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说说奉新一地的古井, 沧桑岁月几多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说说奉新一地的古井, 沧桑岁月几多故事...

转载 徐璐2022/12/20 08:44: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32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坊古井多少事, 付诸岁月记忆中


罗坊历史上的上街头、包家、下街头、大井头、老中学、涂家地上、田背等地段都有古井,这些古井在我的记忆中大多数建造于道光或嘉庆年间。古井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用水观念的改变,都已经弃废或不复存在。但这些泛着素雅苍凉颜色的古井,让人们触摸到它历史纵深的迹痕,体会到它厚重的文化内涵。日前,我在寻找罗坊镇街上古井的遗存时,就发掘到一些有关古井的故事。

(原罗市初中校园内的一口古井被填埋废弃后,石井圈被该校一位老师买下移到乡下保存了下来。嘉庆已巳年(1809))


罗坊最有名的古井,要算街中心的“大井头”,这口井建造于道光十年(1830),由于古井地处罗坊老街中心位置,历史上又在罗坊老字号“永太祥”烟铺的门口,所以它特别引人注目。据罗坊的“老崽哩”徐厚圆介绍,这口“大井头”水质甘冽,水量充足,传建造时挖到一块像“母猪婆”一样的石头,搬在手中不停的流出清泉,故民间说这口井是“猪婆哩下尿”,井水源源不断。解放前,罗坊“永太祥”烟栈老板赵明德,家中有五、六桌工人吃饭,所有的生活用水都取于“大井头”,暑热天有的工人干脆用此井水洗澡,顿时凉意袭身,酷热散尽。他每年开春时会安排数个工人连续不断地用木桶把井水打干,然后把井清洗一次,确保井内水质干净卫生,并特意置放一个打水桶在井旁,以方便左邻右舍和街上来往人群用水,后来这个好习惯一直让人仿效,直到大约在十年前“大井头”因潦河水位下降而放弃。

(老罗坊街中心的“大井头”,水井已废弃)

 罗坊上街头有一囗古井,位于原农机厂职工涂发彬家门囗。我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上工时也经常路过井边,对这口井印象特别深,此井建造较早,于嘉庆(1796)年间。罗坊的上街头历史上人口居住密度大,百姓生活用水几乎都在这口井。古井不但水质好,而且环境独特,井边有一棵老板栗树遮阴,四边砌有高余丈的围墙,并设有门户。传这口井的围墙是解放前罗坊伪镇区长严镠主政时修建的,在罗坊老镇上只有这口古井有围墙和门户,这不得不说严镠对这口古井有着很深的感情,于是他动了“私心”,特地砌起围墙。当时他还拟了一副对联让当地的书法名人写于古井的大门两侧。上联:建筑一道围墙保障人民安全,下联:站上两个岗哨实行防匪防特。横批:谨慎提防。我们且不去深究对联的平仄和工整,但当时严镠拟这样一副对联一定有他的行政目的和工作思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罗坊上街头人。解放后严镠被政府镇压。

(上街头的群众严士庆说:这里就是古井原址)

还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与上街头这口古井紧紧相连。那是1968年8月27日,这一天也是罗坊公社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最残忍、最血腥的日子。这天上午罗坊公社组织了一场大游斗,二百多位所谓的“反革命”、“走资派”,有的被五花大绑,有的被脚铐手链,背后都跟着一个手持棍棒或皮鞭的打手。队伍从罗坊“大和场”出发,沿着罗坊这条历经沧桑的老街向上富方向前行。一路上,时而听到这些“坏人”被殴打后撕心裂肺的惨叫,他们的尊严和人格被践踏,他们的身躯被残酷的折磨、摧残,任意污辱和蹂躏……

游行队伍行至上街头的古井边时,“反革命”涂以爱老师,被反绑双手,步履蹒跚,酷热的天气让气喘吁吁,突然眼前一黑,昏倒在滚烫发热地上,那些毁灭了人性的打手不管她的死话,就这样被孤凄地遗弃路边,浩荡的队伍从她身上踩踏前行,她的生命奄奄一息,死亡即将来临。这时,一位农民路过,看见生命垂危的涂以爱老师,他不怕有任何牵连,不惧惹祸上身,毫不犹豫地走进古井,用提水桶打起一桶水,迅速地泼在涂以爱身上,并把她拖到树荫处。就是这一桶井水,把涂以爱老师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若干年后,这位农民私下与我讲述了这段经过,并要求我守口如瓶不得外传,这位农民就是我的岳父大人周垂途。当年因一桶井水而救活的涂以爱老师,也一直没有忘记那一天挽回她生命的恩人,她的儿子冶城职校的教师严士胜也多次在罗坊打听寻找这位农民,当他得知是我岳父周垂途时,还没来得及登门致谢,我岳父于2008年5月12日不幸辞世。当天,严士胜老师携家人前来罗坊吊唁,在我岳父遗像前他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当面要说的感激之言,在深深的鞠躬致哀中留下无尽的遗憾。一个农民的善良和一位教师的不幸在半个世纪前写就一段人性至上难能可贵的佳话,至今在罗坊上街头群众中口口相传。

田背村古井,早已废弃

罗坊镇上曾经的那些古井,那清澈的井水犹如母亲的奶汁甘甜、香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罗坊民众的体魄和灵魂。多少日出暮落,几番朝代更,为罗坊千年古镇上的这些古井,频添了几分灵性和几许神韵。尽管这些古井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注入了民众的生活音符,赋予了民众的生命之泉,盛满了民众的繁荣气象,这些将成为罗坊千年古镇悠久历史的记忆,在罗坊民众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