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百丈怀海的悟道因缘
百丈怀海在马祖门下,严持戒律,深研经藏,循序渐进地经历了宗门的渐修之路,为后面的百丈出世积累了悟前加行和成佛资粮。怀海禅师的悟道因缘是禅门中光辉煊赫的一件大事,后世很多禅门大德均以此公案开示学人。禅门中的开悟并非无来由的顿悟,也并非一悟便了,很多禅师的悟道因缘,史料着墨不多,很多都是只记录了开悟的那一机缘,而没有记载前面的加行和后续,极易让人错会。而怀海禅师的悟道因缘却记载详尽,既有悟前之加行、开悟之因缘,又有悟境之消融和超越。下文依据相关灯录、语录,分四个阶段作一比较详尽的叙述。
1、拈胡饼,是什么——存疑
师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揭开盘盖,马大师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么?”每日如此,师经三年。
宗门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之说法,历来祖师重视疑情,深知疑情对于开悟见性的重要性。马大师最善于教人,弘宗演教自有其方,常用启发疑情来接引学人。怀海参马祖时为其侍者,檀越每次送斋饭来,海侍者刚揭开盘盖,马祖便拈起一块胡饼开示大众:“是什么?”大有灵山会上世尊拈花示众之意味。世尊拈花,意不在花上,马祖拈胡饼,意不在饼上,旨在指示学人反闻自性,明悟自家心地,能见花的“这个”是什么?能见胡饼的“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万法之本源,一切举动施为,语默啼笑,乃至“我”的全部个人世界,均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可惜,此时的海侍者尚未识得。马祖慈悲,每日拈饼示众,如此三年,耐心等待有佛出世。
2、适来哭,如今笑——初悟
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马祖对怀海每日提携,谆谆教导。在马祖眼里,一切语默施为,尽是佛慧,世间万物,乃至一茎草,皆可治众生病。一日,怀海随马祖经行,见一群野鸭子飞过,马祖问:“是什么?”怀海答曰:“野鸭子。”经行见野鸭子,本是寻常境致,马祖岂会不知?偏要拈来问怀海,这是发悟弄引。对于祖师的发悟弄引,学人应向道上会,不应在相上着。经行见野鸭子虽是寻常境致,若能于这个寻常境致上翻转过来,就不是一般声色之境了。此时的怀海还是着在野鸭子的相上,马祖继续点拨:“甚处去也?”怀海答到:“飞过去了。”昨日见胡饼的是它,今日见野鸭子的是它,事相虽有来去,这能见的见性却不来不去,怀海不识它,却道飞过去了。马祖见循循善诱不起作用,便施展霹雳手段,正于怀海妄想之时,猛得将其鼻子一扭,怀海负痛失声,马祖紧接着晴天霹雳似的一句:“又道飞过去也?”在怀海的心目中,马祖的祖师形象,威猛至极,听惯了清风细雨的正面开示,被马祖突然来这么一着,猝不及防,却于猝不及防间翻转过来了,怀海于言下有省。怀海的省悟之境,虽一时顿得,却尚未消融。
怀海开悟见性后,悲欣交集,又是哭又是笑,哭的是将积蓄已久的困惑完全彻底地倾泻而出,缚脱无碍,只剩一片灵光独耀的空灵世界;笑的是将源自内心的欢乐、证悟的喜悦,毫无保留地尽情绽放。同事见状,问怀海哭什么,怀海说我鼻子被大师扭得痛还没缓过来。佛法不向痛与不痛上住,怀海已悟到了痛与不痛的自性所在。这种悟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却无法向外人道。当同事问有什么因缘不契合时,怀海也只能说你去问和尚去。同事在马祖处得到的答复却是 “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所谓“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师全提不起”。当同事将马祖原话回问怀海时,怀海却呵呵大笑。同事困惑了,问:“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怀海说:“对!适来哭,如今笑。”适来哭的,正是如今笑的,此即是怀海悟境消融处,悟境虽消融,却还需与马祖相见。
3、汝深明昨日事——印证
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
第二天,马祖升堂,大家刚坐好,怀海却做出了异常举动,“师出卷却席”,不用妄测,这是得了消息人的样子。怀海此时具足顿悟意乐,其气象举动自然与平日有别。只等马祖来勘验,之后便是明白人之间的对话了。鉴赏无价之宝,自然不需不识宝者在场,于是马祖下座,归方丈,怀海随至。
“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确实,这痛还在。马祖继续勘验:“汝昨日向甚处留心?”怀海答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透过去了,佛法不在痛与不痛上住,明白人眼里,痛亦佛法,不痛亦佛法。马祖印可曰:“汝深明昨日事。”
得个消息后,并非就此了事,“怀海即此一悟,只是初见,非是究竟,犹如童孩,虽属人类,其气力未足,脚跟未稳”,故还需保护,且看怀海得消息后的观行智慧:
马祖一日问师:“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云:“还逢着一人么?”师云:“不逢着。”祖云:“为什么不逢着?”师云:“若逢着,即举似和尚。”祖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
怀海打从山后来,亲证了这无耳鼻等貌的本来面目,谁能与之相逢。马祖还是关切地问:“还逢着一人么?”怀海自然心里有数,从容地答道:“不逢着。”马祖再紧逼一句:“为什么不逢着?”怀海已知究竟,那无耳鼻等貌的本来面目岂能呼唤得出,因此,只能兼带地回答:“若逢着,即举似和尚。”马祖还是不放过,步步紧逼:“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怀海见这一问,自知已是怜伤了那个,故云:“某甲罪过。”事因马祖而起,不仅怜伤了那个,更紧逼怀海说出那个,所以马祖也说:“却是老僧罪过。”《金刚经》中说“善护念”,得个消息后须勤保护,“不知保护则成罪过,自知触犯得罪过,罪过即非罪过,翻成保护矣。”“他父子俩机用宛转,回护得妙;不存正位,那管大功”。
4、马祖一喝,三日耳聋——大悟
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
怀海经前一悟,虽已见性,却只是初见,并未圆成大道,故还有此“再参话”。马祖将周遭事物随手拈来,以床角拂子点拨怀海,怀海见状说:“即此用,离此用。”马祖一看便知,怀海的“即此用,离此用”还处在二元对立之中,还未体悟到即离同时。马祖故作无事,顺从怀海,若无其事地说:“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意思是说你已经明白了这回事,以后如何开示学人啊?怀海将拂子竖起,马祖继续试探:“即此用,离此用。”怀海便把拂子挂于旧处,认为一即一离就表示了佛法,却还是先即后离的手段,并不具备即离同时的胸怀。马祖看得明白,遂“振威一喝”,怀海正处于些许得意之时,被马祖突如其来的一喝,万念俱空,一个念头都动不了,“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普含万相,一切都不相妨碍,清清爽爽,在此境界下,三日有余。“三日耳聋”是一个比喻,大悟后境界的比喻,并不是说马祖一喝声音太大,使得怀海三天都听不清东西。“三日耳聋”的境界不是思想就能得来的,而是一门深入亲证得来的。佛教有很多法门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一心念佛,或者绵密持咒,到一定程度时,再借一个缘,就能契入。
马祖一喝,怀海三日耳聋,这一举可谓石破天惊,在禅宗史上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后世禅师(包括怀海在内)也经常以此公案开示学人。怀海曾举此竖拂因缘开示黄檗希运:
佛法不是小事,老僧当时被因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檗闻举,不觉吐舌。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其有超师之见。”
怀海举此公案试探黄檗,黄檗已知那回事,“三日耳聋”已瞒不住他,黄檗旋承怀海印可。怀海的法嗣沩山灵祐禅师,沩山灵祐禅师的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均是开悟的大宗师,二人创立了沩仰宗,也曾论赞这一公案:
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显大机之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道之师。”沩山云:“如是如是。”
马祖为怀海显大机大用,怀海也得马祖大机大用。其后临济宗、沩仰宗盛行后,很多禅师对这则公案均有拈提,此不一一赘述。
综观怀海的悟道因缘,其证道之路确实行来不易,除自小深具善根,还经历了严持戒律、读经看教等渐修过程,走过了存疑、见性、印证、大悟等次第,可见,禅宗讲顿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马祖自阐化江西以来,参学的人不计其数,开悟见性的有八十四人,相对来说,参学的人多,见性的人少,于见性人中,能够圆成佛道的少之又少。怀海禅师便是一位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而大彻大悟、圆成佛道的大宗师。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