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老罗坊烟业的赵明德夫妇,是至今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两个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老罗坊烟业的赵明德夫妇,是至今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两个人...

转载 徐璐2023/06/26 08:58: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0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永大祥烟丝名扬湖北

赵明德夫妇誉满罗坊

说起老罗坊烟业的辉煌历史,罗坊老一辈的人自然会想起当年的三巨头:赵明德(老商号“永大祥”)、周作德(老商号“周德丰”)、郑大福(老商号“福源祥”)。这三位烟业老板在民国时期,几乎占据了当地烟业的半壁江山。这其中最绕不过的话题,要数赵明德夫妻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往事。


“永大祥”烟栈旧址
罗坊的烟业历史悠久,民国到达鼎盛时期。据笔者采访得知,赵明德先是在罗坊的上街头开烟栈,然后才到街上“大井头”处开土纸和鞭炮作坊。由于罗坊开埠时间早,加上水运通达,外地商贾云集,外商把当地的土产通过水运到罗坊,又把罗坊的烟丝、炮竹、火纸运回当地销售。


有一年,湖北商人潘自成乘水路来到罗坊做生意,结识了“永大祥”烟业老板赵明德,俩人相见恨晚,义结金兰。谈到经营生意,俩人一拍即合,赵明德当即授权潘自成为“永大祥”烟丝经销湖北的总代理。就这样,赵明德烟栈生产的“牡丹”牌烟丝,进入湖北更大的市场,销售日趋势旺。


后来,潘自成把儿子潘凤翔从湖北带来罗坊引荐给赵明德,让其在烟栈学徒。赵明德夫妻视潘凤翔如己出,直到潘自成死后帮其成家立业。

罗坊烟业工人正在作业

民国期间,赵明德生产的“牡丹”牌,周作德生产的“太平春”牌,郑大福生产的“地球”牌三大烟丝品牌商标均由当时的政府注册,属于出口的免检产品,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地颇受烟民的青睐。


民间流传“罗坊烟丝,自然飘香;久病吸烟,方得愈之”的说法。可见罗坊的烟丝名声在外,影响广泛。那时,罗坊民营烟栈有十余家,成规模有“永大祥”、“周德丰”、“福恒祥”、“聚隆源”、“聚和福”等。“三里长街烟铺连,生意通达鄂豫皖”。整个罗坊烟铺工人多达三百余,近二百张烟刨制作烟丝,烟叶生产面积达上千亩。


大革命时期,彭家伦在家乡开展革命运动,田寿修、周思崇、罗运寿、李拥栏、费钦甲、费钦科等一批青年都曾经是罗坊烟业的工人。他们利用这种特殊身份,参加反霸运动,秘密加入赤卫队,交通员、工会、共产党组织,为红军提供情报,打土豪劣绅,成为罗坊工人反霸斗争的中坚力量。

周作德老板监造的“太平春”烟丝品牌商标

时间来到1941年3月的一个傍晚,中国军队二十余人弛援上高会战途经罗坊,士兵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因当地群众独家独户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问题,有人建议士兵们去赵明德老板家借宿吃饭。当士兵们出现在赵明德家门口时,他夫妻听说士兵去上高打日本鬼子,毫不犹豫让士兵到家里借宿,立即吩咐厨房伙计准备膳食,工人停止晚上加班,腾出烟间让士兵休息。第二天凌晨二十多位士兵离开烟栈,赵明德夫妻站在门口送别,并给每个士兵安排一些干粮上路。解放后,赵明德因此事被判刑六个月。文革期间,也因这件事受到牵联。

“永大祥”烟栈留存的生产工具

说起赵明德夫人谌氏,很多老人至今都会记得在罗坊当地流传的“会写会算明德嫂”这一赞誉。谌氏祖籍会埠青树,生于1912年3月,1933年出嫁赵明德。从此夫唱妻和,相濡以沫,同创家业,共渡难关。


在极其困难的时期,仍鼓励儿女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若干年后儿女均能自强自立,在各自岗位上颇有建树。儿子赵隆锦、赵隆钰考上大学,分别成为畜牧、农学专家,在各自的领域作出突出的贡献。


抗战期间,赵氏外地族亲常有来罗坊避难,赵明德夫妻均能毫不怨言地接待,或安排入店,或资助相扶。若遇路殍死者,谌氏常捐资殓葬,从不吝啬。

“永大祥”晒烟叶的旧址

赵明德与谌氏共同经营的“永大祥”烟栈,在罗坊烟业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数十位烟业工人在烟栈做工为此安身立命,这与从未进过学堂门的谌氏和族睦邻,宽厚待人,胸怀豁达,乐善好施密不可分。


据谌氏后代回忆,当年有不少来“永大祥”烟栈借钱用于生活或用于置业的乡邻乡亲,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银元,谌氏从未开口讨还,所欠之数,最终都一笔勾销,从不挂齿。老罗坊“河头赵家”有一埠岸,因年久失修,谌氏独自捐资置石,请石匠整修,改善了浣洗条件,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八十年代后期罗坊重修大桥,已近八十岁的谌氏老人,把平时卖鸡蛋积挣下的一百元捐给政府修桥,尽管数额不多,却是老人的善德义举。谌氏一生不识字,但却聪慧过人,耳闻不忘,眼见能熟,提笔可记,拔珠会算。《增广贤文》中许多名言警句,像“明人不用细说,响鼓不用重锤”;“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经商需用智,善谋方应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她不但可以信口说来,还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经商创业、教育儿女、为人处世等生活和社会层面,让后人受益匪浅。谌氏九十高龄时仍神清体健,这正是:“永荣源于仁爱,大德必享寿康”。她有口皆碑,誉盈乡梓。

谌氏模爱老人

赵明德和谌氏分别于1980年10月和2004年7月仙逝。这一对在动荡中结缘的伉俪,无论是解放前家族企业兴盛的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经营日渐衰退的时段,他俩始终恪守信誉为本,做人厚道的祖训,一路风雨同舟,相依相守,为后人留下了慈爱宽厚、品行高洁的形象,成为罗坊至今为数不多,让群众赞誉的典范。

END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