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一人,为官几十年,走后竟买不起一口寿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一人,为官几十年,走后竟买不起一口寿材...

转载 徐璐2023/12/03 08:49: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719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赵春福的从政经历
樊明芳
奉新县城北门赵氏是县市乡(今冯川镇)的名门望族之一,这个家族先后考取举人21名,进士5名,其中第一名进士是赵开元,第二名进士是赵开元之幼弟赵春福。
赵春福(1712-1777),字畴五,号惕斋,行雄八,赵榗幼子,奉新县县市乡(今冯川镇)下坊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乾隆十年(1745)登进士第。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乾隆十年乙丑钱维城榜”进士第36页载:
“赵春福,字畴五,号惕斋,开元弟,授户部主事,升吏、礼部员外郎中,充会典馆纂修官,擢云南知府。时征缅匪,办理军需皆中肯。郡兼税务,值军兴旁午,贾贩不前,课多缺。春福洁身厘弊,商至如归。时调师节次入滇,春福列军校道旁,俾按队入城,市不改肆。有属吏借公科敛,立劾之,所部肃然。兼理驿传、盐法,肃盐政,杜私贩,官吏莫能为奸。寻调任武昌,去之日,民奉浆水加镜于道左送之,谓清如水、明如镜也。署武汉道,左迁,归囊如洗,僦屋以居,年六十六卒于家。”
(同治版《奉新县志》书影)
县志介绍了赵春福的仕宦简历及其从政事迹,但相对简单,不够具体。现据《奉新赵氏家谱》卷16·传第74页所载其侄举人赵鸣岐所撰《惕斋公传》一文,综合县志和家谱所载史料,详述如下:
赵春福出生于康熙壬辰年(1712)五月二十一日子时,系赵榗幼子。他比四兄赵开元小两岁,少年时读书与哥哥同样刻苦,都以作文优秀而享誉全县。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乾隆十年(1745)登钱维城榜进士第,从此踏上仕途。
他被乾隆皇帝召见时,被钦点额外主事。最初授户部广东司主事,上任不久,他不知所为何事,曾经告假回奉新老家一趟。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他回到户部报到,改任山东司主事、广西司主事兼任八旗现审处主事。乾隆十二年(1747)秋,顺天府(今北京市)武闱乡试,他被钦点为外帘同考官。
乾隆十三年(1748),新科进士三年见习期满,他被“保题一等引见”,受到乾隆皇帝面谕,皇上命他“留部以主事用”。乾隆十四年(1749),赵春福被选授吏部文选司主事。乾隆十六年(1751),适逢皇太后万寿,普天同庆,雨露均沾,所有官员都被加官进爵,他也被加一级,祖父母、父母和妻子都被封赠,可谓荣封三代,并保题直隶州州仓场监督,先后引见,奉旨记名。乾隆十七年(1752),他被奏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并任会典馆纂修官。
(《奉新赵氏家谱》书影)
乾隆十八年(1753),赵春福母亲因病去世,他请假回家奔丧,料理母亲后事并守孝3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守孝期满,他脱下孝服,回吏部报到,吏部经奏请皇上同意,让他先行在考功司行走,然后补任验封司员外郎,仍兼理吏部考功司事务。不久,又担任则例馆纂修官。
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一次遇到皇太后万寿诞辰,他被再加一级,又荣封三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赵春福被推升礼部精膳司郎中兼理祠祭司事务,任礼部则例馆纂修官,他经手拟订的每一条则例都“酌理准情,出以平恕”。他尝曰:“即事之便人有限,立法之便人无穷。”他做事用心周到多类此。
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因“谙练政体,才堪治剧”,被截取保送引见,再次受到乾隆皇帝召见,皇上命“记名以繁缺知府用”。所谓繁缺,是指政务繁忙的官职,意思是要重用,但仍需等候出缺机会。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经本部保举引见,再次被乾隆皇帝召见,被钦点出任明年丙戌科会试提调官。
乾隆三十年(1765)十二月十日,会试提调官尚未到任,他奉旨补授云南府(辖昆明、富民、宜良、呈贡、罗次、禄丰、易门7县)知府,代理驿传、盐法道事,这便是前文所谓的“繁缺”。当时,朝廷正在征讨缅甸,云南地处中缅边境,承担着向军队提供军需物资的重任。赵春福上任以后,认真按照军队的指令,多方筹措军需物资,按时按质按量办理得十分圆满。
云南府兼理本府税务,适值战事繁忙,商贩多不敢到此做生意,故本府税课都收不足。赵春福发现这种情况后,广泛宣传,多方招徕四方客商,改革从前不合理的税课政策,给客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云南府的集市很快又繁荣起来。商贩们都认为,来到云南以后,有一种“商至如归”的感觉。当时军队源源不断地调入云南,为使市场不受到军队影响,赵春福要求军队列队道旁,让他们依次排队进城,商铺照常营业,集市一点都没有受到骚扰。
云南府的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商人也有出于感激之心而给知府赵春福送礼的,但他洁身自好,坚决拒绝。有不法属吏借着公干的名义向商贩们敲诈勒索不该收取的费用,他一经发现,立即除名。一府上下,风清气正,百姓商贾无不为赵知府雷厉风行的施政风格和清廉勤慎的从政官德所折服。
赵春福为人一向低调朴实,谦恭多礼。平时前往郊外较近地方公干,往返都是步行,从不骑马坐车。见到街巷百姓,他都会待以平等之礼。有一次外出,赵春福遇到过往商旅很多,车马堵塞了道路,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候。过了一会,只见一名县尉骑着马耀武扬威地来了,路上的行人纷纷退避。回到府衙,有下属议论此事,他却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呀,那名县尉是唯恐别人不怕他,而我是唯恐别人怕我啊!”一件小事,足见赵春福是一位多么朴实亲民的好官。
云南府兼管驿传、盐法道等事务,赵春福整肃盐政,杜绝私贩,有些官吏就是想从中插手牟利也无从下手,使云南府成为边盐经营的一方净土。家传说他“视民如子,民亦爱戴,有佛爷之目”,可见他在百姓心目中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乾隆三十二年(1767)夏,赵春福奉命调任湖北武昌府知府,云南府的百姓商贩知道了,一个个都依依不舍,在他离开的那一天,百姓商贩中有一人捧着一盘水,盘中放着一面镜子前来送行,人们不明白他的用意,他解释说:“赵知府清如水,明如镜,我们怎么会舍得他走啊!”
乾隆三十二年(1767)秋,赵春福到上任武昌知府,武昌地大人多,情况复杂,一向以“难治”著称。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陈年积案,他认真调阅卷宗,悉心审讯,一定要搞清楚事实真相才作罢,很多冤案都在他手上得到平反。
后来,赵春福又出任湖北正四品的汉黄德道道员,驻于汉口。汉黄德道是清朝设立的一个官署名,掌管湖北汉、黄、德各府州官吏的施政业绩和在廉勤方面的得失,兼理水利方面的事务。他一向做事认真,管理的事务井井有条,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是一位“真观察”。
有一次,赵春福参与会审圆通寺的案子,因为被牵连的人员很多,他极力主张一般不明真相的参与人员都给予开释,不予追究,但有人从中作梗,不同意他的意见。赵春福据理力争,认为法不责众,应分清主次轻重,区别量刑,最终还是按照他的判决意见执行了。
不久,赵春福因开罪上司而被降职使用,但他心地坦然。后来在恭祝乾隆皇帝万寿时,他又被乾隆皇帝官复原职,但他因年龄大了,又经历些宦海沉浮,他毅然辞官致仕。回到家时,他宦囊如洗,身无长物,以致租房而居,他也恬然自足。其侄举人赵鸣岐《惕斋公传》最后补充说:
“家居日与岐父、太音公一堂相聚谈笑,每夜分不散,兄弟皓首,望重典型,里党交羡之。辛卯六修家谱,族尊命公纂辑,克期竣事,无滥无遗。年六十六卒于家。”“服官数十年,无一椽之庇,其殁也,至不能治丧具。”
赵春福殁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初一日辰时,享年66岁。他侄儿赵鸣岐亲眼目睹了他死时的情形,家里穷得竟然买不起一口棺材。人们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从政数十年的俸禄难道都捐给贫穷百姓了么?其清廉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他后裔情况据族谱可知:他娶有1妻2妾,生有5子6女,殁前已见4孙,后裔人丁兴旺,方兴未艾。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