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老罗坊故事】“庆盛堂”的主人神秘出走,留下一百多年的沧桑演变...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老罗坊故事】“庆盛堂”的主人神秘出走,留下一百多年的沧桑演变...

转载 徐璐2024/01/26 08:46: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0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老罗坊古建故事之七:
“庆盛堂”独具特色建于清末民初


在老罗坊的一条街上,目前仅存一处有特点的古建。这幢古建叫“庆盛堂”,位于现罗市镇镇政府斜对面约30米处。古建两层高,建造风格有点像天主堂的式样,约建于清末民初(1900—1920年),迄今有上百年的历史。

老罗坊在南唐(937一975年)因当地有罗靖、罗简兄弟在梧桐(现梧岗村)山下开办以教圣贤理学为主的“梧桐书院”而名声远播,即以其姓名命地方为“罗坊”。到南宋嘉定十年(1217)罗坊已经是奉新全县的12个乡之一。明朝年间,罗坊德高望重的商人罗英叔受命兴建罗坊集镇,历经数年的努力,罗坊一条沿河而建的三里长街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整个街道商铺林立,井然有序,是除奉新县城外最大的一座城镇,罗坊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据90多岁的徐辉铭老人回忆,清末民初时期罗坊老街上有“简文华堂”、“普济生”、“同兴堂”、“宁安堂”、“庆盛堂”五处药铺。其中“庆盛堂”药铺是药都樟树一个老板建的。这处古建在老罗坊街上建造的独具特色。两层楼一个石门进厅,方砖铺地。第一层有两个石窗,分别雕有“梅鹿衔花”、“飞鹤祥云”图案,形态逼真,寓意吉祥。大门上方有一长方型的石匾,上行书写“庆盛堂”三字,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粉刷复盖,外墙中间四个方柱上分别刻有“国营药铺”四字。我想,这可能是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写上的“招牌”,要不能清末民初不可能有“国营”之说。

 “庆盛堂”在清末民初建的时候,其地段就是罗坊老街的中心,正门的左边是医院,右边却是烟业巨头赵明德的“永大祥”烟栈。门前一条老街繁华似锦,熙熙攘攘;特别是“大井头”的那口建于道光十年的(1830)古井,立于“庆盛堂”正对面,相得益彰,更添几分特色……

原罗坊老医院旧址

 “庆盛堂”这座古建的原始主人留在民间的故事几乎都是传说,有人说北伐军路过罗坊的时候他跟随走了,也有人说他为受伤的红军提供药材被国民党发现后杀害的,也有的说他为躲避战乱回老家去了……坊间传说版本很多,都没有得到查实。但笔者在采访中得知,他离开之前以500块银元的价格将“庆盛堂”卖给了当地一个做木材生意的老板潘铭登。从此,这幢古建由潘老板的子孙继承至今,其家族已五代见面仍居住在“庆盛堂”,后继其乐融融,事业有成。

罗坊老街上仅存一处较完整的老柜台。


 “庆盛堂”的原始主人虽然在老罗坊历史上无法查实他的历史背景和尊姓大名,但他为老罗坊留下的“庆盛堂”这一古建,不仅见证了罗坊这块红色沃土的风起云涌,百年的沧桑巨变和繁荣昌盛,也为后人研究老罗坊的古建,发掘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价值。

老罗坊这条三里长街,因民生的需要,近年来相继拆除改造,兴建起防洪大堤,宽阔的沿河路铺上了沥青,民众常到河堤上休闲、散步,成为罗市镇民生工程的一大亮点。到目前留在世上仍保存完整,又有历史记忆,又能体现清末民初时期罗坊繁华之景象的也只有“庆盛堂”这幢古建了。八十年代我在罗坊文化站工作时,“庆盛堂”作为罗坊的古建登记在册,列入了本镇历史文化遗存加以保护。

去年四月我从深圳回到罗坊,勿见“庆盛堂”整个墙面被石灰粉饰……顿时,我的心似乎被针扎了一般,疼痛无比。当我走近“庆盛堂”,凝望历史,历史已经不复存在;翻捡记忆,记忆已经面目全非……这活生生的老罗坊历史不但没有得到保护,反而被愚昧得再也无法复制。那墙面上栩栩如生的石雕“梅鹿”和“飞鹤”,那沉淀岁月迹痕的块块青砖从此与世隔绝,被无情的“白色”掩盖着自身的厚重文化和历史沧桑……如今,老罗坊这条街上还有什么能让后人留下记忆?还有什么能让后人驻足凝望?真的没有了,永远没有了…… 

 

“永盛堂”被无情的“白色”掩盖着自身的厚重文化和历史沧桑……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