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严盛日(1713-1782),字健若,号惕吾,行昭八,严惠相次子,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街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以国学生参加江西省乡试,中式乾隆已卯科第9名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春,参加全国辛巳恩科会试中式,殿试登恩科王杰榜第三甲第84名进士第,例授文林郎,因次子严师范贵敕赠从六品儒林郎,系罗坊严氏家族第2名进士。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王杰榜”进士第30页载:
“严盛日,字健若,号惕吾,进城乡人。官四川通江知县。甫入境,见民负土而食,询之,旱灾二年矣。既莅事,盘量仓谷,得万余石,即出粜以济饥民,吏以艰于买补告,盛日曰:‘弗与汝事,吾自为之,不忍吾民填沟壑也。’斋沐祷雨,雨应期如注,民欢呼曰‘严公雨’。自是岁大稔,买谷补仓,民争输纳。乡村苦啯匪之扰,盛日设法防御,匪不敢入境。民吴某与侄讼,久不决,盛日至诚恺恻,谕以孝慈,二人感泣,讼遂息。俗婚姻以见面一揖为定,名曰‘落拜’,无书帖,久之辄悔婚,往往兴讼。盛日教以行婚帖,其俗遂革。兼摄南江,有向氏孀妇被满氏子强占为妻,诬以再醮,累控不白。盛日廉得其实,一讯而服,立判妇归,向氏人皆快之。诖吏议归,卒于家,年七十。”
根据县志所载简传,严盛日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四川省保宁府通江县知县。刚刚进入通江县境内,他发现通江县的百姓有的正在挖观音土背回家当饭吃。严盛日知道这东西吃了能抗饥饿,但吃多了排不出来,且有生命危险。当他向当地百姓询问原因时,百姓告诉他,通江县因为连续两年旱灾,多数家庭早就揭不开锅,已经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了。
严盛日深知救灾如救火,他立即前往通江县上任,召集全县官吏盘量常平仓谷,总共有一万余石。他命令立即粜出,用以赈济饥民。有位官员提出异议说:“开常平仓放粮,需经省府两级批准,将这些储备粮粜出容易,但要购买补足恐怕就难啦!”严盛日说:“这不关你的事,我自会承担一切责任。审批程序需要时日,我不忍心看到我们的百姓活活饿死啊!”为了挽救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严盛日顶着巨大的压力,命令打开常平仓,放出一万多石粮食,缓解了全县百姓的燃眉之急。
严盛日为了缓解通江县的旱情,他按照当地的通常作法,非常虔诚地斋戒沐浴,然后到龙王庙求雨,也许是他对百姓的至诚感动了上天,大雨果然如期而至,庄稼得到了充分的灌溉,百姓们都欢呼雀跃,都说这雨是“严公雨”。从此以后,通江县每年的收成都非常好,他组织官吏购买粮食,补足常平仓储,百姓们都争先恐后上交粮食,很快就完成了补仓任务。
简传中说到通江“乡村苦啯匪之扰”,这“啯匪”到底是什么?邱仰文《论蜀啯噜状》中说:“査啯噜种类最伙,大约始乎赌博,卒乎窃劫。”就是说他们开始于赌博,赌博输了就去抢劫,然后就有了各种犯罪活动,如“酗酒打降,勒索酒食,奸拐幼童,甚而杀人放火”。民国版《宣汉县志》称:
“初,四川有啯匪而无教匪。啯匪者,金川之役,官兵溃于木果寨,其逃卒之无归者,与失业夫役、无赖悍民,散匿川东北,剽掠为生。及官捕急,则以白莲教为逋逃薮。”
《宣汉县志》把啯噜的发展与大小金川之役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战后大量无业的兵卒和夫役没有生计,所以在川东、川北靠抢劫为生。当官方追捕的时候,他们便加入白莲教。严盛日为保全治下百姓不受骚扰,他组织乡勇在通江边境各路口设法防御,因啯匪无法入境,从而保全了通江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江有一位姓吴的百姓因为析产矛盾跟亲侄子打官司,互讼多年都未决案。严盛日到任后,不忍心看见叔侄反目成仇,他反复劝导侄儿对叔父应尽孝道,叔父对侄儿应有爱心,怎么能因为蝇头微利而伤害骨肉亲情呢?叔侄在严知县的反复劝导下,终于表示不再追究,同归于好。正是因为严盛日的至诚恺恻,从而化解了一幕人伦悲剧。
通江县婚姻习俗是男女双方父母见面之后,如无异议,当一方向对方拱手作揖,另一方拱手回礼之后,这就算定了,叫“落拜”。仪式简单固无不妥,但婚姻大事未免有失草率。因为没有央媒、互送庚贴、行聘、回礼、送期、允期、送嫁、迎娶等一系列的程序,男女双方相处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悔婚而兴讼。严盛日已经处理了好几件类似的案子,他意识到这都是由于过于草率的婚姻习俗出了问题。于是他倡议以后凡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双方父母一定要履行一定的婚帖仪式,认真对待儿女的婚姻大事,旧的婚俗才逐渐革除。
在任通江县知县的同时,严盛日还兼任过南江县知县。有一位姓向的寡妇被一位姓满的男子强占为妻,原夫家诬告她伤风败俗,有违妇道。向氏既是寡妇,再嫁本无可厚非,但因向氏并不同意再嫁满姓男子,原夫家不制止满姓男子的霸占行为,却诬告向氏有伤风化,向氏显然蒙受了不白之冤。严盛日通过明查暗访,在掌握案情真相后,只经过一次审讯,便平反了向氏的冤案,立判向氏回家,向氏和原夫家人都为打赢了官司而高兴。严盛日并非要帮助向氏原夫家人打赢官司,他所遵奉的是妇女本人的意愿,颇有现在“以人为本”之意识。
严盛日只任通江、南江两县知县,虽未有升官纪录,但他尽职尽责,无愧厥职,但最终因“诖吏议归”,即在与上宪商议政务时言语上触犯了上宪而被免官归籍,究不知所议何事和触犯何人而致“诖误”。
综合《严氏宗谱》世系信息,严盛日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腊月初五日亥时,娶本镇乡饮大宾赵国才四女,例封正七品孺人,敕赠安人,生位初、师范2子2女;续娶姚氏,生作肃1子和1女。公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二月十四寅时卒于家,享年70岁。著有《经训堂文集》。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