓舞。二是在1968年8月26日晚上,农中老师罗来汉被“造反派”抓走后关押在“罗家祠堂”不幸死亡。

据了解,罗来汉老师在抓走之前曾对他一些学生说过,如果自己能熬过8月份,命运将可能改变。透过罗来汉的心愿,我们可以想象,他自己似乎未卜先知,即将大难临头。可惜的是罗来汉老师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求生愿望,冤死在残忍、粗暴、法制无序那个鬼哭狼嚎的血色黑夜,他那双死不暝目,充斥着憎恨的眼睛仍然在怒视着发生在身边曾经的曾经……

曾一度岁月辉煌的罗坊农中,在1968年底宣布撤消。农中的学生也随着短暂的精彩过后,学业划上句号,从此各奔东西,各谋生存。
通往罗坊农中的小道依旧,只是铺上了水泥。

 历史无法复制,浪花淘尽英雄。笔者挖掘这段过住只是为后人留下一个记忆片段。在若干年后,人们谈起这段往事,仍然记得当年那些青春年少也曾经朝气逢勃过,也曾经年轻有为过。罗坊农中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其辉煌与衰败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农中学生作为那个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其对与错都是因那个时代的需要和牵绊。问君心中仍有多少愁和忧?多少悲与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点击展开全文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