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长知识!奉新的一个乡镇也有八景,你了解几个?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长知识!奉新的一个乡镇也有八景,你了解几个?

转载 方璜2022/10/22 09:25: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14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坊古代有“八景”:
西南源,枕黄冈;梧峰峙于左,潭头耸其傍;
龙泉喷雪,长桥卧沧;下埠递接,大觉幽藏


樊明芳   甘道友

历史上的罗坊境内可谓是山青水秀,风光无限,其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甚多,历经千年风雨,多已荡然无存,唯有罗坊“八景”传于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八景之首:梧桐书院。位于今梧岗村。南唐时(937—975)罗靖、罗简兄弟所创,是全国最早的17所书院之一,也是江西最早的理学道场。因书院所在地多有梧桐树,故得名“梧桐书院”。书院依“嵯峨而秀特”的梧桐山而建,又有冯水“环抱而映带”,确实是一个“山水相会”,风景极佳,适合修身养性的好地方。1174—1189年间,梧桐书院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适逢新喻谢谔任奉新县令,亲书“梧桐书院”匾额,并召众乡绅贤达,筹款出力,在原遗址重建了书院。梧桐书院曾一度盛况空前,也先后损毁重修多次。清顺治二年(1645),八大山人“弃家遁奉新山中”,隐居于罗坊梧桐坪,白天在梧桐书院讲学,晚上栖于梧桐坪附近的三皇庙。

康熙壬午年(1702),罗氏后裔罗兴曾揖款修缮。康熙戊戌年(1718),梧桐书院重刊书院的《蒙养规条》,并镶嵌于梧桐书院理学名祠内,可见此时的梧桐书院设施齐备,学生众多,规章制度十分完善,无疑是梧桐书院创办历史上又一个高潮。乾隆年间,梧桐书院改称为“梧桐书屋”。民国年间,当地人在原书院遗址上新建民居,民居中有较大的厅堂,仍可作较为简易的书院所用。新中国成立之初,梧桐书屋内办了梧岗小学,朗朗的书声萦绕在梧桐山下,汇入潦水之滨。1987年梧桐书屋由集体转买至农户,90年代初期农户拆毁重建民宅。至此,“梧桐书院”从南唐始建到“梧桐书屋”拆毁,至少经历了上千年风雨岁月。2017年,罗市镇镇政府争取到上级资金,在梧岗湖头秀美乡村处重建梧桐书院,2019年竣工。新建的梧桐书院,气势宏伟,仍然是罗市最美的人文景观。

八景之一:梧桐书院


此景有诗为证:梧桐书院草芊芊,自古儒林重昔贤。荒砌有基遗瓦砾,古碑无字锁云烟。迢迢华柱兰孙守,历历芳声郡志传。天运循环吾道在,由来沧海变桑田。


八景之二:大觉钟声。位于今河南村南源里。北宗初年(960),此处建一大觉院,因诸葛亮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诗句而命名。北宋元祐八年(1093),黄庭坚因母亲去世回到修水老家,办完丧事后,他经百丈、九仙,然后来到大觉院。该院佛像后有一石洞,每遇天气晴爽,就会有岚气涌出,飘浮上升形成独特景观,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当成是科名鼎盛的先兆。黄庭坚亲眼目睹这一奇观,欣然挥笔题写了一块“清林高逸”的匾额。可惜的是这块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匾额以及大觉院均已化为乌有。

八景之二:大觉钟声


此景有诗为证:大冶红炉巧铸工,形成千载护禅宗。声生净土飞尘境,韵侣清风出梵宫。几度静敲残月下,数番响破野云封。更深隐隐闻应遍,顿醒游人梦幻中。


八景之三:龙泉仙宇。位于今罗坊的狮子山(又名龙泉山)下。相传晋朝(266一420)的许逊从南昌西山追逐蛟龙至龙泉山,将蛟龙用铁链镇锁于龙泉山下龙潭边的一颗松树上,该树日后被称为“锁蛟松”。当地为纪念晋朝许逊为民除害的功绩,在龙泉山下建一座龙泉观予以祭祀。北宋治平(1064—1066)年,宋英宗赐名“仙游观”。清初“梭山先生”刘应棠有诗咏此。诗曰:“北坐峰环卫,长溪影郁林。鸟行丹鹤静,松盖羽衣深。澹漠恬消长,空明转照临。落星何处觅,钟恍五更心”。许逊,又称其许仙真君,著名的道士,江西南昌县人,生于公元239年,逝于公元374年,传活136岁。他个性聪颖,不慕名利,曾弃官乐归,修道练丹于西山。他镇锁蛟龙的故事在罗坊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

八景之三:龙泉仙宇


此景有诗为证:晋代黄冠高厚功,昔游曾此驻仙踪。寒潭彻映开天鉴,玉局元虚阐道宗。井底龙吟飞暮雨,楼前鹤泪跨清风。闲来云境松筠动,环佩珊珊下碧空。


八景之四:潭头夕照。位于今罗坊大桥潭头山处。潭头山海拔186米,系罗坊镇附近的制高点,也是罗坊历史上的水口所在地。因潭头山脚下南潦河中有一较大较深的水潭,故名叫潭头山。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映照在潭头山上,自罗坊街远远望去,顿有“波涵落照摇红练,霞散余辉衬锦帆。倒影离离移树杪,回光隐隐转山南”之美感。潦水缓缓流淌,夕阳下的潭头山倒影于水中,波光粼粼,富有诗情画意,风景十分美丽。解放前,这里曾发生过战事,潭头山上至今仍存有碉堡和战壕遗痕。如今,新建的大桥横跨潦河之上,当夕阳西下时,人们休闲于此,河面上微风吹拂,让人心旷神怡。

八景之四:潭头夕照


此景有诗为证:空明无翳净悠悠,日暮金波漾碧流。冷浸落霞浮锦练,清涵返照透龙湫。行云度映川容媚,新月遥连夜色浏。约罢渔舟归去急,何殊一棹画图游。


八景之五:下埠渔歌。位于今罗坊街潦河北岸一带。历史上的罗坊是一个商贾云集、农副产品贸易十分繁荣的大镇,水路交通发达,共有两个码头,上街头的码头叫“上埠”,下街头的码头称“下埠”。罗坊的北岸古迹众多,自东向西依次有城隍庙、万寿宫、文昌宫、三元殿、显圣祠等一系列人文建筑。潦河宽阔,水碧平缓,常有人撑船于河里唱着渔歌,或垂钓、或撒网、或跃入水中嬉游,是罗坊人气最旺、实景最佳的地方。七、八十年代,罗坊潦河鱼类繁殖进入鼎盛时期,民间不少像胡久瑞、帅鸿、涂发彬等垂钓高手,于河岸甩杆或垂钓,常有喜获,引众多围观惊呼,应了“渔歌阵阵相呼应,声响调高传远乡”当年下埠渔歌之景象。

八景之五:下埠渔歌


此景有诗为证:出没沧浪过柳坡,潺心湲漱玉菱歌。投竿卧月闲长啸,泛艇眠风独细哦。欸乃一声山水绿,凄其短调雨烟那。伫桡野渡余音绕,谈笑溪山自在多。


八景之六:长滩古桥。位于今罗坊下街头老埠岸处。罗坊历史上潦河两岸没有桥的时候,这里的码头称“长滩渡”,人们两岸来往靠渡船接送。《竹溪罗氏族谱》(同治版)载:“罗坊长滩渡在奉新邑西六十里,南唐中庸、诚明拾舟处。”由此可见南唐时尚未修桥。随着罗坊商业的发达,长滩渡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罗坊严氏家族筹资在长滩渡口处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桥,人们称桥为“长滩古桥”,因此成为罗坊历史上的八景之一。明弘治年间(1488—1508),大桥坍塌,罗氏商人罗启万筹资重修,并于桥头建庵居僧,负责看护桥梁。长滩桥北岸建有万寿宫戏台,沿岸一条石路与巴源相连,而东面一条驿道直通奉新县城和省会南昌,系古荆粤孔道之咽喉。长滩桥南面潭头山脚下,历史上有一石碓,其历史久远,但传曾荒毁于清未民初,直到40年代由罗坊人邓人茂重修,70年初期随着碾米机械的发展,这座石碓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八景之六:长滩古桥


此景有诗为证:垒石成梁架半空,宛然天堑市廛东。云流拟接朝天路,日映疑看跨海虹。题柱昔酬司马志,授书曾启子房功。后人不坠重修力,怎用临流唤短蓬。


八景之七:黄冈牧笛。位于今罗坊田背村与罗坊村农田相连的黄冈大塅处。从罗坊历史上的基址图看,这里周边有冷水井、花园里、甘泉井和石亭、游子里和白马三郎庙等人文景点、自然村落,而黄冈上却有着广阔的田畴和大片草地。每当春季来临,罗坊的孩童们便不约而同,成群结队,赶着家里的黄牛、水牛到这里放牧。这里一时成为孩童们尽情放飞的乐园,或嬉戏打闹、或采花追蝶、或小溪抓鳅、或引调牧笛,呈现一派童趣盎然,生气逢勃,饶有诗情画意的景象。六、七十年代因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曾挖渠整田,修机耕道,原有的草地改造成农田种植水稻。2000年开始,黄冈大塅的农田在调整农业结构时,几乎栽种上各种苗木。黄冈牧笛从此再无悦耳之声,如今的孩子们也很少光顾农田嬉戏玩耍了。

八景之七:黄冈牧笛

此景有诗为证:平原草长绿茵柔,牧竖相呼去饭牛。短笛吹残山月晓,长歌唱彻楚天秋。声传涧谷如相和,腔度林阿似对讴。弄罢枕蓑高卧处,笑人名利枉耽愁。


八景之八:南源晴岚。位于今河南村南源里。因地处潦河南岸,有一小溪由此发源而流入潦河,故称南源。南源里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一面临潦河,境内树木苍翠,气候温和。历史上居住有几十户杂姓人家,世代耕种较为丰沃的田畴,清风徐来,稻浪翻滚,群鸟飞翔。林中山兔出没,田间野鸡觅食,生态环境优越,俨然福景仙地。大觉古院建于此山之中,每逢雨霁云开,阳光透过飘移在山中的雾气,洒落于田畴之上,伴随着大觉院传来悠扬的钟声,南源里融入声光影色之中,如梦似幻,若倚立于罗坊潦河岸向南源里眺望,恍如仙境,美不胜收。

八景之八:南源晴岚


此景有诗为证:轻盈非雾亦非烟,疏影依山断复连。素练横拖青嶂外,玉梢斜展翠屏前。空濛霁色浑如雾,惨淡阴容不似燃。顷刻飞廉收拾尽,仰观突兀插青天。


罗坊历史上的“八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无影无踪。但新的罗坊“八景”却日新月异,今非昔比。像新建的“梧桐书院”、改建的“北岭寺庙”、梧岗的“湖头荷塘”、老街的“沿河新路”、港下的“秀美乡村”、店前的“八仙八瀑”、阴村的“甘汝来墓”、雄山的“普化古寺”以及冶城的“永济桥旧址”、港下的“仰天峡漂流”等等。各具风采,各领风骚,有古韵之厚重,有新雅之浪漫,有岁月之沧桑,有禅钟之悠扬,更有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的渊远流长……



此文根据樊明芳老师编著的《罗市文史钩沉》中罗坊“八景”内容改写,照片来自书中的插图。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