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奉新高岭村,出了这样一位令我们骄傲的英雄…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在奉新高岭村,出了这样一位令我们骄傲的英雄…

转载 方璜2024/04/21 10:02: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37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熊成烈士,中共奉新支部的创建人之一,彭加伦同志的入党介绍人,被害时仅23岁




熊成,原名熊裕恒,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奉新县上富高岭村。他是奉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1926年9月28日他与涂振农、彭家伦在罗坊冶城创建中共奉新支部,任组织干事。他是彭家伦同志的入党介绍人。

为追寻熊成烈士的革命足迹,更深入了解他的革命故事,4月18日上午,我从罗市踦摩托至上富约上朋友刘圣明、刘跃生以及熊成烈士的外孙(过继)韩友芳,驱车近30公里,前往熊成烈士的出生地高岭村。


高岭是一个自然村庄,属上富坑口村管辖,后因农村工作的需要,上富镇将杏花、金湖、坑口三村合并为如今的金港村。全村495户,1616人。高岭山峦连绵,毗邻宜丰,这里在没有修水泥路之前,山高路陡,崎岖难行。我们四人乘车近一个小时,来到高岭村。举目张望,零散的几幢土屋没有炊烟,也无鸡鸣犬吼,足可见这里已少有人居住,显得有些荒野寂静。有一间土屋孤零零地伴着已经有些破烂且有一定年代的熊氏祖堂而建,这就是熊成烈士的老居。土屋四面透风,已是多年没有人居住管业,屋内只乘下一张长条型木桌。烈士的后人韩友芳告知,这是熊成留在土屋的唯一物件,看上去制作精巧,也有了一定的年份。

熊成烈士旧居内留存的唯一物件


据他介绍,熊成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有些文化的人,家底应该也算不错,要不能熊成去省城读书,这笔费用就难以负担。熊成的父母亲也应该是开明的,让儿子远离山区这种闭塞的环境到百里外的省城读书,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没有远见人是难以做到的。


站在这僻静萧瑟的群山之中,脚下除了一条水泥路蜿蜒延伸之外,这地方似乎几十年没有多大的变化。此时,我脑海里想像出熊成年幼至年青时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形景,一定是经受了磨励,让他的意志而坚韧不拔,淬炼出他矢志不渝,胸有抱负的远大理想。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士上下勇求索。高岭,这个穷山僻壤之地,注定要走出一位有志青年,经狂风骤雨的洗礼,踏惊涛骇浪前行;他学生时代参与反帝斗争、焚洋货运动,青年时代参与创建中共奉新第一支部,任职组织干事,为奉新党建作出突出贡献……他是奉新早期革命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是湖南兵运工作的前驱,更是奉新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

熊成烈士的旧居


当地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熊成去南昌读书后,他家里要重建一幢土屋,可当地有人因地界有争议,导致施工进展缓慢,一拖就是三年。熊成的父亲多次协商未果,便一气之下书信一封托人带给熊成,熊成这时候已经参加革命,便带一班人回到高岭。当地人见熊成斜挎短枪,又有十几个随从跟着,担心他以势压人。但熊成一到就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主张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犯,人人享受平等,互助互利;提倡婚姻自由,取消媒妁包办等。熊成如此亲近左邻右舍,又通过对建房的界址察看,现场化解了矛盾,各自冰释前嫌,土屋便顺利地建了起来。可惜的是这幢土屋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倒塌多年,现场只乘一堆黄土,杂草丛生,荒凉凄凄……

熊成是1923年从高岭走出去入南昌启新中学读书的。在学校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酷爱绘画,深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1925年5月30日,上海青年学生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游行,遭到英帝国主义巡捕枪击,制造了“五卅”惨案。6月3日,为声援“五卅”运动,南昌各界人士在省教育厅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织“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6日,在方志敏、邹努领导下,组织“仇货检查队”,查禁各商店帝国主义国家生产的商品。奉新当时在南昌读书的熊成等人,积极参加查禁“仇货”活动。他和邹努等人站在运动的前列,上街检查洋货,焚毁洋烟200余箱,焚毁洋伞、洋布等物若干。7月13日,江西军阀方本仁接受英国烟草公司的贿赂,派军警包围活动的学生,当场逮捕熊成、邹努等6人。


熊成在狱中英勇不屈,敢于斗争。8月13日,在江西省各界人士的援助下,方本仁被迫释放熊成等6名学生。同年9月,熊成经涂振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熊成又介绍正在南昌读书的彭加伦加入中共党的组织。时至1926年8月,共产党员熊成、黎列贞和进步青年余克裕回到奉新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在罗坊与彭加伦等党、团员取得联系后,分头到全县各地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和发展共产党员。


1926年9月28日,涂振农在罗坊冶城秘密召集熊成、彭加伦、赵隆祟等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开会。会上,涂振农宣布正式成立中共奉新支部,涂振农任支部书记,熊成任组织干事,彭加伦任宣传干事。中共奉新第一支部的成立,为奉新加快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员队伍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熊成任中共奉新支部组织干事后不久,参与领导“奉新前敌工作团”支援北伐军攻克南昌的工作。1927年3月,熊成与彭加伦受组织的委派前往湖南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夏在湖南的洪江县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3岁。


笔者在采访熊成的后人时得知,熊成在牺牲前已经成家,并与结发妻子严梁英生育一女儿名祚爱。熊成牺牲后,家中犹如栋梁倒塌,逐渐败落,严氏先后三次改嫁失夫,一生飘零,生活坎坷,苦不堪言,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去逝。其女儿熊祚爱作为童养媳与上富湖家边的农民韩亮德一起生活,土改时期政府取缔童养媳陋习,熊祚爱便改嫁农户韩垂远。1964年2月,韩氏家族为熊成烈士后继有人,将韩垂树之子韩友芳过继到胞兄韩垂远与妻熊祚爱名下为子。解放后,熊祚爱作为熊成烈士的女儿享受政府的抚恤,与继子韩友芳相依为命,至1998年终世。

熊成的女儿熊祚爱生前使用的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笔者查阅《中华英烈网》显示:熊成,1902年出生,生前职务是上富党支书,1928在湖南洪江县被国民党杀害,牺牲原因和安葬地点不详。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奉新人民革命史》人物简介中,熊成的出生时间却是1905年,这两个时间那一个正确,笔者己无法查实。

熊成烈士牺牲已近一个世纪,而他的英魂至今没有回归故里,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深深遗憾。他为奉新党建作出的贡献,在奉新党史上将永远留下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也为教育后人留下不可多得的率先垂范的精神财富。


他的曾外孙上富城管中队指导员韩傅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深情表示:我的曾祖父熊成积极参加革命,作为中共奉新第一支部的组织干事,他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一生。我的奶奶熊祚爱是他唯一女儿,生前也时常用曾祖父的革命精神教育激励我们,我现在已成为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曾祖父为榜样,爱岗敬业,身先士卒,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积极而努力的工作。

熊成的曾外孙韩傅生作为烈士的后代感到荣光

熊成烈士短暂而又光荣的一生,不仅是熊氏家族的荣耀,也是上富乃至奉新人民的骄傲。先烈精神在,英灵浩气存。让我们永远缅怀熊成烈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熊成烈士的外孙韩友芳(中)朋友刘圣明、刘跃生在熊成旧居前留影

(采写此稿得到了上富中学74届凯炎、赖朝先、幸坤德等同学的帮助,朋友刘圣明、刘跃生、严振佐老师为我采访提供极大的方便和有价值的信息,熊成烈士的后代韩友芳、韩傅生为采访给予热情积极的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