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这对绝配夫妻,令人醉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这对绝配夫妻,令人醉了...

转载 徐璐2023/07/07 08:53: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56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奉新这对绝配夫妻,令人醉了


龙江河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两个奉新人来到人世间,仿佛就是为了千年修炼后的一个约定。


他的乳名叫灵马子,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潦河边上一个叫巷口的小村落。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在一场意外事故中因公身亡,他17岁的人生角色瞬间转变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她的乳名叫菊伢子,也许因了那个冥冥中的约定,只晚灵马子一个月呱呱落地。10多年过去,赤岸镇下坑村田野间常常闪现着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姑娘,是村人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灵马子出生的老屋堂)

为了支撑家庭,读高一才一个多月的灵马子无奈地辍学,被照顾到刚开办不久的浮云酒厂当了一名工人。

酒厂初建时,拢共才十来个员工,酿酒设备十分简陋,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人们愣是凭着一腔热情酿造出了高达60度的散装白酒。而灵马子走上社会后,人生留给他的第一个难忘的印记,便是厂里安排他去县城卖酒的经历:他肩挑一对装了100斤白酒的大缸,顶着烈日走了10多里路来到县城。在老菜市场出口处摆开了酒摊,为了招徕生意,允许顾客先试后买。第一个品酒人提起酒吊子才抿了一口,立即呲牙咧齿地惊叫起来:"天哪,咯哪是酒?是火药子啊,莫把人烧死咯!”整整一个上午,不但没卖出半两,后来连尝酒的人都没有了。灵马子只得懊丧地将两缸酒又原封不动地挑回了厂里。从那时起他就意识到要酿造出好酒并非易事。此后,厂长安排他与几个年轻工人到知名企业四特酒厂去取经。酒厂的老师傅比较保守,不轻易将酿酒的诀窍示人,好在灵马子像他的名字一样,头脑活络,鬼点子多,经过几番周旋,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管多难,以后一定要把酿酒这门技术琢磨透!

话说菊伢子,初中毕业后考进了赤岸陶瓷厂,因为交不起1000元进厂费,通过亲戚帮忙调到了浮云酒厂。进厂后,她将长长的辫子剪成了齐耳秀发,活脱脱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女青工的经典形象,不过那时灵马子已经响应国家号召到部队服役去了。当时厂里急需技术人员,厂领导见菊伢子有文化,做事认真,几次送她到江西大学等单位委培,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取得了化验技术员的资格。
 

(左一为菊伢子)

三年后,按照“社来社去”的退伍分配原则,灵马子回到了酒厂,被安排到酿造车间当班长,他心底那个一定要把酿酒技术琢磨透的情结又活跃了出来,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尤其是部队那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对他影响极大。到车间工作后,他每天都要送好几次样本到技术科化验员菊伢子进行分析,菊伢子不仅工作认真,为人也很好,对灵马子送去的样本,不管是规定必须要送的还是他自己做实验用的,都一一认真分析。于是这两个人的故事就有点意思了。车间里的工人见灵马子每天“无十冒次”往技术科跑,都纷纷议论他是看上了这位女技术员,想跟她搞对象。灵马子的整门心思本来在工作上,听到工人们的调侃,不由真的动起了心思,想到自己老大不小,是该找个对象了,再看看菊伢子,高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像会说话似的大眼睛,怎么看都是理想中的对象。可是如何向人家开口啊?他先试探性地给菊伢子写了一封信,不料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过了十来天,他实在憋不住,利用送样本的机会,鼓起勇气对菊伢子说:“你到了年龄,我也到了年龄,我没对象,你也没对象,我们两个就好了吧?”菊伢子满脸通红地把手一挥:“去去去...”立即将他赶了出去。

(在部队当兵时的灵马子)


灵马子碰了钉子,令两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变得尴尬起来,从此,灵马子去送样本时,总是紧张得说话都结巴;菊伢子送化验单回来时更是红面赤颈。好在这种情形没有持续太久,王副厂长出于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主动给灵马子介绍对象,灵马子是个直筒子,他告诉王厂长,别人他都不想,就想找菊伢子。王厂长说那我试试看吧。没想到王厂长一问,菊伢子竟满脸含羞地应允了,灵马子终于抱得美人归,顺理成章地与菊伢子结成了百年之好。


文章写到这里,再喊这两个人的小名就不妥了,他俩的大名其实不少奉新人都知道,丈夫:熊传树,妻子:金爱菊。
(这是多年后熊传树与金爱菊补拍的结婚纪念照,不难想象当年他俩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爱侣)

一个配酒师,一个化验员,两人对酿酒奥秘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绝配夫妻。有了爱情的滋润和爱妻的全力配合,熊传树在事业上的进步就像猴子上树,刷刷地往上窜。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取得了国家认可的评酒师和酿酒师资质,并且当上了江西省白酒评委。浮云酒的酿造在创办人之一的金继旭厂长带领下,如日中天,越酿越好,陆续获得了省部级多种奖励。笔者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应邀为浮云酒厂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宋公有知当畅饮》荣获了省里的创作大奖,金厂长等几位厂领导特意在县城广场举行了庆贺仪式,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这次采访时才得知,当年为庆贺仪式燃放鞭炮的人正是熊传树。

有一年,厂领导委派熊传树带着浮云酒参加全省白酒评比,而第二天刚好是他妻子身怀六甲的预产期,那天上午,当心神不宁的熊传树听到主持人报出奉新浮云酒由多位评委打出的高分,“江西名酒”的称号尘埃落定时,他不顾一切地冲出会议室,立即打车赶回奉新,终于听到了女儿清脆的啼哭声。从此,他的心底便铭刻下了19891129这个双喜临门的特殊日子。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浮云酒题字:“诗酒一家”)

社会的变迁有时会令人猝不及防。进入新千年不久,由于种种原因,随着企业的改制,曾享誉大江南北的浮云酒停止生产,退出了市场,“浮云酒”商标也被省内一家大酒厂购买。熊传树夫妇神情黯然地离开了曾令他俩激情燃烧的一方热土,为了生存去了省城南昌开出租车。

经过数年打拼,熊传树的家庭经济条件大有改善,埋藏在夫妇心底里那个“想做好酒”的念头,又时不时地会冒出来,却总也下不了决心。

直到有一天,一个南昌人看到他家博物架上摆了一瓶那种铁皮盖子压口的浮云酒,提出用800元买下来,夫妇俩吃惊不小,这种酒当年可是只需34角一瓶啊!事后他俩才知道,这种铁皮盖子压口的浮云老酒,在周边白酒市场上已经卖到1200元一瓶了。因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为了降低成本,迎合市场,很多酒厂都不用传统工艺酿酒,而改为用纯粮酒精制酒了,所以像当年用传统工艺酿造获得国家部级省级的浮云酒就成了珍品。这件事促使熊传树夫妇做出了决定,回到奉新重操旧业。

夫妇回奉后经过一番市场调查,面临两种抉择:一种是做自己的老本行,用浮云酒的酿造技术和老五甑以大米固体大曲窖池自然发酵,混蒸混烧,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精心贮存,酿造出原汁原味的优质纯粮白酒。但是生产周期长,出酒量少,成本高;另一种是用食用酒精勾兑配制白酒,成本低销量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熊传树征求妻子的意见时,金爱菊说:“要是省级白酒评委也用酒精去制酒,你熊传树就臭名远扬了!”爱妻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熊传树坚定了今后要走的路。两人当即决定创办“浮奉酒坊”,不搞大动作,只做小作坊,采取“以酒养酒”的经营方式”,并作出了切实可行的三个“五年计划”,决心为传承多年来在浮云酒厂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起来的传统酿酒工艺挥洒余生。

 
(浮奉酒坊酿造车间)

苍天不负有志人,熊传树夫妇精心酿造出来的“浮奉酒”丰厚地回报了他俩的砥砺前行。“浮奉酒”色泽清亮略微黄,闻是清香,喝是浓香,回味是酱香;入口绵柔,余味悠长,不上头,不口干,盛过“浮奉酒”的酒杯久有余香。

国家质监机构工作人员闻讯而至,熊传树在欢迎他们对浮奉酒进行质检的同时,要求他们先得把送检的样酒买下来。国家有这一笔经费,工作人员自然按规定购买了。待所有质检指标都过关后,工作人员问他:“不少厂家面对质检工作人员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你就不怕我们为难你?”熊传树爽朗一笑:“你们身上穿的制服象征着公平公正,我的产品过得过不得“堂火”,自己心里有数,你们怎么会为难我呢?”当质检人员了解到这对夫妇多年酿制浮云酒的历练和已具备的酒业资质时,由衷地伸出了大拇指:“怪不得你这么有底气!”
 

(浮奉酒系列产品)

好酒不怕巷子深。浮奉酒坊尽管地处不起眼的城乡结合部,慕名前来的酒友和顾客却络绎不绝。

在奉新县猕猴桃节期间,县委书记陈志尧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浮奉酒,连声称赞:好酒!

经常有酒友循迹而来,就为了找回当年喝铁盖子浮云酒的感觉;

不少为了到外地去走亲访友或为了方便办事打通人脉的奉新人,出门前都要到浮奉酒坊来一趟,买上几瓶浮奉酒作为送礼佳品。

省城有一位上了相当级别的退休老人,每年都要前来定购不少于一百瓶的浮奉酒,从不间断;

有位久经“沙场”的“酒仙”,酣畅之余点拨熊传树,如此好酒,亏你还在卖几百元一瓶,早就该突破千元大关了!
 

(熊传树夫妇在非遗活动现场与游人互动)

采访结束后,熊传树开车送我回家,我想从他口里掏出几句有点总结性的话语,他又爽朗一笑:“其实我的想法一直很简单,就是要让奉新人喝上自己的好酒!

这句话听似简单,却醉人心田。当然,读者如果有兴趣到浮奉酒坊去畅饮几杯,会更想一醉方休。


[END]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