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这个奉新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这个奉新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
转载
徐璐于 2023/06/05 08:41: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4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
这个奉新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
显示
前不久,县诗书画协会的赵怀青老师送我一本《奉新赵氏家谱拾遗》,书中载有上富刘子美老师撰写的《昌彦公传》一文。文中记叙了他与昌彦公同窗共读的经历和深厚的友谊,读来让人无不感慨,潸然泪下。今年4月18日,我在奉新信息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罗坊蓝田赵家兄弟,同读黄埔军校;一个名留青史,一个血染湘江》的文章。其中写到的抗日英雄赵昌彦就是刘子美老师笔下的“昌彦公”。拜读《昌彦公传》,我们不仅看到赵昌彦学生时代的风华正茂,更领略到他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赵昌彦生于1920年,祖籍奉新罗坊蓝田赵家。“父祖辈以上累代乐耕植而崇诗礼,积勤俭乃致小康。善称之为:耕读之家。”他1939年与刘子美老师同班毕业,曾义结金兰,后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谋面。刘子美老师在《昌彦公传》中回忆:赵昌彦幼年在家塾念书时遇到名师,文史诗词他琅琅上囗便能默默会心而不忘。读到高小时,各科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尤以写作居全班之冠,文名噪于全校。赵昌彦在六年级时曾写有赠言:“同学如云,分飞梓里;诸师似燕,各返温巢。”与“寒衣几处催刀尺,书阁无人弄管弦。”其情辞并茂,缠绵流畅,出自一个小学生笔下,可见才气横溢,无不令人惊叹。刘子美老师还谈到,赵昌彦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亲睦随和,嘻笑哄闹时往往忘形失态。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常不修边幅,披衣趿履,蓬首污面。与同学在一起时神志怡然,俨如玩世不恭的少年名士,而在谈吐间却每每突显出报国忧民之志,隐隐以班超(东汉时期的军事家、外交家)、祖逖(东晋时期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自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原板荡,烽火哀鸿,民族危急,家国将破,救亡图存的呼声在神州大地呐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抵御外侵。这时候的赵昌彦毅然决然放弃原参加保学教师的考试计划,转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报名,投笔从戎。据《奉新赵氏家谱》记载:“赵昌彦系黄埔军校工科十七期毕业,任排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殁年22岁。”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表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527人。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1941年11月20日毕业于铜梁,计1374人。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1942年2月1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030人。十分遗憾的是因笔者手中掌握资料较少,故没有查到赵昌彦在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
刘子美老师《昌彦公传》文中记载:“赵昌彦是在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次激战中,身负重伤撤离火线,送前线军医院急救无效而光荣牺牲。”而他准确得到赵昌彦抗战牺牲的概况是在1989年与赵昌彦的兄长赵云程相交后才得知。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薛岳司令长官为主的部队,在湖南长沙地区对日本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其中大小仗打了数十次处。英雄赵昌彦当时参加了那次战斗而牺牲以及他所在那个部队,笔者查阅了许多有关资料,都无法查找到任何信息,只有留下深深的遗憾。
此刻,我们有理由坚信:英雄赵昌彦的忠魂和无数抗战将士将永远长眠在湘江这块沃土,他们仍然在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和我们的安宁。那长青的松柏,犹如英雄们的化身而傲立挺拔;那烂漫的山花,犹如英雄们的魂魄而惊艳千秋。
赵昌彦是上富刘子美老师的同窗好友。当年赴国难,战疆场、杀倭寇、抛头颅,是同学之楷模,抗日之英雄。悲痛之余,他赋诗两首以寄怀念。
其 一
五十三年生死别,
酸咸苦汁浸淘身。
断词留箧哀成谶,
殇国膺荣黯创神。
凄绝隽才曇现影,
湮残风采夢劳人。
西窗烛炧寒凝焰,
镜里惟馀白发新。
其 二
难忘活水稻花香,
琴韵曾縈深柳堂。
秀笔可矜才佼佼,
纯情何在意茫茫。
秋灯读史疑相析,
夜雨论诗语搂床。
一逝冥濛魂不返,
余生我亦被冰霜。
黄埔出身的抗日英雄赵昌彦,已牺牲80余年。他从戎时没有家室,至今他的忠骨葬于何处仍无下落。他的三个兄弟赵云程、赵昌庆、赵昌云都已离世,堂侄辈们也进入老年,堂侄孙们对他的经历几乎不知。笔者通过采访、调查,留下了抗战英雄赵昌彦杀倭寇的一些简朴文字,其意义在于警醒我们的良知,要永远敬畏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些曾经坚毅的面容;要永远记住我们民族受压迫,人民遭欺辱,被外侵蹂躏的悲惨岁月。一寸山河一寸血,心中长鸣警钟声;勿忘国耻,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