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详尽有据!罗坊镇及梧桐书院的历史沿革!真的长知识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详尽有据!罗坊镇及梧桐书院的历史沿革!真的长知识了!

转载 徐璐2023/07/02 08:45: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7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坊镇及梧桐书院之沿革
樊明芳

罗市最早的名称叫晋城。相传东晋许逊逐蛟至龙泉山,将蛟龙镇锁于龙泉山下龙潭旁的一颗松树上,该山遂称“龙泉山”,山下的深潭遂称“龙潭”,该树遂称“锁蛟松”,该地也因不断有人徙居,聚成村落,俨然一城,故名“晋城”。为纪念晋朝许逊为民除害的功绩,后人于龙泉山下建观祀之,道观名“龙泉”,后改“仙游”。此后还在长滩古桥北岸兴建了专祀许逊的万寿宫,宫前有戏台,每年八月初一都要举行庙会,各地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还要请戏班子唱戏三天。这也是罗坊每年八月初一物资交流的由来。

南唐时,因罗靖、罗简兄弟二人筑精舍于梧桐山下,以圣贤性理之学教授生徒,著书十四卷,辨王霸仁义之说,号《宗孟集》,门人私谥罗靖为“中庸先生”,罗简为“诚明先生”。时因二先生名著当地,人们即以其姓名其地为“罗坊”。这就是罗市的第二个名称的由来。

南宋嘉定十年(1217),晋城乡就是奉新全县的12个乡之一,乡公署驻罗坊。宋代高安进士涂应楠在《中庸诚明二先生祠堂记》开篇就有“晋城距新吴再舍”的说法,“晋城”后因谐音改称“进城”;“舍”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30里,“再舍”就是60华里,与今公路距离相比也基本相符。

元末明初,时有盗寇啸聚山林。为维护一县治安,洪武元年(1368),府县特在罗坊设巡检署,王良玉任巡检使。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地方城镇建设,诏令各地兴建集镇。县令王溥等人认为,进城罗坊最具率先建镇条件,遂令罗坊乡绅罗英叔董其事,鸠工庀材,大兴土木,历经年余,大功告成。新建的罗坊镇街道整洁,店铺林立,镇署的门庑、厅堂、鼓楼、廊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翼郁可观,屹乎一巨镇矣”。巡检使王良玉遂将罗英叔事迹申详奉新县衙,县衙为表彰其建城之功,遂将新镇命名为“罗坊镇”,还特授其义匾一块,以志其功。

罗坊镇是当时奉新县除县城外最大的一座城镇,因为是城镇,所以清代这里设有城隍庙。严晖吉《罗坊城隍庙记》载:“去新吴县治六十里曰罗坊镇,为巡检分治地。故未尝有城,无城则无隍也,无城隍则不得有城隍神也。”“罗镇之有城隍祠,职有由耳。”

文章记述了罗坊之所以设立城隍庙的原因:“康熙十四年春,新昌土匪与义宁、靖安诸匪合掠进、奉两乡,焚劫无虚日,贼欲由罗镇以薄县城。竹溪诸生罗光亨等以罗镇为其祖祠所在,扼贼要害,与本镇衿士团练乡勇,竭力捍御,贼每夜望见镇中神灯照耀如白昼,骇不敢近,卒未能东下。适观察李公奉檄调兵,督同邑侯董君进剿,贼遂平。此则一方保障之明验也。”

因为城隍神有捍卫乡邑之功,所以在清乾隆乙亥年(1755),经前后两任知县督饬,由进城(今罗市)、奉化(今上富)两乡出资,共同在罗坊新建了一座城隍庙,因为总庙在县城,所以这里的城隍庙又被称为“城隍行祠”。

自宋元历明清,进城乡的名称和范围一直未变,管辖今罗市和仰山的大部分地区,系全县12个乡之一。明末清初,从广东、福建、赣南等地迁来了很多客家人,他们多零星地散处于远离集镇、人烟稀少的奉化(今上富)、进城(今罗市)、新安(今澡下)、新兴(今会埠)山区,没有房屋,只能搭茅棚居住;没有户口,子女不能上学;没有保甲,交纳赋税都要靠当地土著居民帮忙。他们就是奉新历史上的特殊群体——“客家棚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奉新知县赵知希获悉这一情况后,根据客家棚民的要求,呈文向上宪请示,将百丈、柳溪、石溪、澡溪从奉化乡划出,单独增设一个乡,取名叫“归德乡”。其他零星散处于进城、奉化、新安、新兴四乡的客家棚民,因其不能按照“十家为甲,百家为保”的要求挨顺成甲,故只能仍由原所在乡管辖。经请示上宪批准实行后,全县遂增为13乡,进城乡原照未变,一直维持到了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梧桐书院位于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东北面的梧桐山下,南唐时罗靖、罗简兄弟所创,是全国最早的17所书院之一,是江西最早的理学道场。因书院所在地多梧桐,故名“梧桐书院”。书院依“嵯峨而秀特”的梧桐山而建,又有冯水“环抱而映带”,正是一个“山水相会”,风景极佳,适合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其时罗靖、罗简“二先生伯仲相师,以圣贤性理之学教授生徒”,“从游者担簦蹑屩,争师事之”,可见书院当时盛况。

宋淳熙间,梧桐书院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适逢新喻谢谔任奉新县令,亲书墓道及“梧桐书院”匾额。时有八世孙罗烈,字时甫,克绍家学,以麟经领乡荐,在原遗址上重建了书院,大堂之上高悬着谢谔题写的“梧桐书院”匾额,书院再次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庆元五年(1199),宋宁宗敕封罗靖、罗俭兄弟二人为“江南西路理学之宗”,并敕立祠封墓。宋嘉定十年(1217),罗氏后裔罗伯虎增建二先生祠堂于书院旁,梧桐书院增加了一道建筑,高安县进士涂应楠为之作《中庸诚明二先生祠堂记》。

元至正辛巳(1341),著名学者虞集作《梧桐书院记》,可见书院尚存。元代末年(1368),梧桐书院毁于兵燹。大约到明代弘治年间,梧桐书院曾经被罗氏后裔重修过。明嘉靖年间,江西巡抚汪玄锡为表彰罗氏兄弟事迹,特在梧桐书院内设立了“理学名祠”来纪念罗氏兄弟二人的事迹,其间罗让春曾主持扩修过梧桐书院,并亲自讲学。

清顺治二年(1645),八大山人“弃家遁奉新山中”,隐居于罗坊梧桐坪,白天在梧桐书院讲学,晚上栖息于梧桐坪附近的三元殿。顺治三年(1646),得知“妻、子俱死”的消息,万念俱灰,才于顺治五年(1648)在店前普化寺“剃发为僧”,即所谓“戊子现比丘身”。直到顺治十年癸巳(1653)离开普化寺,在新兴乡(今属会埠镇)头陀寺正式拜耕庵老人为师,他在进城乡整整生活了8年。

康熙壬午(1702)年,梧桐书院经过后裔罗兴揖的修缮。康熙戊戌(1718)年,梧桐书院重刊了书院的《蒙养规条》,该规条镶嵌于梧桐书院理学名祠内。可见此时的梧桐书院设施齐备,学生众多,规章制度十分完善,无疑是梧桐书院创办历史上的又一个高潮。《蒙养规条》全文如下: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咏,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咏诗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推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肃若,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咏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喧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咏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进于礼义,而不苦于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这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贵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使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训蒙者,须诵此意,毋溺世俗之习而视以于迂也。

——每日清晨,诸生参拜毕,教者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毋懈怠,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者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案肄业。

——午后,教之司礼,或拜跪应对之节,或揖让升降之仪,须令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于迂缓,修谨而不失之于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

——酉间,将后口号令记诵歌咏,如有余力,习歌古诗,须整容定业,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疏而怠,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

——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百字。常使其精神力余,有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益。讽咏之际,务要专心一志,口诵心维,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其其心意,久则义理浃洽,聪明日开矣。

——日用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或作课仿,次习礼,次诵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职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乾隆年间,梧桐书院改称“梧桐书屋”,盖因时过境迁,书院规模有所缩小。民国年间,梧桐书屋仍然是当地最著名的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初,该地仍然有朗朗书声萦绕于梧桐山下、冯水之滨。直到1992年,梧桐书屋因年久失修而坍塌。2017年9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罗市镇政府开始动工重建梧桐书院,历一年十个月的紧张施工,终于2019年7月竣工开馆。书院匾额由徐培士先生书,布馆内容由本人提供,两旁楹联由本人撰,由赵昌葵先生书。

古代罗坊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梧桐书院、大觉钟声、龙泉仙宇、潭头夕照、下埠渔歌、长滩古桥、黄冈牧歌、南源晴岚“八景”,清代罗坊王氏后裔王汝楫撰《罗坊八景赋》云:

新吴进城,有镇罗坊。厥山萃嵂,厥水苍茫。地广土沃,民居允荒。环列市廛,屈曲卷阿。面南源,枕黄岗,梧峰峙于左,潭头耸其傍。龙泉喷雪,长桥卧沧。下埠递接,大觉幽藏。诚造化之排设,即天下巨镇而莫能过。

猗欤我氏,世泽其中。奕叶相承,秀美允钟。义声丕振,文望休隆。游赏赛曲江之胜,隐居类盘谷之宫。时乎天明日丽,景媚辰清。对南源,望晴岚,郁郁纷纷,晚眺潭头,波光跃金。一碧万顷,如泻建瓶。纵步黄冈,花绮草茵。有牧来斯,横笛远音。遨游下埠,举酌垂纶。得鱼沽酒,扣舷而鸣。沧浪一曲,欸乃成声。

览长滩之古迹,而济川之功殷。履梧桐之废址,而会心之境清。或投闲而登仙宇,或寻幽而诣禅林。谈道徳,释苦空,浮生行乐,泮涣从容。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美哉斯景,襟带藩墉。我氏基址,宅中要冲。子孙绳继,天地永终!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