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贴吧 / 【奉新史话】奉新古代竟然出了166名进士,两个探花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奉新见闻#【奉新史话】奉新古代竟然出了166名进士,两个探花

    2015/11/23 15:09:02 发布86522 浏览0 回复0 点赞
奉新信息网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52

精华:1

注册:2011/08/04 09:45:00

IP属地:未知

在封建科举时代,衡量一个地方人才多寡、优劣的标准,就是看一个地方获科名人物的多少。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读书人施展自己才能、抱负的最好途径,就是走科举之路。

所谓“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奉新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史籍记载自唐至清,共出了166名进士。其中有二个探花:宋朝的胡用庄、清朝的帅方蔚。此外,清朝的宋五仁、邹玉藻、赵敬襄在进士科的考试中也获有很高的名次,这些人是奉新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40.webp.jpg

胡用庄是奉新历史上第一个获“探花”的进士,字敬夫,奉新县法城乡人,是华林书院创办者胡仲尧的儿子。胡用庄幼时就很聪明,九岁就能赋诗。一天,他父亲指着不远处的一株红蕉命他以《红蕉》为题赋诗一首,胡用庄稍加思索便吟道:“谢家池馆遇芳菲,破绿抽心一片绯。恰似九衢二三月,绿罗丛里著朱衣。”诗句文辞优美,咏物言志,寄寓自己将来要获取功名,高中金榜的志向。这首诗传诵很广,人们认为他志向高远,是个好兆头。胡用庄后来考取进士,且高中探花。

帅方蔚,字权起,又字子文,号石村,奉新县宋埠镇锁石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帅方蔚少时聪明好学,7岁上学时就能背上千字的诗文,10岁就能写出好文章,18岁中举。道光六年(1826年),考取进士,参加殿试获一甲第三名,为探花。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40.webp (1).jpg

帅方蔚参加殿试时,阅卷大臣、户部尚书黄勤敏认为他的文章文笔精深,对策精妙,是近30年所没有的好文章,于是向大学士曹振镛及在朝大臣推荐该文,大家一致交口称赞,以第一名状元向皇帝推荐。可惜道光皇帝认为他书法不工,改为第三名探花。当时,京城都高度评价帅方蔚殿试对策精妙,各家各户都争相传阅抄录,以致京城一时“洛阳纸贵”。朝鲜国知道这件事后,花重金在书店购得该文,如获珍宝。

帅方蔚中探花后,授职编修。以后曾任山东副主考,迁湖广道监察御史,转云南道监察御史,掌京畿道事。并曾担任过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庐山白鹿洞书院的一任山长。帅方蔚晚年因病告假回家,在家乡倡议筹款兴建“登瀛集”,置租产三千余担,用来资助读书人。凡逢举人参加会试,诸生参加乡试,童生参加小试,他都多少不等赠送旅差和考试费用。他倡议兴建广华堂,置租产一千担,送入县学,作为文武新生付给老师的工资。又拨出一笔钱给府学,作为奉新学生在府学读书时付给老师的工资。从此以后,奉新入学学生,不必自己再付工资给老师了。

同治九年(1870年),江西巡抚刘坤一聘请他到省城主修通志,奉新又聘请他主修县志。同治十年(1871年)稿成,第二年病故,终年82岁。

 帅方蔚一生中,除致力教育事业外,还写过大量作品,都收入《帅氏清芬集》中,主要专著有《咫闻轩诗稿》、《咫闻轩剩稿》、《紫雯轩馆课》、《帅太守稿》、《词垣日记》、《咫闻轩遗稿》等。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40.webp (3).jpg

宋五仁,字静山,号慕劬,奉新宋埠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会试第四名。宋五仁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任九江教授20年,勤于职守,九江百姓有口皆碑。宋五仁幼年时父母就去世了,与祖母熊氏、继母朱氏相依为命。有一次,祖母病重,一连几天没进食,宋五仁尽心服侍,也一连几天没吃、没睡。宋五仁70岁时回归故乡,这时他继母已90高龄,他仍像小孩一样依附在其继母膝下,尽心服侍。

宋五仁共生有四儿三女,其二儿子宋鸣珂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曾任南城兵马司指挥,著有《南川草堂诗抄》;三儿子宋呜璜曾任鄱阳教谕;四儿子宋呜琦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曾任四川知府、广西盐道;五女宋呜琼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著有《雪味楼诗稿》等数部著作,供表作为《题〈红楼梦〉四首》,是至今所发现的女作家题红诗词中最早的上乘之作。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40.webp.jpg

 邹玉藻,字位元,号西麓,奉新干洲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乾考第一。其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道监察御史、《四库全书》馆编修者。年老告退后,在豫章书院讲学七年,深得学生信赖和敬佩。

 赵敬襄,字司万,又字随轩,号竹冈,奉新县城人。赵敬襄少时聪颖异人,11岁以乳名应县试第二名,府试三十二名。12岁以第三名考入冯川书院。入院后在帅光祖名下攻读。同年应考县试第四名,府试第五名。15岁参加乡试,中考五十八名,是这届举人中年龄最小的。中举后有人妒忌,怪其早。于是他作《吟古十四首》以答之,每首咏一个早年登第的人物,诗前有小序,诗后有小注,说明人才早熟在历史上不乏其例,不足为怪。清嘉庆四年(1799年),赵敬襄举进士,会试名列第四名,殿试又获三甲第一名,朝考第十,赐同进士出身,被朝廷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吏部文选主事。赵敬襄是乾隆时期的名士彭元瑞的学生,彭元瑞死后赵敬襄为其立传。有《赵太守竹冈斋集》传世,其收其著作十部,其中《困学纪闻参注》被收入《豫章丛书》。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楼主其他帖子

    新帖速递

    查看更多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