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一塔,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与生死劫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一塔,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与生死劫难...

转载 方璜2024/06/18 08:43:0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85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甘坊青云塔,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与生死劫难
龙江河

第一次从上富方向乘车或开车去过甘坊的人都有过体会,车过横桥村几分钟后,便爬上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分水坳″的山囗,整个甘坊小镇便一览无余地落入眼帘,而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一定是那座屹立在南潦河河岸直指苍穹的青云塔。笔者以前也曾写过一些关于青云塔的文字,令我没想到的是,两年前为撰写《听着故事游奉新》先后几次到甘坊采风和走访多位老人时,竟又有了鲜为人知的收获,特把它披露出来与读者共享。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奉新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甘坊这个山区小镇的历史,也长达17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方静卧在四面千仭青山脚下的小盆地,虽然山水明丽沃土成片气候宜人,是十分理想的宜居之地,到宋朝巳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农商繁茂之埠,却在南宋元年间惨遭兵祸,当地主要姓氏甘姓人家几乎被斩尽杀绝,甘坊老街被焚烧了一天一夜,变成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苍夷之地,至明朝天启年间才恢复昔日繁华,但在崇祯六年却爆发瘟疫,并持续数年,造成甘坊人丁骤减,民生凋敝。清道光元年,龙虎山道观天师云游至甘坊,当地士绅向他讨教,究竟何因致甘坊久衰难兴?天师指点迷津,说甘坊西面山上,有一鸡公神石,主宰甘坊兴盛繁荣,雄鸡西鸣,甘坊必兴。  

(位于甘坊镇西面的鸡公石山)

但是,却因一座薄刀山横亘在甘坊东面,每当鸡公石引颈欲啼,刀光必至,它只得终日将头掩于翅下,甘坊历经衰败,俱因于此。 

(位于甘坊镇东面的薄刀山  官吉普摄)

当地士绅为求平安发达,急求制约之法。天师说须沿水建塔一座,塔需砖石砌建,能制刀锋,得七层六面,方可佑甘坊繁荣,护甘坊太平。”甘坊民众依天师之言,开始取石制砖建塔,宝塔于清道光六年(1826)峻工。宝塔为实心楼阁式,高达35米,底层花岗岩筑就,边长2.68米,二层以上每层交错砌以假山,腰檐为仿木斗拱三层,依次挑出,六角上挑。该塔虽比奉新县城的回澜塔晚建100余年,也不及回澜塔宏伟,却比回澜塔清俊、轩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遂取名为"青云塔″, 寓意后世子孙得功名科甲,平步青云。自此,甘坊民众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宅院。至清末民国初期,甘坊又发展得颇为兴盛了。    

(云遮雾绕中的青云塔   陈昌力摄)

笔者与青云塔也是有缘,出生才四十天,就睡在妈妈背上的襁褓里来到了甘坊,在甘坊度过了整整十二年的童年时光。儿时每每去外婆家拜年回来时,因为要横穿石溪、七里两个公社,要翻山越岭一整天,吃过早饭出门,一直到大阳落山才能回到甘坊,每当走到牛子石(甘坊北面一座险峰)时,已是精疲力尽,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山脚下的青云塔,它犹如一只伸出的手臂在迎接我回家,满身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儿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常常跑到青云塔下的河里去玩水抓魚,玩累了便爬上岸来,躺在草丛里仰望青云塔,聆听塔檐下小铜铃叮叮当当的脆响。曾听大人们神秘兮兮地说,宝塔上每一层小拱门到了深更半夜都会自动打开。我在作文中对这座宝塔绘声绘色的描绘多次受到语文老师的赞扬。我甚至有过幻想,长大后如果学得一身轻功,一定要攀援到宝塔上亲手摸一摸那些迎风作响的铃铛,还可以亲眼看一看那长在塔顶上难得一见的胡椒树。

(青云塔上的小铜铃依然可见 )

年令渐长,自然放弃了儿时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始料不及的是,儿时一位玩伴,我小学与中学的学兄,成人后竟然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真的爬上了青云塔塔顶,不过他的目的不是猎奇,而是猎财,他盗走了塔顶上一尊佛像,转卖给了文物贩子,文物贩子挟带佛像过海关时被工作人员截获,学兄自然受到了法律制裁,刑满释放后,在家做些修理钟表、家用电器的营生。前年我去甘坊采风时想去看望他,听甘坊的同学告诉我,他已因病作古了,我心中怅然,唯愿他天堂安好!学兄在那个纯净的地方定然自省,倘有来生,断断不会再选择那种触碰法律红线代价沉重的生财之道了。


一个多世纪以来,青云塔可谓历尽沧桑,饱受磨难。笔者十三岁那年,还发生过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由于那时我已在澡溪初中读书,并没有亲眼目睹,只是事件发生后回家过寒暑假时时常听到街头巷尾大人们片言只语的议论,不得其详。我调至县文化馆工作后,通过多年留心走访,才对事件的详细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那是1966年“文革”初期,一股声势浩大的“破四旧”飓风席卷城乡,一天上午,一辆大卡车从县城方向隆隆开来,停在青云塔下,车厢里跳下十几个手臂上戴着红袖章的"造反派″,他们从车上卸下几箱雷管炸药后,便抡起铁锤和钢钎,叮叮当当地在宝塔底座打起炮眼来。当时恰好一个当地的中年汉子路过,他见状拨腿就往甘坊老街跑,从下街头跑到上街头,又从上街头跑到下街头,一边跑一边扯起喉咙喊:"不得了哇,来了一伙外地人要炸阿里甘坊咯宝塔啊(‘阿里’:甘坊土话即‘我们’)!听到喊声,人们纷纷破门而出,聚集在青云塔下,将那些人团团围住,不让他们继续打炮眼。造反派头目见状,一跳三尺高,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们是县里的革命造反派,专程来甘坊破"四旧″,谁敢阻挠我们的革命行动,就把谁揪去戴高帽子游街!″村民们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仍然拥上前去紧紧护住宝塔,造反派哪肯罢休,双方便激烈地撕扯起来。千钧一发之际,公社主任闻讯赶到。这位公社主任虽然只是副职,却是极有威望的土改干部,有足够的底气与造反派交涉,他连声质问:"这座宝塔一百多年前就立在这里,没招谁惹谁,你们凭什么要炸倒它,甘坊没有了这座宝塔还像是甘坊吗,你们就不怕被子孙后代戳骂吗?″造反派头头毫不示弱,说宝塔是封建社会留下的毒瘤,今天必须炸掉!主任又问:“县城不是也有一座宝塔吗,我昨天刚从县城回来,它还在河边立得好好的,你们凭什么偏要炸掉甘坊的宝塔?”造反派头头说:“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先把乡下的宝塔炸掉,回头再炸县城的。”主任再问“宝塔虽然是封建社会里建造的,但也不见得每一座都属于"‘四旧’吧?”那头目连想也不想,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是宝塔就是‘四旧’,必须炸掉!”主任突然话峰一转:"“那我告诉你们,陕西延安也有一座宝塔,依你的说法,它也是‘四旧’啰,你们这不是把矛头指向革命圣地吗?”这句话像朝造反派头头脑袋上重重敲了一棒,他脸上一下变了颜色:要死,被人抓住辨子了!也许他心里已经衡量,要是再与这个正气凛然的公社领导和怒目相对的当地村民对抗下去,被他们咬住不放,岂不是引火烧身吗?于是他在另一个头目耳边嘀咕了几句,悻悻地把手一挥,手下人连忙将雷管炸药放回车厢,发动汽车一溜烟似地开走了。宝塔终于得以保全,众人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囗气。此事虽然巳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宝塔底座上,当年凿出的炮眼至今还在,只是用水泥封死了。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当时宝塔真被炸毁,奉新这个千年古县,该会失却多少风韵啊!

(甘坊村甘书记向笔者介绍青云塔塔座被封死的炮眼   官吉普摄)

近年来,随着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甘坊镇政府对青云塔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修缮,并在宝塔下修建了一个"青云驿站″,驿站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休闲公园,依托拱桥古塔青山流水,带状布局,分为古树祈福、孔子讲学、文娱活动、绿岛停车、青云景廊五个区域,成为了当地村民常去的休闲场所和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青云塔下的孔子讲学雕塑群)

百年沧桑不倒,归来仍是少年,当下的青云塔,仍象驻足在潦河上游岸边一位挺拔的青年才俊,笑迎四方来客。 

(魏巍青云塔,笑迎天下客   官吉普摄)

笔者无数次乘车路过青云塔下,常常会想起那位在“炸塔事件”中起了关健作用的公社主任。我想,已经作古多年的他,如果在天堂之上俯瞰这座矗立如初的青云塔,一定会欣慰无比。笔者觉得应该把这件事写出来,如果从当地老人们口中留下来的这个传闻是真实的,生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后人一定会对这位优秀的基层干部心存深深的敬意。

(完)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