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忆犹新!我在坪上中学读书的日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记忆犹新!我在坪上中学读书的日子...

转载 徐璐2024/01/23 08:50: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我们的青骢岁月


忆坪上中学读书时



现在的学生读书,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累。不但学生累,家长也累。不但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负担也重。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出息,有个好工作。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拼搏了,两岁能读唐诗,三岁能认多少多少字,读名校,找名师,奥数奥赛,唱歌跳舞,书画钢琴……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目的只有一个:绝不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全社会的学生及家长都被卷入这股激流漩涡中。这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

回想起我们的读书时光,比起现在的学生来,那真是太幸福了。现在就以我上坪上中学为例,晒晒我们幸福的学生时代吧:

1973年三月,我考上了坪上中学,说是考上,其实是不用考,一律全上。那时升学时间也搅浑了,是春季升学,不是秋季升学。

坪上中学是一所新办的中学,招收坪上大队这一带的新生,校址设在罗坊公社坪上大队山东村(这里插一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先生,当年也曾随父母下放在这里,条件艰苦落后,后来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所以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说法,也不是那么绝对正确),它位于奉上公路27公桩处,靠左拐进一条大路进去不到一里地,潺潺小溪边的一座老祠堂。这便是坪上中学了。

图片为当年的坪上中学。现已荒草杂芜,断壁残垣。


入读坪上中学的学生可能还不到100人,分成两个班,因为是74年毕业的,所以称为七四(1)班和七四(2)班,我被分在七四(2)班。七四(1)在正厅的天井上方,我们则在天井下方靠右进的一个教室。对面是厨房,有一顶大灶,厨房里没有炊事员,因为不用炒菜。大灶的铁锅上架了四五层方形的大蒸笼,学生自己带个碗,淘好米,加上水,放在蒸笼里便行了,由班干部,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轮流负责煮饭,菜是自己带的,夏天还好,冬天便只有吃热饭冷菜了。

学校没设寄宿,我们上学从家里到学校单程有五六里路。说起来那时我们也挺幸福的,早晨睡到自然醒,八九点钟赶到学校上课,下午四五点放学。没有早自修晚自习,没有家庭作业,不用上补习班。现在想来,那时读书真是轻松惬意。

刚开学时有四个老师:谢先义,蔡传贤,余名浩,饶千金。期间去过一位姓徐的女老师,不久便调走了。后来又去了一位彭希贤老师,教语文的。
谢老师是学校的负责人,但不知为何,大家还是叫他谢老师。谢老师主要管行政,教我们的不多,教教政治语文之类。他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印象比较深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朗读起来富有感情:你怎么了?我摔坏了。鲁迅觉得这个老妇人可能是碰瓷的老祖宗,一脸不屑:装腔作势罢了。

蔡老师是学校的业务骨干,他教数学,物理。第一次听他的课,惊讶他的板书真漂亮,他写的26个字母像印刷体一样,真是特别的棒。他还教给我们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做数学作业前,将练习本空白页对折,书写不过折线,整齐漂亮。我按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什么解:原式=……一步步下来,整齐划一。这个好习惯,我后来一直坚持不懈。

他上物理课为了形象的说明什么是力?便起了个例子:比如汽车载着货物上坡时,喘着粗气走的慢,还多耗油,呜嗯呜嗯像老牛叫,这样就费力,同样的载货,走平路或下坡路时便轻松多了,这就是省力。解释的生动形象。

余老师原是罗坊青年林场的职工,文化水平高,可能当时缺老师,便把他调去了,余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教我们的语文,印象深刻的是学鲁迅的《故乡》,他带领我们深情并茂的朗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突然觉得,那景色真是美极了。

饶老师是位女老师,她父亲饶庆远是奉新一中的老师,下放在罗坊,他读过黄埔军校,是位资历深的老干部。饶老师教我们物理,音乐。

物理课讲的是大气压强,说装满一杯水,用硬纸板盖紧,迅速倒置,纸板不会掉,水也不会洒泼,这就是大气压强的原理。我回家一试,果然如此,感到非常的神奇。

音乐课饶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是《为保国防养军马》,还有一首《为咱亲人补军装》,在文革后期能学到这样比较优美抒情的歌曲,还是很不错的。

后来去的彭老师也是教语文的,彭老师长得魁梧高大,红脸膛,正直爽朗,他可能属中医说的:寒凉体质,冬天,鼻子里老有清鼻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全体同学对他的敬重。

彭老师教我们语文的方法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分段,再写段落大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时代背景,题材意义什么的,讲的非常细。他上课抄写的东西比较多,学的比较扎实。

那时除了上课,劳动也比较多,叫做勤工俭学,经常上山砍柴,砍小山竹,有时还下田干农活。我体质弱,劳动力比较差,余老师比较关照我,任务总是三等的。比如砍小山竹一等140斤,2等120斤,三等100斤。还有一次,我们全体同学带上被子,茅刀,到一个叫榨下的村子里住宿,在一间宽大的民舍,铺满稻草打地铺,在那里砍了三天小山竹,累的我要命。

不过,在坪上中学我还是觉得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通过劳动更锻炼了自己。

坪上中学只读了一年便解散了,最后一次劳动,彭老师在班会上鼓动着我们:同学们,我们这是最后一次劳动,是很有意义的劳动。因为我们坪上中学马上要并入罗坊中学,大家从此就要分别了,我们要纪念这一年来的学习,战斗岁月,所以学校准备买些纪念品给同学们留念。但钱从哪里来?当然还是要靠我们大家勤工俭学,学校决定:给每位同学发一个搪瓷口杯,烧上字,剩下的钱,我们全体师生照个合影纪念照,再剩下的钱呢?我们买油买面粉,氽油饼哩吃,大家说好不好?那是个没什么吃的贫困年代,同学们听的竟呑起了口水,响起了满堂的喝彩声。


在结束坪上中学的学习生活前,我们全体师生在操场上照了一张相。我那时头发老长,照的很土,但相片早就弄丢了,要是有的话,我觉得还是很珍贵的。

相片虽然没有了,但凭我的记忆还是能记住不少同学,他们是:
王功赣  金烈生  章登根  章登香  胡小毛  曹九钦  涂承泉  左性德  王金莲  钟太兰  唐小英  金顺烈  罗来根  戴洪福  刘以兰  袁崇兰  刘文凤  罗贤丽  熊彩梅  曾凤仙  罗会才  李珍发  曹小柳  田世宝  蔡克友  毛名应  刘会功  刘茂盛  邓为香  陈运秀  陈运银  郭达兰  陈运根  蔡和林  曹国清  曹国珍  李厚秀  邓碾美  幸成水  罗盘贤  杜友来  吴英才  余早禾  罗来椅  罗贤辉  罗时仙  罗时生  罗时水  罗来金  龚邦英  罗新兴  袁为民  甘树梅  阴兴莲  涂林生  涂发根……

可能还有少数同学被遗漏,记不起来了,不好意思,说声抱歉!就让这些同学的名字成为我记忆中的照片吧。

再见了,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再见了,我记忆中的坪上中学!再见了,我们的青骢岁月!
杨四保
2024.01.18

作者简介:杨四保,1958年5月出生,奉新罗坊人。爱好文学,有作品见诸报刊、网络平台。现居珠海,系奉新县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