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寻访奉新的灯架山,寻来一串英雄的足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寻访奉新的灯架山,寻来一串英雄的足迹...

转载 方璜2024/06/04 08:42: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4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寻访抗战遗址一一灯架山




六十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在老罗坊(今罗市)的“灯架山”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曾在这里打过一仗。


事过境迁,唯有时光不可欺;恍然惊醒,唯有初心不可负。尽管这场战斗的硝烟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散去,当我想起儿时的吟听,心中瞬间涌动要去寻访的意愿…


“灯架山”位于罗市社区与冶城村的接壤处,离罗市街约三华里路程。这座山名的由来已无法考证,只是上辈传说因此山远处望去像一个古代用于放灯的灯架而得名。灯架山不高也不陡,有几座山峰相连,林木茂盛,它前临潦河古道,且四通八达,地形十分的重要。

潦河岸边的古道遗址

历史上没有改道之前,潦河岸边是一条石板铺就的古道,这古道从县城一直向西沿河而上,经招宾、竹溪、罗坊、冶城到有“小南京”之称的上富。数百年来,凡沿河古道民众聚居的地方都设有码头,人们通过水运的优势,流通经贸,舟楫满载着货物顺流而下,造就了集镇开埠较早的老罗坊烟、纸业誉满江南,而冶城的豆豉也闻名遐迩。这古道上马啼声声,步辇相拥,纷纷扰扰,其喧哗之极,至明、清两朝风光鼎盛,大放异彩。多有贩夫走卒,客旅匆匆,各自怀揣着生存的际遇,伴随潦水缓缓流逝的岁月,把那份厚重中不失的繁荣渲染成山水澄明的风影,其乡韵城风的活力在斜阳的照射下深深地烙印在这古道石板路上…

老罗坊埠岸码头

灯架山离潦河仅数百米之遥,而冶城的“黄佛山”一幢古宅就依着灯架山而建,它独幢独院,与潦水作伴,和山野为邻。这古宅在通往冶城的乡间道上不仅平添一份点缀的寂静,也成为往来过客的休闲驿站…

断垣残壁的“黄佛山”老宅

走近灯架山,山已不是当年那场抗战时的模样。近几年,私企在这里挖山平土建起了厂房,随着机声的轰鸣,货车的出入,这里的宁静被撕裂,原址被改造。映入眼帘的是宽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堆积的毛竹和木材…

“灯架山”遗址

如今,在老罗坊真正能谈及灯架山这场由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作战经过的这代人早已作古,他们流传下来的见证已成为些许故事让后人隐隐记忆,几乎模糊的只剩下碎片,只剩下仰望和敬重…


笔者查阅《奉新抗战史》67页其中有如下文字记载:“1939年9月17日,日军第106师团攻占会埠之后,依原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以第145联队翻过华林山脉,与进攻大禾(获)岭的日军及佐枝支队夹击高安地区的中国守军;另一路以第111旅团沿南潦河进犯罗坊、冶城、直指上富。”“日军占领上富后,即以第101师团佐枝支队在上富、冶城、罗坊一带实行防御作战;第106师团则分西、北两路进攻中国守军。”以上文字证实,在当年的冶城、罗坊的潦河岸边中国守军与日本鬼子着实发生过战斗。尽管这场战斗没有找到详情的记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一定是英勇顽强,生死无畏。

已有70多岁的村民严士庆告诉我,他年青的时候与伙伴多次到灯架山砍柴,只见山上的战壕如一条蛟龙迤逦,气势磅礴,战壕上掩体一个接着一个,仍然清晰可辨。他说,曾多次在壕沟内捡到过不少锈迹斑斑铜制的子弹壳…


罗坊民间传灯架山这场战斗是由中国军队抗日名将李天霞率部痛击日军的。查阅有关资料显示:李天霞(1905—1967年2月),江苏省太仓州宝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驻奉抗日时任第74军51师少将师长。在他的简介中有记载:“1939年9月,日军发动“湘赣会战”,即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攻下高安后,李天霞率部随51师东援高安,与日军在高安、奉新这一带展开周旋。” 这一段文字记载与罗坊民间传这场战斗由李天霞率部痛击日军从时间和地点上基本吻合。《奉新抗战史》刊登的“罗坊抗战遗址群”照片上就有“冶城”字样的标志。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灯架山这一场战斗应该是在“冶城抗战遗址群”的范围,而痛击日军的一定是驻扎在奉新的某一位抗日名将率部进行的战斗。

老罗坊埠岸码头

笔者在寻访中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民众为躲避这场战斗,纷纷逃亡至仰山、北岑一带。一年半载后,罗坊严家头上的青年严仁美回家便好奇地去灯架山看当时打仗的地方,不料在战壕里的捡到一块手表。他定神一看,这表还正走着,只是表带有些破损。后来,他总觉得这块表有些异样,似乎凶多吉少,便转卖他人换得两块银元。这年,他一家人过了一个丰盛的春节…


离开灯架山时,我心存感慨:那曾经被人践踏,任入欺辱的历史,就是国弱民穷之因。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忘记国耻,一个民族的伟大不能丧失精神。如今国泰民安,人们更应该铭记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更应该对那些前仆后继,慷慨悲歌的英雄由衷的敬畏!

冶城仅存的一家铺面

跨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历史的足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缅怀,更是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伟大抗战精神的感悟、传承和弘扬。这些历史事件和遗址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体现。


灯架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巍峨的碑。它的灵魂长存,它的气魄雄伟…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