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吴坤修(1816-1872),字竹庄,永修吴城吉山村人。监生,并未中举,只得花钱捐了个从九品的小吏。清同治间,吴坤修竟然累官至安徽布政使、巡抚。他到底有何人生际遇?有何丰功伟绩?据《竹庄公传》载:
“吴坤修,字竹庄,江西永修县吴城吉山村人。捐纳从九,分发湖南。道光二十九年,赈湘阴水灾,勤于事。从剿李沅发,以府经历、县丞补用。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以守城功擢知县。曾国藩创立水师,坤修司军械。四年,水师攻九江,入鄱阳湖,为贼所阻不得出,令坤修单骑往南康,导往吴城、南昌。五年,率舟师防瑞丰。以父忧归。既而武昌复陷,坤修从罗泽南援湖北,复咸宁、蒲圻、崇阳、通城,累擢同知,赐花翎,进规武昌。”
由上可知,吴坤修捐纳从九品小官后,被分派到湖南湘阴任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湘阴发生水灾,吴坤修辛勤供职,赈灾有方。因协助平定李沅发暴乱有功,以府经功、县丞补用,由是崭露头角。咸丰二年(1852)七月二十九日,萧朝贵率太平军攻打长沙,被长沙守军炮轰而死,吴坤修因守城有功,被擢升正七品知县。三年(1853)十一月,曾国藩创立水师,吴坤修受知于曾国藩,被委任管理弹药军械。四年(1854),曾国藩率领水师攻打九江,反被太平军围困,无法逃脱。曾国藩令吴坤修单骑奔赴南康(今星子),引导水师穿越湖口,逃出重圈,来到永修吴城和南昌水域。五年(1855),吴坤修率水师驻防于瑞昌一带。同年,因父亲去世而回家料理父亲后事。不久,因武昌再次被太平军攻陷,吴坤修跟随罗泽南驰援湖北,一路收复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四县,吴坤修因功累官至正五品同知,并赏顶戴花翎,率部进逼武昌。《竹庄公传》载:
“六年,江西军事不利,胡林翼令坤修领新募军曰彪字营,会湘军援江西,复新昌、上高。由新昌取道罗坊攻奉新,梯城而登,贼死守不能拔,乃先下安义、靖安,后萃军奉新。时江西饷绌,坤修倾家赀,并劝族里富人出银米饷军;又筹银四万两解省垣,收集平江溃勇。七年春,克奉新,累擢道员,寻授广东南韶连道,仍留军,克瑞州。是年冬,东乡师溃,被劾褫职。九年,驻师抚州。江西巡抚耆龄檄督办抚、建、宁三属团练,始立团防营,驻贵溪,移德兴,出援徽州。”
咸丰六年(1856)七月,太平军再次进军江西,赣北、赣西多被太平军占领,清军战事吃紧。胡林翼命吴坤修率领刚刚招募的彪字营约二千余人,会同湘军从湖北驰援江西,接连收复新昌(今宜丰)、上高二县,然后又由新昌取道奉新罗坊,攻打奉新县城。吴坤修率部驻军于城北,用梯子登城,因太平军负隅顽抗,短时间无法拿下奉新县城,转而先行收复了安义、靖安二县,再将兵力集中攻打奉新。因当时江西无法支付军饷,吴坤修捐出全部家产,并倡议家族富人捐出银米充当军饷;此外又筹集白银四万两押解到省城南昌作为军费,收集了湖南平江溃败的散兵游勇,充实部队军力。七年(1857)正月,吴坤修率部克复奉新,他被提拔为道员,不久又升任广东南韶道台,均未赴任,仍留军中,很快攻下了瑞州府(今高安)。同年冬,他率军攻打东乡县,由于轻敌,吴坤修遭遇了人生唯一的一次失败,他因此被革职。九年(1959),经曾国藩推荐,江西巡抚耆龄任命吴坤修督办抚州、建昌(今南城)、分宁(今修水)三地团练,他设立团防营,先驻贵溪,后驻德兴,曾奉命救援徽州。《竹庄公传》又载:
“十年,克建德。秋,徽防军溃,坤修方假归,其弟修凯摄军事,守岭外郭村。调回江西,曾国藩令守湖口,而巡抚毓科檄援建昌。贼由金溪窜东乡,坤修自抚州迎击于邓家埠,大破之。贼复出贵溪窜安仁,遏之,不得渡河,乃窜德兴、万年,将扰景德镇。坤修由饶州驰援景德,以固祁门大军后路。会贼由建德上犯,国藩令援湖口。坤修且战且进,先贼至,城恃以完,加盐运使衔。”
咸丰十年(1860),吴坤修率部收复浙江建德县后请假回家,委托弟弟吴修凯主持军务,驻守于岭外郭村。同年秋,因太平军攻打徽州城破,吴修凯遭遇太平军,在恶战中战死。吴坤修奔赴建德,同部将钟秀将所部调回江西,曾国藩令其扼守湖口,江西巡抚毓科檄令其救援建昌(今南城),吴坤修遂率军解建昌之围。太平军由金溪进入东乡,吴坤修由抚州率部迎敌,在余江县邓家埠大败太平军。太平军又从贵溪进入安仁,吴坤修率部阻击,让其无法渡河,太平军只得改道德兴、万年,准备攻打景德镇。吴坤修从饶州(今上饶)驰援景德镇,从而巩固了安徽祁门大军后路。太平军从浙江建德回攻江西,曾国藩又令其回援湖口。吴坤修与太平军边打边进,竟然比太平军林启荣部先抵湖口,从而保住了湖口重镇,吴坤修被朝廷授予盐运使头衔。《竹庄公传》最后说:
“同治元年,李秀成自苏州援江宁,分犯芜湖,会军击却之,又会克金保圩、高淳、溧水及溧阳、东坝各要隘,遣散降众数万。三年,加布政使衔。江宁克复,以按察使记名。四年,署徽宁池太广道,授安徽按察使。五年,署布政使。六年,巡抚英翰驻颍州,出境剿捻,坤修转输饷运,未尝迟乏。七年,署巡抚,实授布政使。东捻平,请假回籍补终父母丧。九年回任,十一年卒。巡抚英翰疏陈其战功政绩,赐恤,赠内阁学士。”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从苏州驰援江宁(今南京),分兵进攻芜湖,吴坤修会同其他部队击退李秀成,继续收复金保圩、高淳、溧水及溧阳、东坝各要隘,他把陆续投降的数万太平军遣散。三年(1864),他被加安徽布政使头衔。收复江宁(今南京)后,他被以按察使记名。四年(1865),他先授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后授安徽按察使。五年(1866),授安徽布政使。六年(1867),巡抚英翰驻于颖州,出境攻打捻军,吴坤修负责运输粮草军饷,从未误事。七年(1868),吴坤修被授安徽省巡抚衔,实授安徽省布政使。东捻平定后,吴坤修请假回家补办父母丧事。九年(1870)回任安徽布政使,十一年(1872)卒于任,年仅57岁,安徽巡抚英翰上疏陈其功绩,同治帝降旨抚恤,并赠内阁学士。
由此可知,吴坤修一生寿算57岁,从政24年,最高学历仅为监生(秀才),却从一位捐纳的从九品湘阴县小吏,一直做到从二品安徽省巡抚,这种人生迹遇本身便是一种传奇。他受知于曾国藩,一位文官却戎马一生,从咸丰二年(1852)起一直与太平军作战,创造了只打过一次败仗神话,足见其英勇善战和谋兵布阵的高超指挥才能。
吴坤修文才卓著,著有《三耻斋初稿》,主编过《释氏十三经》和《安徽通志》,刊刻过《半亩园丛书》等。吴坤修去世后,好友方浚师在《蕉轩随录》中回忆说:“与竹庄畅聚数日,民生吏治,悉力讲求,非寻常庸庸碌碌者比。”并挽之以联云:
君为百皖福星,武能戡乱,文足经邦,忆昔年驿馆停骖,曾听乡人歌子产;
我念双江旧雨,案有遗书,箧藏赠稿,待他日蠡滨返擢,定攀墓树吊徐公。
吴坤修擅长楹联创作。梁恭辰《楹联四话》卷四中说:“吴竹庄中丞善制楹联,名重一时。”如他题合肥城隍庙的门联云:
城郭尚依然,问雨中春树万家,谁是保障?
风雨多变态,只槛外清波千顷,鉴比须眉。
李伯元在《南亭四话》卷五《除夜春联》中记录了吴坤修重修安徽垣西大观亭的往事,他为大观亭题联云:
地隔中原劳北望;
天生江水向东流。
吴坤修受知于曾国藩,素以“门生”自称。曾国藩逝世后,吴坤修挽之以联云:
二十年患难相从,深知备极勤劳,允矣中兴元老;
五百里仓皇奔命,未获亲承色笑,伤哉垂暮门生。
吴坤修有族兄吴鹤山,族兄去世时,吴坤修挽之以联云:
本是同族弟兄,当年论事论心,每到难时怜故我;
试问吾乡父老,此后任劳任怨,更从何处觅斯人?
吴坤修热爱家乡,他在吴城重修了望湖亭,并为望湖亭题联云:
万顷湖光浮日月;
一楼山色变云烟。
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彭玉麟驻军吴城,在鄱阳湖练兵时,曾为望湖亭题写过对联,但毁于战火。望湖亭重建之后,吴坤修将其重新书写并镌刻于亭中,曾国藩联云: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彭玉麟联云: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怀。
战舰列千军,想当年小乔夫婿,破浪乘风,多少雄姿英发。今我戈船来击楫,吊古凭栏,叹几许事业兴亡,只赢得残灰劫火;
湖天开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鹜,无非活泼生机。谁家铁笛暗飞声,悲歌击筑,把那些沧桑感慨,都付与芳草斜阳。
吴坤修的书法也颇受时人推重,今安徽安庆仍保存着他同治六年(1867)捐廉首倡重修谯楼时为谯楼题写的“白日青天”匾额,不曾想后来竟然成为国民党的党旗和党徽的标志。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