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月满中秋日,总想起从前那硬梆梆的月饼...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月满中秋日,总想起从前那硬梆梆的月饼...

转载 方璜2024/09/18 08:47: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月满中秋,情暖人间…


中秋,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中秋,是一首悠扬的歌曲,吟唱着千古的相思与团圆。每当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我总会想起那些关于中秋的故事,那些温暖了岁月的深情……

小时候,总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嫦娥偷吃了王母的长生不老药,飞奔到了月宫,从此成为月精。母亲说,嫦娥是一时冲动,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月宫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但孤独的嫦娥耐不住寂寞,所以每当中秋月圆之夜,她都会在月宫眺望人间,寻找着她心爱的人儿……尽管年少的我不懂世事,却是听着母亲讲的故事长大。如今,望着那轮明月,仿佛真的能看到嫦娥那美丽而忧伤的脸庞,那种在月宫的孤零、凄凉不比生离死别来的轻松……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中秋节对于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盛宴。父母会早早准备好月饼、水果和一些美食。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尝月”,沐浴着月光,品尝着美味,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院。那时候没有如今制作这般精美的月饼,最好的是硬梆梆的麻饼,但吃起来真的很香,那份快乐,那份童真,却丝毫不减。

记得有一年中秋,村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讨乞的人,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家乡遭受特大洪灾。善良的村民送上月饼和一些零食,让他俩度过饥饿,也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安慰。


七十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生产队常分配我们几个年青人“挑椽皮”去高安华林卖,这一来回就是三、四十公里。我每次出门,母亲总会拿上两个麻饼让我在路上充饥。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找一山涧小溪停歇下来,打开母亲用油纸包好的麻饼,一口饼一口山泉水,这两个饼就是一顿中饭。吃完,身上有劲,脚下有力,继续上路……

  如今,岁月流转,人事已非,父母都相继离世多年,我也奔七十而去。退休后,我也曾一度离开家乡,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为儿女们的生计忙碌奔波,但每到中秋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想起那些温暖的故事,想起那又香又甜硬梆梆的麻饼,想起母亲的那份怜爱,想起伙伴的那些真诚……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那轮明月总会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在这个月满中秋的夜晚,读着诗仙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无不感慨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对家的深深依恋。愿中秋之夜每个人都能共享天伦之乐,愿世间所有的离别都能团团圆圆。让我们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将这份温暖和爱永远传递……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写作不易,欢迎打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