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有一人,被朱元璋恨之入骨,赏千金爵侯捉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有一人,被朱元璋恨之入骨,赏千金爵侯捉拿...

转载 方璜2023/09/30 09:05: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4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帅济孙结寨卫乡邑
樊明芳

当自己家乡受到外来势力侵袭时,是逆来顺受,还是起而抗争?南北朝梁朝时的新吴洞主余孝顷用自己的行动对此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余孝顷是新吴县(今奉新县)法城乡(今属会埠镇)车坪人,当新吴县受到军阀侯瑱侵扰时,他“率其弟孝劢、孝猷、其子公飏,奋起闾阎……列战舰,筑城堡,外捍寇攘,内庇宗族乡邑,使生聚得以自全而无患”。他当年所筑之城即今之五步城,位于今赤岸镇遐富村中湖井路旁的余侯庙迄今仍铭记着他当年捍卫乡邑的英雄事迹。

在元朝末年连年的战乱之中,奉新县又有一位勇士揭竿而起,为捍卫乡邑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奉新县北乡(今宋埠镇)锁石村的帅济孙。帅济孙何许人?其事迹有何可书之外?据《中华帅氏宗谱·江西奉新卷》所收探花帅方蔚撰《元济公传》载:

“帅济孙,字元济,奉新之北乡人。少磊落,有大志,傥荡不饰小节,数从引弓之士驰逐角射,习系刺,为超距。家富,遭元失政,尝拊膺叹曰:‘世事如此,纵多财能终保乎?’”

(《中华帅氏宗谱》书影)

据宗谱详类可知:帅济孙,字元济,号玉川,行永二,是北乡锁石村帅以立次子。他自幼光明磊落,傥荡不羁,好骑马、射箭、击剑、跳跃等武艺。面对元末的动荡局面,他曾经抚胸感叹说:“世局如此混乱不堪,即使财富再多,谁又能永保不失啊?”

元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帅济孙才18岁,刘福通与韩山童在颍州颍上县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第二年,天下大乱,“四方盗贼纵横,群雄起田野间,麾下将多不谙节制,师行无纪律,所在残破州县,焚掠村聚,至啖老弱,为粮有力者或集义兵自保”。在此形势下,帅济孙为捍卫乡邑,他散尽家财,召集本县忠勇之士在北乡(今宋埠镇)的龙泉山(原龙泉书院所在地)安营扎寨,他自称“义兵元帅”,得到本地乡绅的大力支持。

至正十三年(1353)四月,趁乱起兵的陶八都率部攻打奉新县,占领了南乡(今赤田镇),此时的帅济孙正在北乡的龙泉山结寨拒守。《元济公传》中载:

“元济率兵拒于境上,益招南北健儿日事训练,籍邑之少壮咸隶伍符帐下,精卒五千,上马数百,寇来引兵击之,辄失利去。由是远近相戒,莫敢撄其锋。”

北乡与南乡虽相距不远,但由于有帅济孙率精兵五千余人顽强拒守,其中还有数百名骑兵快速掠阵,陶八都数次率兵攻打,就是未能占到半点便宜,最终也没能够攻下北乡。陶八都于是互相告戒同伙:千万不要去触碰那个帅济孙,以免自讨没趣。

此时,徐寿辉在湖北蕲水清泉寺称帝,以彭莹玉为军师,以邹普胜为太师,以倪文俊为大将军,定国号为“天完”,设立六部和莲台省,一时拥兵百万,有战将百员,分兵连陷江西诸路。江西行省平章火尼赤认为帅济孙“兵精且就近可倚”,于是拜帅济孙为江西行省右参政,勾当江西军事。

至正十八年(1358)四月,汉王陈友谅率水兵战舰一千余艘从江州(今九江)出发,一个晚上就到了龙兴路(府治设今南昌),临近郡城南昌时,江西行省平章火尼赤向南逃遁,南昌城遂告沦陷。

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月,宁州土豪陈龙率分宁、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六县向陈友谅投降。同年三月,帅济孙见郡城混乱,元朝气数将尽,也率部众向陈友谅投降。陈友谅为巩固已占地区,封陈友谅封为豫章侯,仍领兵驻奉新北乡。

至正二十三年(1363)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陈友谅,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之后,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陈友谅的部将吴宏率饶州降,王溥率建昌降,胡廷瑞率龙兴降。

不久,陈友谅复率大军60万攻南昌,帅济孙率兵跟随。朱元璋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城三个月,城将破之际,朱元璋亲率徐达诸将前往救援。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到,便放弃对南昌的包围,向东退至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数次交战,互有胜负。帅济孙每战都冲锋在前,势不可挡,有一次竟然逼迫朱元璋身陷险境,最后靠部将程国胜等拼死救援才得以脱险,为此,朱元璋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对左右说:“记取此纤儿,他日须手刃之!”

陈友谅在鄱阳湖战死后,太尉张定边等拥其次子陈理在武昌继位,改元“德寿”,帅济孙复率兵回到奉新大本营。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陈理出降后,江西、湖广等地都被朱元璋收入囊中,但对帅济孙的仇恨一天都没忘记,只因群雄尚在,正全力征讨,还来不及报仇。等到剿灭群雄,天下大定之时,朱元璋才想到要报帅济孙之仇,他绘像张榜,悬赏捉拿,榜文上说:“献者赏千金爵侯。”可见朱元璋有多恨他。

帅济孙为了自保,他脱下了原先的服饰,化了妆,改了姓,更了名,逃逸于深山大谷中,乃得幸免于难。他的两个儿子也隐姓埋名,自称男观音、女观音。乡里父老感恩帅济孙对乡邑的保障之功,没有一个人去检举告发他们,因此也未受到牵连。据说父子三人后来避难于京城南京,其后裔情况不详。

在群雄争霸的战乱年代,帅济孙散尽家财,结寨于龙泉山,保障乡邑的事迹,值得奉新人民铭记和赞扬。至于后来他跟随汉王陈友谅与明太祖朱元璋作对一事究竟该如何评价?探花帅方蔚在《元济公传》中最后说:

“余读明史,若六王者功至高,其他诸将,非尽有殊才异能超越世俗也。然皆攀附鳞翼,居公孤之重,膺侯伯之封。而元济以卓绝之才,事非其主,卒湮没而不称。丈夫之见遇于时,盖诚有幸不幸欤!元济在当时徒以籍兵征赋,故修志者以剧贼书。夫所谓贼者,以其背叛朝廷,残害闾里耳。至正鹿亡,群雄蜂起,红军一倡,白梃俱兴,刘福通拥韩林儿,爰始作贼,而明祖举兵,实用其号,以抗元朝,其与汉、吴诸国等为贼耳,厥后竟有天下,执笔者遂从而帝之。向使陈王奋扬武威,尽并诸邻,克定大业,则正统无二,帷幄之英行间之士皆俨然佐命臣矣。事之不就,乃以贼名,嗟乎!儒生论古成败而已,于顺逆何有焉?”

帅方蔚认为,在元朝末年群雄逐鹿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帅济孙率部跟随汉王陈友谅,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就是“剧贼”,“向使陈王奋扬武威,尽并诸邻,克定大业,则正统无二,帷幄之英行间之士皆俨然佐命臣矣。事之不就,乃以贼名,嗟乎!”帅方蔚在叹惋陈友谅未能“克定大业”的同时,对所谓“逆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窃以为“成王败寇”,永远是谁都无法违抗的历史规律,概莫能外。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