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常年气温平均气温14度,奉新有个听见名字就想去的地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常年气温平均气温14度,奉新有个听见名字就想去的地方

转载 方璜2024/08/13 09:00: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常年气温平均气温14度,奉新有个听见名字就想去的地方




龙江河
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桃源”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地名。人们听到这个地名,自然会联想起"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句″。本文推介的这个桃源是奉新县石溪办事处所轄的一个行政村,距石溪小镇不足3公里,坐落在奉新第一屋脊五梅山和天然屏障龙须崖下。青山环抱秀水绕村,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据传,早在1200多年前,这里就有“桃”、“源”两个姓氏的人家居住,且远离闹市,风光旖旎,早晚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故取名为“桃源”。  

(石溪桃源村远景 官吉普摄) 

笔者少年时期在澡溪初中就读时,多次路过桃源村。那个年代桃源的自然风光虽然极美,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的居所除了先祖遗留下来的几幢大屋堂颇有气派,大多数农舍都是筑土为舍,低矮简陋。现在呈现在眼前的桃源村已然旧貌换新颜。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去欣赏,都令人心旷神怡。

(桃源村全貌 官吉普摄) 

当下的桃源村,举目皆是新楼房。美丽的九百旅游公路,宛若一条时隐时现的长龙,从峰峦深处游弋而来穿村而过,不少人家的院子里都停着私家小车。村委会为孤寡老人和低保户新建的安置房,更显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桃源美丽的风景融为了一体。

(桃源村安置住房区)

由于桃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个规模宏大的“榕府”度假村和彰显乡村风味的"豆腐小镇"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度假村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方便,它对推动桃源村旅游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果有人问我桃源村哪个景致最美,我会首推桃源水口。因为我在奉新境内游览过不少村庄的水口,还真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与桃源水口媲美。了解客家文化的人都知道,典型的客家山村依山傍水,几乎都有“水口”,溪流或河流在村头的出口处即为“水口”。客家人非常讲究“水口”的地势走向。一般来说,水口处都有一片浓密的竹木树林,路坎上方或下方建有简易或考究的小庙宇,即客家人心目中主管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土地伯公神。周围栽有高大挺拔的“伯公”树。有些村庄还在水口处建起陂头,使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深沉,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为山村留住了好风水。客家人历来重视“水口”的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力求“水口”风柔气定,桃源村的水口就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环境理念。

(桃源村“水口”   官吉普摄)

桃源村“水口”环境幽美,视野开阔,几棵古樟古松高耸挺拔;流水细语,凉风习习。酷暑季节,大汗淋漓的路人只要在水口站上几分种,定然暑气顿消,神清气爽。绿荫如盖的古树下有个“百岁亭”。这个百岁亭可有来历。离水口不远的港西老屋,曾出过两位百岁阿婆。第一位黄母曾氏,清道光九年寿届百龄时,奉旨旌表给银建石牌坊,匾旌“贞寿之门”。第二年紧接着建贞寿牌坊,牌坊建成后,曾氏阿婆又添寿3年,至106岁无疾而终;第二位百岁阿婆黄母刘氏,享年102岁,194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赐其“萱堂日久”匾额。2002年,黄氏后人决定在牌坊原址重建百岁亭,方便过往行人乘凉避雨,供村人娱乐休闲,于2003年竣工。 

(桃源水口百岁亭 官吉普摄)
贞寿牌坊虽已被毁多年,牌坊上的圣旨石至今保存完好,放置在黄氏祠堂内。

(贞寿牌坊上的圣旨石 官吉普摄)

我们看到百岁亭旁边停了一辆房车。原来昨天有一群外地游客在水囗露营,我问及其中一位在水口露营的感觉如何?游客竖起大拇指说:"静静地躺在水口旁边,看月亮星星,听流水松涛,拂山山涧清风,享夏夜清凉,好梦一觉到天亮,爽,真爽!″

(笔者在桃源水口采风 官吉普摄)

桃源村不仅山川秀丽,满目葱茏,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此话没有丝毫夸张,这个只有2000余人的村庄,竟然出版了一部近30万字的精装本巜桃源志》。这部由桃源村委会编撰、该村退休教师、孔子弟子曾参嫡系72世孙曾广福先生主笔的村志,是笔者在奉新境内第一次见到的村志,也许是奉新目前仅有的一部公开出版的村志,它的文化含量自然不言而喻。桃源村还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亮点,在以后的文章里我将引领读者一一游览,尽品其妙。

(百岁亭里好聊天 官吉普摄)  

我想为桃源村献上一句推介词,“桃源,一个听见名字就想去的地方!”  

(完)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