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感怀一代名将,他曾驰骋奉新葬于赤田,留下千古佳话,千年绝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感怀一代名将,他曾驰骋奉新葬于赤田,留下千古佳话,千年绝景!

转载 陈秋媛2021/05/24 08:28: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29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磐山遗镞的历史渊源

---樊明芳

明代确立的奉新八景当中,有一景叫磐山遗镞,它位于今赤岸镇洪塘村西北1.5公里的南潦河南岸。乾隆版《南昌府志》和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山川第12页载:


“磐山在县治西二十里,山势蜿蜒,踞水陆之冲。汉建安八年,刘表从子磐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尝据此山。”


由上可知,是因为汉建安八年(203),刘表的侄子刘磐多次率兵到艾县(今修水县西)、西安(今武宁县西)等县劫掠财物,曾经以此山为据点,故得名磐山。刘磐是谁?陈寿《三国志·刘繇传》载: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他本是荆州牧刘表的侄子,兖州山阳高平人。最初和南阳人黄忠共守长沙攸县。《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使关羽征长沙,守将黄忠、魏延归降。黄忠遂向刘备举荐刘磐,刘备往攸县取之,并令其掌领长沙郡,此时的刘磐系蜀汉刘备部将。汉建安四年(199),孙策下豫章,并新吴左右六县为建昌,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县治设海昏。此时的新吴(今奉新)为东吴孙策所辖建昌县属地。蜀汉部将刘磐到东吴属地新吴劫掠,这在当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东吴部将建昌都尉太史慈可不是吃素的,捍卫地方正是他的职责所在。陈寿《三国志·太史慈传》云: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太史慈听说刘磐到自己辖地新吴搔扰百姓,就亲率大军前来,与刘磐大战于磐山一带,终将刘磐驱逐出境。为防止刘磐再次前来,他在此修筑了城堡,以保新吴百姓的长治久安。他筑城防御的城堡后来被称为太史慈城。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古迹第20页载:


“太史慈城,在县西二十里,吴建昌都尉太史慈筑城于此,以拒刘磐,周回三里,俗呼磐山。每风雨过,人多于其地得青石箭镞。”


由此可知,所谓太史慈城就在磐山,亦即太史慈大战刘磐古战场所在地,往事越千年之后,人们每从此经过,还能看到被雨水冲刷后而露出土面的箭头,这便是古代奉新八景之一“磐山遗镞”的来历。


对奉新人而言,太史慈无疑是一位守土尽责、捍卫家乡的大英雄。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太史慈卒于建昌都尉任上,终年41岁。他临终前叹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可谓以身殉职。


太史慈死后葬于何处?众说纷纭。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太史慈的墓地有五种之多:南徐润州(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之说、乌程之说、海昏之说及新吴之说。润州之说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太史慈于润州受箭伤而死,葬于北固山,今北固山有东莱太史慈之墓。细考恐为杜撰,其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吴志》所载不符,《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受箭伤而亡,实为罗贯中为丰富小说情节而撰。其二,太史慈墓葬在镇江,宋、元时镇江地方志中未见记载,直到《三国演义》出现后的同治九年(1870),赵应硅等才立太史慈墓于北固山下。其三,在时间上也与太史慈病卒时间不符。乌程之说起于湖州,北宋欧阳修作《石柱记》中称乌程县下刻有“吴丹阳太守芜湖侯太史慈”,明崇祯版《乌程县志》载:“吴芜湖侯太史慈墓在法华寺之石坞,一名石斗山。”考陈寿《三国志·吴志》可知,太史慈与刘繇投奔豫章,中途太史慈遁逃于芜湖,逃到山中,自称丹阳太守,其后才到建昌任建昌都尉,治海昏,不可能死于丹阳。可证乌程之说亦与史实不符。


南宋洪迈的《容斋续笔》太史条载:“孙权代策,使为建昌都尉,遂委以南方之事,督治海昏。至卒时,才年四十一,葬于新吴,今洪府奉新县也,邑人立庙敬事。乾道中封灵惠侯,予在西掖当制,其词云:‘神早赴孔融,雅谓青州之烈士。晚从孙策,遂为吴国之信臣。立庙至今,作民司命。揽一同之言状,择二美以建侯,庶几江表之间,尚忆神亭之事。’盖为是也。”


又据《江西通志》载:“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在奉新县南乡十都,地名感古,其县西盘山有太史城,皆其用武之地也,年四十一,卒于此”。葬新吴感古之说,时间地点都与史载相符,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太史慈所葬之地是“奉新县南乡十都,地名感古”,也就是现在的赤田镇桃树村。后人为纪念太史慈捍卫乡邑的事迹,特在其墓前建庙祀之,名为“感古庙”。南宋隆兴元年(1163),敕赐“顺应庙”匾额。南宋乾道三年(1167),洪迈适在掖廷任职,奉新县令陈光祖应邑人李琮之子李太源和杨闻诗之子杨骥之请,上书为太史慈请爵,被敕封为“灵惠侯”,县人李琮作《顺应庙记》,其中有云:


“东汉之季,盗贼竞起,民无适归,奸雄豪杰乘时肆志,擅甲兵植强大以觊非望者,所在如是。太史公独以迈往之资,怀忠仗义,解纷弭乱,志在康时,其功勋行事备见于吴史。考其本末,可谓信义著于人,智勇冠当时,而有功于民者也。盖尝论之,处纠纷之世,非文则无以出奇制胜,非武则无以推坚挫锐。公在当时,虽以突围挑战中鹄破的施之于武,然画谋决策应对周旋,盖亦有文事焉。观其救北海之危而乞师于玄德也,引义慷慨,不过数语,而凛凛然丈夫之气备见乎辞,非其文能若是乎?而本传所载,止称少而好学,其文乃不他见。岂公所学皆实用之文,而非章句之文故耶?惜公以文武全才,施设未究,天不假年。考其功未足以称其才,临终之言自以不及升天子之阶为恨,其志概可见也。公庙食兹土,盖孙仲谋统事之初,以公都督海昏有功,遂悉以南方之事委之,故其薨也,葬于此而庙食焉。”


清顺治六年(1649),山西万全胡以温以进士知奉新县,瞻仰了感古庙后,看到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感慨不已,题《感古庙》诗一首云:“萧萧风雨一龛孤,碧篆青灯乍有无。衰草长堤多积雪,夕阳古树集啼乌。东吴自此夸英烈,北海于今仰壮谟。谁道此方废祀事,千山如戟写雄图。”


磐山遗镞列为八景之后,文人墨客到此凭吊,多留有怀古之作。陆绅《磐山遗镞》诗云:


“磐城久已堕,杀气至今积。粲粲土中沙,英英弦中镝。铁沉夜月青,羽饮秋霜白。慨昔有苗顽,两阶舞干格。”


蒋舜与有同题诗云:


“荒山故垒路岧峣,遗镞年深铁未销。神物久资阴藓护,精兵不逐土花凋。弓鸣尚想千兵合,箭落犹疑万骨消。千载刘郎幽愤在,碧林风日晚萧萧。”


徐大铨有同题诗云:


“孤城亘野郁岧峣,镞石徒存锐已销。春色曾传金镫响,霜花应有铁衣凋。壮哉太史功无朽,烈矣刘郎恨末消。成败英雄俱可尚,风高易水共萧萧。”


于复亨有同题诗云:


“刘磐旧日屯营处,遗镞沉埋草莽间。残镝不随骸骨朽,断纹微蚀土花斑。犹疑白羽凌风疾,尚想乌号带月弯。太史功勋名未泯,山河千载壮吴关。”


随着岁月流逝,经历1812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太史慈城、太史慈墓及感古庙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太史慈驰骋奉新、捍卫乡邑的故事却一直在奉新流传。

上篇:近三千字!赤岸镇党委书记这样说赤岸...


 未完待续  

  ...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