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学府探文明】铅山鹅湖书院:聆听“千古一辩”,君子之风隽永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省市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千年学府探文明】铅山鹅湖书院:聆听“千古一辩”,君子之风隽永

转载 方璜2023/10/28 11:44:1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环球网 作者: 9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环球网 记者 代玉)雨洗清秋。10月26日,记者跟随“千年学府探文明”主题采访团走进上饶铅山,深入中国哲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辩论会发生地——鹅湖书院,倾听“千年一辩”的时代回音。

鹅湖书院创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前身是鹅湖山下的一座鹅湖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之魁陆九渊、陆九龄应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的邀请相聚鹅湖,四位贤人吟诗唱和,相与激辩,场面盛极一时,史称“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大师们究竟辩论了什么?记者从书院陈列馆的展览里了解到,“朱陆之辩”所聚焦的有四点:一是关于心本论;二是关于治学方法;三是由治学方法联系到教人;四是关于九卦之序。四贤相聚了十天,辩论了三天,在“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学说上各执一端,这“千古一辩”在中国哲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令人感怀的是,尽管思想不同,但大师们始终尊重对方,以之为友,令后人敬其学术风骨。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子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是“千古一辩”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鹅湖之辩”后的第十三年(1188年),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与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会于鹅湖。他们壮怀激烈,“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倾吐彼此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愿望与决心,以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照耀千秋,史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自南宋迄今,鹅湖书院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历经了848个春秋,但书院建筑的风姿旧貌,保留如昔。

“鹅湖书院的每一道建筑、每一处雕刻,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书院学会理事、鹅湖书院分管负者人叶正林向记者一行娓娓道来。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的青石牌坊雕刻精湛,饱含“寒窗苦读”“鱼跃龙门”““琴棋书画”“雁塔题名”等美好寄寓。牌坊匾额正面书“斯文宗主”、背面书“继往开来”,道路中心阴阳太极图体现儒道互补的士人传统。

走过状元桥,泮池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东碑亭亭柱楹联“一时持论多同异,千载斯文几废存”,寓意着“鹅湖之会”论辩时风起云涌,群贤毕至,如今千古书院经历了多少兴衰更迭、世事沧桑。西碑亭内明代石碑记载:“天下四大书院——嵩阳、岳麓、白鹿洞、鹅湖书院”。书院藏书楼匾额“穷理居敬”为清康熙帝手书,揭示了朱子“穷究万物之理,自处以敬”的思想,也彰显了士子读书“守敬、处敬”的风范。

“仁山知水”“圣域贤关”,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学人前来寻踪探胜。上饶市鹅湖书院景区党工委书记、铅山县鹅湖镇党委书记石建彬介绍,作为世界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鹅湖书院积极开展海峡两岸鹅湖书院文化交流交往活动与朱子文化研学教育活动,悉心打造海峡两岸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平台,每年都会接待许多华侨学子,通过开展“重走朱子之路”研学营、“鹅湖书院寻根之旅”“两岸鹅湖书院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他们追寻中华文脉的浩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鹅湖书院作为思想辩论的策源地,我们一直在谋划和期望把鹅湖书院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辩论的一个高地。让大学院校和社会精英,都可以到鹅湖书院这样一个地方来,辩一辩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石建彬说,“未来这里将充分挖掘南宋讲学论辩、辛陈鹅湖词坛交游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书院故事,传播书院文化。”

“鹅湖书院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文的坐标,是文化的殿堂。”叶正林动情讲述,“鹅湖之会、鹅湖之辩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一种胸怀和君子之风,呈现了我们中华文化中自由、开明、包容的精神。需要将这种思辨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完)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