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朱轼侄子迎娶奉新竹溪女,族里拆牌坊迎大轿成佳话!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朱轼侄子迎娶奉新竹溪女,族里拆牌坊迎大轿成佳话!

转载 方璜2024/08/20 08:40: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四:

朱学士侄儿娶竹溪女

旗冈罗氏拆坊迎大轿




甘道友   罗会均

朱轼(公元1665一1736)江西高安人。清朝中期的名臣和史学家、教育家。他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任庶吉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浙江巡抚、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他在官场以廉洁、刚正不阿著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乾隆帝的老师。朱轼去世后,乾隆帝对他的评价极高,赐予他“帝师元老”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教育和政治上的贡献。


民间传朱轼有一年回到家乡高安,因高安离奉新很近,又听说奉新有一个“国姓”罗氏一族居住在罗坊的竹溪(埠)。朱轼心里想,竹溪这地方一定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于是,这位大学士便带着随从坐轿来到了罗坊的竹溪。


朱轼来竹溪古村的事情发生在那年那月,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但这个民间故事在历史的岁月中却沉淀已久,如今竹溪罗氏一族也常常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起朱轼的这次“私访”。正因为这次“私访”,圆就了一段姻缘,让罗氏一族至今都感到欣慰和荣光。

古村竹溪的一条小河


朱轼在进村的“中港桥”边落轿,移步走进竹溪古村,只见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河水缓缓流淌,像一条玉带飘向远方。一座石板桥横跨两岸,岸上时有人群来往,岸边的埠口传来捣衣声声,一棵棵杨柳树依岸生长,柳枝随风摇摆,频频点水,时而泛起涟漪;一幢幢屋宇虽错落无序,但建筑别致。田间传来水鸟的啁啾,少许炊烟袅袅,鸡犬远近相闻……这江南小村美不胜收,让朱轼大学士流连忘返。


朱轼走近一所“学子堂”,耳闻一片书声琅琅,让他心情怡悦。他想,这地方文风如此蔚然,不妨出题试试探一究竟,看否名符其实。于是他走进学子堂内,面对学子随口命出一题:“一始头,万字尾”。要求与题意相融,中间又要与“十、百、千”相连。题目一岀,在堂的先生和学子面面相觑,一时三刻谁也没有答出下文。


就在这时,学堂门前走过一个捡粪的老人,他看着面前如此尴尬的学子和先生,却嬉皮一笑,说:“这有何难?” 在场围观的百姓不少,对这个平时不起眼的捡粪老人嗤之以鼻,说他大话连篇,不知深浅。老人不忙不慌放下粪篓,向先生要来笔墨纸张,挥毫写下:“一而连十,百子千孙,万代兴隆”。接着转身提着粪篓扬长而去。


朱轼一看,这答题的字迹不仅笔酣墨饱,俊逸秀美,且其锋见力,其韵藏功。短短的十二字写出了人生百态,蕴涵着岁月的沧桑,也正合他出题的本意。朱轼由衷感叹:这竹溪果不其然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之地。但他不知这个捡粪的老人却是罗氏一族早年落榜的秀才。


朱轼游兴未尽,又来了“旗冈里”。旗冈里是竹溪一幢最大的建筑,传有108间房子,建筑十分气派、宏伟,人口密度大。有老人讲,竹溪历史上过春节人们玩龙灯进旗冈里“拜年”,因为户头多,要重新给每一节龙灯换上一根新的蜡烛,这一进去几乎要“拜”到天亮。所以,罗坊各地结束玩龙灯的时间是正月十五晚上,而竹溪只好延迟到正月十六晚上收灯。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相传朱轼大学士走过的石板路


朱轼这位亲民随和的京官来访,在旗冈里引起大家的注视,人们非常好客,请他在农家入坐,围着他拉家常,聊农事。这时,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热情地端上一杯茶水放在桌上,朱轼打开杯盖,一阵清香扑鼻,品上一口,便随意而说:“好水泡好茶”。不料姑娘也随应回道:“妙笔绘妙花”。这朱轼一听,心想这姑娘有些才气,便又接上一句:“色香味道足”。姑娘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神情气爽佳”……朱轼这位才华横溢在京城做官见过大世面大学士,真想不到在竹溪罗氏一族中有如此才女。他心里暗暗赞许,姑娘给朱轼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说来有缘,话来正巧。朱轼回到高安,他的兄长委托他为侄儿提亲,朱轼便想到竹溪旗冈里那位纯情有才气的姑娘。就这样,通过媒灼之言和民间要履行的婚姻风俗礼节,朱轼的侄儿与竹溪的姑娘鸾凤和鸣,花开并蒂,定下终身大事。


据传,那天朱轼的侄子是用了一台八抬的珍珠花轿一路浩浩荡荡、喜气洋洋来竹溪娶亲的,当花轿在喜庆的唢呐声中来到旗冈里的牌坊前落下时,不料因八抬花轿的豪华、壮观、过于庞大而无法进入。这时,吉辰已到,花轿抬不进罗府,这始料不及的“意外”让朱轼的侄子一时束手无策。正应了一句老话:“好事多磨”。

罗市镇文化站站长罗会均告诉笔者,这块长约八米的石条是当年“旗冈”牌坊的基石,至今保存完好。

这时,坐礼房的管事心机一动,立即告知族长。族长来到牌坊前定神一看,这花轿是迎亲的主要工具,是喜庆吉利的象征,万万不可轻易拆散,若要花轿隆重进入迎亲,只有拆掉碑坊。族长毫不犹豫,当即决定拆掉碑坊……随着碑坊的拆毁,唢呐声声再度响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队伍簇拥着八抬大轿,欢天喜地进入罗府……


后来传朱轼大学士为此事深有感动,便让侄儿来到旗冈里送上一套“金杯玉盏”和一只“琉玉雕蟾”宝物,以表侄儿对长辈们的敬重之意。再后来,这个竹溪女在高安朱府多子多福成为“发祖太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安与竹溪的联姻也逐渐增多,促进了两地百姓在经贸、文化、社交等方面的良性的发展……


(此故事根据竹溪多位村民讲述整理而成)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