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青云塔下好去处,触景生情话甘坊!
转载
陈秋媛于 2020/05/03 08:45: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8376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青云塔下好去处,触景生情话甘坊
去年秋天,我到奉新甘坊镇小住了几天。对这个儿时生活了整整12年的山区小镇,我原本非常熟悉,但近年来修建的坐落在甘坊大桥旁边的青云驿站,每次去百丈山路过时只在车窗外一晃而过,这次终于有机会与它亲近一番。次日,我起了个大早,依稀可见的青云驿站被裹在薄薄的雾霭里。由于四周空旷,塔基较高,始建于清代道光六年的青云塔,比奉新县城湿地公园的回澜塔更显挺拔轩昂。它在近两百年的岁月流逝中历经沧桑。上世纪中叶“破四旧”时,有一伙“造反派”曾扬言要把宝塔夷为废墟,遭到了当地群众的坚决抵制,许是众怒难犯,许是被它直插苍穹的凛凛气势所震慑,狂热者只好不了了之;有一年宝塔顶部的文物也被人盗走,转卖给文物贩子后在海关被查获才得已追回。旨在方便司乘人员休息的青云驿站,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休闲公园,它依托拱桥古塔青山流水,带状布局,将驿站分为古树祈福、孔子讲学、文娱活动、绿岛停车、青云景廊五个区域。孔子讲学区的雕塑群像。祥光沐身的弟子们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聆听师圣的教诲,书香弥漫,令人顿生恭敬之心。这组修路工人和路政工作者的雕塑栩栩如生,彰显出普通劳动者的平凡与伟大。文娱活动区面积不小,场地中间有一座硕大的古籍雕塑荀子《劝学》,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浮雕观景台,有一幅青云牌楼的浮雕,小时候我曾多次从牌楼下走过,此牌楼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捣毁。鲜为人知的是,在牌楼的另一面与“青云随步”相对应的位置上,也有四个大字:“瑞海南环”。当地朋友告诉我,2011年曾有人在附近河里捞起了一块刻有“瑞海南环”的石条,后来不知去向。宝塔西临生机勃勃的甘坊小镇,东朝富有神话色彩的薄刀山,北向演绎过一个凄美爱情传说的牛子石,南面则是横亘逶迤的八仙垴,在土地革命时期,八仙垴曾几度硝烟弥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省里一支连家属在内足有上百人的地质队,在甘坊安营扎寨长达数年。八仙垴是他们勘探的重点区域,甘坊学校的老师曾领着我们去过高高的钻塔里参观,亲眼见识了从地层深处钻探出来的矿石标本。一辆白色的小汽车从甘坊大桥疾驶而过,一个红衣少女从天窗里伸出身子,瀑布似的长发在她脑后高高飞扬,可惜我反应太慢,没来得及用手机将这个美丽的画面定格下来。触景生情,我不由想起了儿时在青云塔下第一次看见和乘坐汽车的情景。上世纪60年代初,甘坊大桥还未修建,汽车只能开到青云塔下。我第一次看见的汽车,是一辆烧柴油的闷罐货车,我和一群小伙伴围着这个庞然大物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汽车启动后,我们一直跟着汽车跑,直到它把我们甩下好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笔直的公路上像一只甲虫越变越小,爬上远处的分水坳,消失在公路拐弯处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来;我第一次坐汽车更是滑稽有加:我到距甘坊6公里的横桥老街玩,回来时兴奋无比地搭上了县城到甘坊的班车,那种感觉比我后来第一次坐飞机还要激动。班车抵达宝塔河边,我晕乎乎地下了车就往前走,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头,怎么离镇上越来越远了?定神一看,原来没留神汽车停车时已经調了头,我却还在顺着车头方向往前走,每每想起此事心里总是暗暗发笑。山区的清晨特别凉爽,甜丝丝的的空气沁人心扉,看到这位在绿荫丛中悠然自得的老者,我也陶醉了。在这里我还意外地见到了一位老友:在甘坊下村土生土长的刘荣先先生,他是我父亲的学生,早年间是奉新县农业局的干部,后来当过甘坊乡的乡长,这位甘坊的“老崽哩”,亲眼参与和见证了甘坊几十年以来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与他相遇,真是感慨多多。意犹未尽的我,晚上又来了一次,夜间的青云驿站更显幽静,前来休闲的游人依然不少。望着青云驿站络绎不绝的游人,我想起了甘坊街头灯光下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姐们。待那该死的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青云塔下定然舞者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