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有一对赵家兄弟,同读黄埔军校,结局各不相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有一对赵家兄弟,同读黄埔军校,结局各不相同...

转载 徐璐2023/04/19 08:48: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2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坊蓝田赵家兄弟,同读黄埔军校。

一个名留青史,一个血染湘江!


前不久,罗市镇有关领导因上级统战部门的需要,向我了解抗日军官赵云程的情况。八十年代我在罗坊文化站工作时,与赵云程有过多次接触,也听他讲过一些自己的经历。为慎重起见,我特地去采访了赵云程的侄子赵家骥,赵怀青老师和赵昌伟等赵氏族人,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并查阅到了1999年重修的《奉新赵氏家谱》及有关资料。于是,我的笔下有了抗日军官赵云程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笔者采访赵云程的侄辈赵家骥

赵云程(族名赵昌鸿),字清泉,号云程。生于1917年4月27日,祖籍奉新罗坊蓝田赵家。祖上在当地算得上殷实人家,其父亲赵隆梅生有四子:昌鸿、昌彦、昌庆、昌云。赵云程自小机灵、好学,读过私塾,有一定的老学基础,这为他进黄埔军校深造,荣升至团副有一定的帮助。赵云程何时入伍当兵,由于与他同年代的同学或亲人都相继去世,已无法确准年月。但从《奉新赵氏家谱》上却有一些简约的记载:“昌鸿(赵云程)黄埔军校军官班十期步科毕业,抗日期间,历任步兵排、连、营长、团副等职,日军投降后,一九四六年冬退役。铨叙(资历)为陆军步兵上尉(连长或副营级别)”。据有关资料表明:黄埔军校第十期学生分为两批,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第一批于1936年6月16日毕业,共940人;第二批于1937年1月毕业,共621人。由此可以推算,赵云程入伍应在1936年以前,那时侯年龄在20岁左右。


八十年代初,我与赵云程开始接触,他经常到罗坊文化站借阅书刊,我俩促膝长谈,颇见他知识丰富,文字功底扎实,且又有儒雅风趣的一面。在我的记忆中他谈到过1941年9月率部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他说,中国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吸取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天炉战法”。此战术的精髄就是“进得来出不去,就如关门打狗”。这一战日军死伤5.6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赵云程留下至今能找到的唯一影像,后排右四立者。

据《奉新赵氏家谱》记录:赵云程“聘泉水窝(地名,现店前村)学敏公女张开菊。又娶浙江三门方端公长女陈曼玲,简师毕业,任小学教师,于民国辛酉年(1921)9月13日出生,一九八一年入佛门;继娶上海介眉公女包曼君为妻,杭洲护士医校毕业。生于民国乙丑年(1925)10月12日。生一子:家胜。”又载:“家胜,生于民国戊子(1948)年10月,殁于1957年9月,葬浙江宁海。”

根据家谱的记载,我对赵云程的婚姻走向有如下分析:一是他当兵前有过婚约,并没有成家,去当兵后婚约自然解聘,此女张开菊死后葬店村前的杨桠垅山。二是据上富镇退休教师刘子美生前著作《梦痕》中记载:“解放前,赵云程曾携妻子陈曼玲回故里蓝田,因妻眼见断绝生路难以白头偕老,忍情别他去普陀山(浙江)削发为尼。陈曼玲还是赵云程所隶属师长的千金。”刘子美生前与赵云程是故友,他笔下记载的情况可信度高。所以笔者认为家谱中记载的陈曼玲“一九八一年入佛门”在时间上有误。三是赵云程继娶包曼君为妻的时间应该在1947年冬或1948年春,因为赵云程与包曼君唯一的儿子赵家胜死亡时9岁,从时间上推算是准确的。由此可以断定,赵云程身后已没有子孙延续。

赵云程作为国民党的军官最终没有去台湾,又如何被解放军俘虏?坊间传说不一,但都不是赵云程亲口所讲。笔者早年在与赵云程接触中也没有听他讲过这段经历,最近在采访中也没有了解到他为何不去台湾等有关实情。为尊重历史事实,笔者在没有根据的前提下,不能捕风捉影,瞎编胡造。若臆想、虚构真相,那是对抗日英雄的不敬畏和亵渎。赵云程当年没有去台湾也许有他的难言之隐,也许他是故土难离,亲情难舍……
        
赵云程在解放后由政府收监改造,其真实原因已无从查实。他1975年从外地回到罗坊蓝田赵家,这时候,才得知自己的胞弟赵昌彦也是黄埔军校工科十七期的毕业生,任排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时年仅22岁。赵云程曾在蓝田小学任教,在县城建设工地上做过看建筑材料和门卫的临时工作,继而又在罗坊街上开小买铺来维持生计。八十年代赵云程曾担任宜春地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有着较高的威望。同时也是黄埔军校江西省同学会会员。

赵云程与罗坊的赵侬冰、帅鸿、余文彬、赵隆灿、熊中炽以及上富的刘子美老师,县城的赵隆琅、赵怀青等几位文人墨客有过密切的交往,常到罗坊文化站小聚,吟诗作对,谈古论今。1991年12月,笔者把帅鸿、赵侬冰、赵云程、余文彬、赵隆灿“五老”的古律诗作,用当年仅有的条件打印成《晚霞生辉》诗集,共收集作品80首,完成了“五老”结集“出版”的心愿。那年月是赵云程活得最开心、最舒畅的时候。

赵氏族人赵昌伟帮我找到了《晚霞生辉》诗集,打开诗篇,油墨的香味依然扑鼻,诗集收录赵云程诗作30首。

现敬录两首,以飨读者,吟诗怀念。


其一,39年敌后救亡于鄱湖.夜泛莲湖

组训宣传为救亡,莲湖权作裹尸场。

相期莫惜头颅贵,誓捣扶桑痛举觞。


其二,40年于太和中秋夜撑排竞渡

竞渡毋忘竞夺山,居高临下斩凶顽;

河山尽是炎黄土,寸地须还血债还。

       

赵云程的整个军旅生涯都是在抗战中度过,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从诗作可以见证他一个血性男儿“壮怀激烈保国土,一腔碧血见忠魂”抗战杀敌、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气概。


2002年11月赵云程在罗坊蓝田赵家辞世,享年86岁。
八十年代赵云程在罗坊做小生意时曾居身于此屋。
与赵云程同宗并辈的赵怀青先生赋诗予以悼念。


     七言排律.哭云程兄

同宗并辈结诗俦,羊去羊来十二秋。玉种蓝田逢世乱,军从黄埔抗倭投。红红火火都成怯,雨雨风风总化愁。三老长吟开乡土,二仙远去饮琼楼。曾经遍体伤千劫,剩有深林垒一抔。难卜合冲刑克害,干支轮转过云浮。


赵氏家门出两将,黄埔同校共赴疆。兄为抗倭留青史,弟洒热血染湘江。赵云程、赵昌彦兄弟为国征战沙场,不仅是罗坊人民的骄傲,更是赵氏家族的荣耀。两位抗战英雄已离我们远去,而英雄赵昌彦的遗骸至今也不知安葬何处。“ 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 ”。我们要深切地怀念英雄,讴歌他们为国何惧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抗日杀倭铁骨铮铮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向英雄致敬,向逝者致哀;愿山河无恙,盼人间永安!


(笔者在采写此文时,先后走访6人,花去十多天的时间,文章几易修改才得以见睹平台。由于时间久远,与赵云程同年代的人几乎离世,幸庆的是其侄子辈很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文中充实了一些内容,让文章更趋于完美,事件更臻于真实。在此,深表谢意!)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END-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