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樊明芳
这一天,天色微明,礼部司礼官唱名后,游三立等贡士由内官带领,分别从左掖门、右掖门列队进入保和殿。到齐之后,阅卷大臣带领各贡士向光绪皇帝行大礼,此后各贡士依次坐到殿上原有的小铺垫上,打开自备的折叠书案。内官散发考题,时间一到,考官以敲黑板为号,贡士便可答题,限天黑前完卷。
本次殿试考题由光绪皇帝亲自命题,制策题达970字,具体是:策试天下贡士刘可毅等317人于保和殿,制曰:
朕纂承大宝,今十八年,仰诵列朝圣训,亲奉皇太后明教,期以薄海内外极养治之道,一以爱民为心,以钦若天命。每于边圉之要、朝觐之仪、仓庾之储、兵屯之制,或据旧以鉴新,将执中而立极,嘉与宇内之士,共臻上理,尔多士其进谋诵志,以沃朕心。
西藏屏蔽川滇,为古吐蕃地,何时通朝贡?地分四部,由中国入藏有三路,幅员广狭奚若?试详言之。元置吐蕃宣慰司及碉门等处宣抚司,复置为思藏郡县,以八思巴领之,其沿革若何?唐时吐蕃建牙何地?阿耨达当今何山?其相近大山有几?雅鲁藏布江为藏中巨川,而澜沧江、潞江之属亦发源藏境,能究其原委欤?由藏至天竺,程途远近何如?中隔部落几许?亦考边备者所宜知也。
五礼之目,宾居其一。《周礼·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其别有八,而朝之别又居其四,其说若何?《书》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与《礼记》王制不同,而《秋官行人》六服,与《周语》五服相抵牾,其说果可通欤?《郊特牲》旅币无方一节,盖诸侯朝天子庭实之礼,于他书有可证否?朝位宾主之间,儒者讲说不一,何以辨之?古诸侯朝天子礼,自周官外,存于今者尚有遗篇欤?自秦罢侯置守,无复古仪,杜氏《通典》分为四条,其目若何?于义当否?可详说之。
《周官》仓人主藏九谷,廪人主藏九谷之数,旞赐稍食,即今京通仓之制所昉也。后世有治粟内史、搜粟都尉、仓部郎等官,专司其事,其官名沿革时代先后尚可考也。明初置京通仓,以户部司员经理之。其以尚书、侍郎专督仓场,始于何年?所属更有何官?与今制若何?能悉数之欤?前代良法,积久弊生,偷漏之私,烂蒸之患,欲彻底清厘,果有尽善之策欤?
三代之盛,寓兵于农,因井田以供军实,自秦以来,法久坏矣,汉文帝募兵耕塞下,于是始有屯田之法,盖犹具兵农合一遗意,历代相沿,大端莫易,而汉时行于西域者为较详。车师、渠犁、乌孙、伊循等名,今为何地?校尉、都护等官,置于何时?傅介子、常惠、郑吉诸人,所屯者为当时何地?赵充国屯田一疏,经画周详,所陈便宜十二事,能举其要否?自时厥后,六朝、唐、宋言屯田者,皆沿汉法,或以民屯,或以兵屯,能援古证今、究极利弊而详陈之欤?
此皆御世之要图、经国之大业也。朕嘉先圣之道,修古帝王之行事,凡以求于生民有济,汉武有言,君者心也,民犹肢体。夫广仁益智,莫善于问;乘事演道,莫善于对。其言也典,其致也博,策之谓也。多士勤学洽闻,能宣究其意者,毋泛毋隐,朕将亲览焉。
考试时间为一天,不续烛,因为保和殿光线昏暗,基本上下午四五点就要交卷了。考生自备折叠书案,中午皇家提供茶点,自行取用。时间看似充分,不过用毛笔写几千字,又不能涂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考毕,光绪皇帝于五月初一日再御太和殿传胪,公布本次殿试名次。其中,第1甲3人,分别为:状元刘福姚,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吴士鉴、探花陈伯陶为编修,赐进士出身。2甲恽毓嘉等132人,3甲饶宝书等182人,游三立中3甲第180名,赐同进士出身。本榜进士中有不少名人,如汤寿潜2甲第11名、张元济2甲第24名、蔡元培2甲第34名等。
游三立何许人?同治版《奉新县志》只收入同治十年(1871)以前人物,此后的人物根本查不到。现根据奉新县博物馆馆长许彬彬之子许恒烨提供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收藏的光绪十八年(1892)游三立的殿试朱卷,我们大致可知其基本信息:
游三立,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人。曾祖游亮吉,祖父游金玉,父亲游崑山。他于光绪十四年(1888)以附生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会试中式成贡士,光绪十八年(1892)25岁时参加壬辰科殿试,中式刘福姚榜第3甲第180名,赐同进士出身。他的殿试答卷是:
臣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尧设谤木,元恺用兴;舜辟四门,禹皋思赞;周秦以降,厥风遂微。后世策科,盖昉乎此,如汉如宋,得人实繁。仲舒望之,翔步于都下;苏轼陈亮,骥首于汴京。类能以侃侃谔谔之气,襄皞皥熙熙之治。诚以此科之设,原以求直言极谏之臣,非以收词章书计之士也。
夫珠玉无胫,尚可至之赵室;骏马有骨,辄欲市之燕台。鱼水联欢,云龙从类,诚不能以自已也。钦惟皇帝陛下,体尧蹈舜,甄殷陶周,固已八表风清,百寮星拱。鱼占歌稌黍之多,虎贲悉熊罴之旅,而复进臣等于廷,而策以边圉、朝觐、仓庾、兵屯诸大政,是殆欲六五帝而四三王也。
臣闻荷旃被毳者,难以道纯绵之丽密;羮藜含糗者,不足以论太牢之滋味。臣无董仲舒、萧望之之学,又不若苏轼、陈亮之才,重以生于蓬荜之中,长于茅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资,固有俯仰稻梁之累,奚足以应明诏、承大对哉?虽然蟋蟀俟秋而必吟者时也,蜉蝣际阴而必出者地也,冀马逢伯乐而鸣者,遇其人也;渊鱼遭伯牙而出者,感其微也。臣自幼学以来,亦窃慕董仲舒诸人之志,而高伊尹、吕望、管夷吾、晏子之行,用敢毕精虑,披肝胆,为陛下一陈之。
伏读制策有曰:“西藏屏蔽川滇,何时始通?广狭奚若?”臣案:今之西藏,古之吐蕃也。其地在打箭炉之西北,缅甸之正北,东西广六千四百余里,南北袤六千五百里,襟滇障川,绵延一方,唐之中叶始通朝贡,地分四部,后复为三:曰康、卫、藏。康咯木属,即昌都也;卫,前藏也;藏,后藏也。
中国入藏,其道有三:东出维州,李德裕受降之地也;西由积石逾大非川,今布喀河即藏贡道,亦唐开之也;驿道则自蜀西行,折而北,又折而西,则唐以后始开之也。
唐时建牙之地在今前藏布达拉城,藏人称为拉萨者。及元之世,乃有宣慰司之置,又于碉门等处置宣抚司,又分置乌斯藏各郡县,以八思巴为镇,领其地之山有阿耨达,又有数大山比附攒聚于其际。
藏之巨川则以雅鲁藏布江为最,一曰大金沙江,即跋布川也。发源藏境者则有澜沧、潞江之属。澜沧源出嵯和歌甸,潞江一曰怒江,源出雍望,由西藏出可至天竺卓特诸部,隔络其中,在昔炎汉张骞建策,兵殆马瘏始通西域,亦越有唐勤事西方,仁贵血拇乃服斯羌。今考月氐、吐谷浑诸国,皆在西藏,旁近可识,幅员之广,未有如我朝之盛者。臣尤愿慎简乃僚,抚驯羁縻,无失其道也。
制策又以“五礼之目,宾居其一”,因欲考制作之精心与裁成之妙用。臣案:《周礼》一书为元公所著,大宗一篇,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其别有八者,朝之别又居其四者,诚以宾之于主为迹甚疏,为时甚暂,且以上临下,以贵临贱,苟无一定之仪以结纳之,未有不情睽而志詟者。
《书》所载五载之巡群后之朝,与《礼记》王制不同者,《礼记》多汉儒伪为也,《秋官·行人》“六服”与《周语》“五服”相抵牾者,《秋官》成于居东之后,《周语》训于自西以前也。《郊特牲》篇“旅币无方”一节,即诸侯朝于天子庭实之礼也。朝位之立,宾主之向,则有定者焉。古者诸侯朝于天子之礼,《周官》之外,《礼记》诸书尝及之。自秦改封建为郡县,置守令,罢诸侯,此礼遂无复存者。魏以三国分裂,粗有其仪,东晋仍废。至梁之附于后周与隋,仅采其意而为之耳。《通典》四条之分,杜氏盖欲取迎劳享燕而析之也。我朝统一区宇,普天率土,莫非臣工,此礼诚可存而不论也。
制策又以“仓谷沿革因考夫前代之得失”,诚务本之图也。臣案:《周官》“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榖之物,以待邦用。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一以为不时之需,一以立不拔之基,诚善之善者也。后世昉之,立以专官,如治粟内史、搜粟都尉、仓部郎中等职,及明之世乃置京通仓,以戸部司员经理其事,其后又以尚书侍郎专督之,谓之仓场,又设属官为之分理,诚慎之也。
我朝师成周之意,仍有明之规二百年来,讲究周详矣,然虽有良法,久必弊生,积之则不免红朽之患,粜之又难免胥吏之奸。臣愚以为不若号召富商大贾分之,使转运于需籴诸省,不必拘其远近东西,但每一周岁每石纳息几何,以为出入耗折之地,譬若今岁出仓,明岁入仓,隔岁一换,则无烂蒸之患。出入仓时,于戸部拨员分收其事,则兼省仓员之费矣。惟必择详慎清廉之司监之,始无偷漏之私,否则进出耗其一,鼠雀又耗其一,且商贾惧累及而不近也。若粜之官,则其弊不可胜言矣。
制策又以“屯田诸法为有兵农合一遗意”,此诚当务之急也。臣案:三代井田之法寓兵于农,自秦易为阡陌,其制遂变。迨及汉世,募兵耕塞下,虽非井兵之制,而寓兵于农则一也。车师、渠犁,武帝使屯之所也。乌孙,则常惠之所屯也。伊循,则傅芥子之所屯也。校尉、都护等官,置于武帝初年,赵充国屯田十二事,如其一二四五六七九十诸策,尤为切要,即在今日亦为强本之图。六朝或以民屯,唐宋则以兵屯,其昉汉制一也。
臣愚以为今日绿营之兵,坐耗廪食,又其甚冲扰善良,不若择宇内可屯之地,如江之南北、淮之东西、苏松污莱之场、关陇荒榛之墟,汰其老劣,时其训练,春夏则治农,秋冬则讲武,谷既足以自给,兵复不暇为奸,如此则可以强兵,可以富国,可以辟地利,可以慑夷情,愿陛下稍留意焉。
夫边圉、朝觐、仓庾、兵制诸大政,皆非片牍所能宣复,以不敏之质,未学之身,初来自田间,故愈形嗫嚅也。然伏愿陛下日勤求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精益求精,治益思治,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朱卷的尾部是一张红色标签,上印“印卷官:礼部郎中臣博昌、礼部主事臣郭赓平”字样。游三立到底是奉新县哪个乡镇人?中进士后曾任何职?均不得而知。为进一步搞清楚游三立的生平信息,我找到了会埠镇的游立平老师,他说族内确有游三立此人,但到底系长溪支还是游落支?尚需查阅族谱方可确定。
游立平老师是一位办事很认真的人,8月5日,他借到了一套2012年12月重修的《广平游氏宗谱》,在卷三第676页“游氏古代古代人物简介”中找到了一篇郡廪生徐曰松所撰《正纲公传》云:
“公讳三立,字正纲,我序公之子也。性淳朴,一介不苟取与,恂恂乡党中,与人无犯。人有非礼干者,则以理遣情恕,饶有长者风。公勤俭治家计,峥嵘事业,承先人志,举丈夫子二:长曰五仁,次曰五信,皆能属守庭训,称济美焉。迄今逾古稀,犹强健如少壮。恭遇皇恩,邀爵赏,里巷荣之。松不敏,不足表彰感德,而非虚言也,为举其实行以见公之生平朴诚慈厚,概如此云。”
这个游三立姓名完全相同,但并未涉及任何科举情况。家族中的进士系名人,不可能不述及其科考经历,我认为此人必定不是我们要找的人。果然,8月6日清晨,游立平老师又从《广平游氏宗谱》卷二第717页“游氏近代人物简介”中找到一篇《游九云简介》云:
“游九云,长溪支人,七蔚之子,官名三立,改名毅之,号九,行锐二,生于同治四年乙丑正月十八日子时(公元一八六五年),光绪戊子科举人(公元一八八八年),庚寅科进士,钦加同知衔,换花翎,代理江苏徐州府正堂,署理铜山、寿兴等正堂,娶浙江杜氏。”
毫无疑问,这才是我们要找的游三立。他谱名游九云,官名游三立,是县市乡(今冯川镇)长溪村(今大路口村)人。曾祖游亮吉,祖父游金玉,父亲游七蔚,字崑山。他生于同治四年(1865)乙丑正月十八日子时,光绪十四年(1888)中戊子科举人,族谱说他是“庚寅科进士”,即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而朱卷只说他“光绪十六年会试中式”,会试中式,未经殿试,只能是贡士,正因为他只是一位贡士,所以才于光绪十八年(1892)四月二十六日参加壬辰科殿试,中式刘福姚榜第3甲第180名,赐同进士出身。
游三立中进士后,在清朝仅剩的20年时间里,他任过官职。《广平游氏宗谱》说他“钦加同知衔,换花翎,代理江苏徐州府正堂,署理铜山、寿兴等正堂,娶浙江杜氏”。若按徐州府知府论,游三立官阶属从四品;若按徐州府同知论,其官阶亦属正五品。至于他在民国年间是否任职,后裔情况如何,殁于何年等信息,族谱并未述及,盼知情者在文后留言或电话告我,谢谢!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