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位奉新人在靖安一个村子的罕见发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位奉新人在靖安一个村子的罕见发现...

转载 陈秋媛2020/05/08 08:27: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7116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谌源村里有位当代乡贤,他家墙壁上惊现罕见之物


说起来还是去年的事,我偕老父亲到邻县靖安去游览高湖老街。返回奉新时看到公路右边有一座上面刻着“谌源”两个大字的牌楼。见时间尚早,便把车停了下来。 

牌楼上有这样一幅对联:源润乡民人人忠孝仁义品,谌明山水处处和谐文明风。觉得有点文化气息,似乎昭示我进了牌坊一定会有所收获,于是我立即把车开了进去。 

 车行不远,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落入眼帘。虽然新楼房不多,但家家门前屋后花木葱茏,干净整洁,赏心悦目。 

村中有不少古树,保护得非常好。向路人打听,方知此属靖安地界,系高湖乡中港村谌源村民小组。 

在一棵巨大的古樟下,我见到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他身上透出的几分儒雅之气,让我以为他是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一番交谈,才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谌源人,名叫邓达富,已在外地打拼多年。我指着旁边一栋有点像村委会办公楼的新房子,感叹谌源的村容真好,连那楼下公共卫生间都特别干净。他告诉我,村民们每天都抢着去清洁打扫,更让我意外的是,这栋楼房竟然是他捐资为村里建造的,顿时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我得知,他返乡后,首先捐资将谌源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打造,还立下责任状,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村里所有古树的养护责任。

村里每一棵古树下面都立了县政府的保护牌,保护牌上写着:“树保姆:邓达富”,“树保姆”三个字让人觉得特别温情。 

邓达富对我说,如果我下次有机会再来,对面山脚下那条新修的水泥路灯光亮化工程就全部都搞好了,到晚上村里的夜景将美不胜收。这一大片良田将全部种植自然生态水稻。我问他经营这些项目利润如何?他微笑着向我解释,他所做的这些不为盈利,都是公益事业。因为在外面发展多年有了些经济能力,只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将谌源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村子打造得漂漂亮亮。
邓达富的话让我想起了中央一号文件曾连续两年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这位邓达富先生不正是那种成长于乡土,受过良好教育,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威望,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当代新乡贤吗?
邓达富热情地邀我到他家的新居去坐坐,正中我下怀,好想观光一下这位成功人士的新楼。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新居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洋楼别墅。从外面看上去很是一般,仅有两层,白灰两色构成的主体色调,毫无张扬之态,一只大黄狗悠闲地在屋门口“遛弯”,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房屋结构却独具匠心,里面的采光非常充足。 

屋子正中的大天井给人一种传统民居升级换代的感觉。 

上厅正首端端正正供奉着先祖牌位。 

楼上设有一间专门供奉佛像的房间,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檀香。 

他家两兄弟同住一屋。这个房间是两家孩子做作业的专室。兄弟俩对子女们的要求很严格:做功课就得有个做功课的样子,不可以到别的房间;还规定孩子们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必须先去向爷爷奶奶请安。这令我十分惊讶,因为我真不知道当今还有多少人会这样去给子女订立家规?他指着案台上一架古琴介绍,他专门在省城请了一位音乐名师教孩子们弹奏古琴。他说古琴既是一种依然活跃在当今文艺舞台上的乐器,又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应该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古典艺术,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早早地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来到客厅,他给我递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我抿了一口,连声赞道:好茶!他说泡茶的水是谌源的水源,并热情地邀我去参观村里刚修不久的水塔。虽然时间不够没去成,却听到了关于这个水塔来之不易的故事:前两年县里有关部门要求谌源必须接用县里的自来水,可是谌源村民都认为自己山上的这支水源养人,坚持要自己修建水塔,邓达富代表村民与县里多次磋商,当有关部门提出谌源的水源质量难以保证,必须对村民的身体健康负责时,邓达富便提出申请,要求采集水样送有关部门质检,如果水质有问题,谌源村民会自觉放弃水塔的修建。后来经质检部门检测:谌源的水质良好,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水塔建成,谌源人终于放心地喝上了家乡的清泉水。邓达富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热心为本土村民排难解忧的优秀品格,着实令人钦佩! 

快要走出大厅时,我惊讶地发现,天井旁边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块长方形的青石碑,碑上用隶书镌刻着42个字的《邓氏家规》。说实话,当代人新建的家宅我参观了太多太多,而在自家墙壁上镌刻弘扬良好家风的家规,却是头一次见到。它不仅让我此次谌源之行所有的惊诧都得到了诠释,而且联想起了一件不堪的往事:前年我母亲过世时,住在奉新县城的曾孙辈后代,竟然没有一人前去参加葬礼为老人家戴孝送行,问及原因,家长都说是因为不是星期天,学校要上课,如果去送葬,会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我就困惑了:一生一世血脉亲情的分量,在学校的几节课面前,竟显得如此之轻!我祈求当代年轻的父母们,还是多让你们的子女接受一些孝道文化吧,这样也许到你们的将来就不至于像我一样留下心中永远的痛楚了! 

离开谌家时,邓达富先生执意要与我的老父亲合影,他说能与如此健康的97岁老人合影,实在是缘分,更是福分!
回到奉新后,在谌源村和邓达富家里看到的情景,常会萦绕在脑际,有时甚至令我夜不能寐。虽说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还是忍不住把它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心里也觉得特别轻松了。


End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