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人​赵敬襄的奇异人生,十四岁即中进士...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人​赵敬襄的奇异人生,十四岁即中进士...

转载 方璜2024/02/10 08:49:5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奉新赵敬襄的奇异人生
樊明芳

赵敬襄(1756-1828),榜名宾兴,字司万,行韶三,因宅近竹冈山(今狮子山),故号竹冈。他是赵青达长子,奉新县县市乡(今冯川镇)下坊人,系北门赵氏考取的第3名进士,有着异于常人的传奇人生。

赵敬襄出生时天现异象。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二十九日晚上,父亲赵青达突见天空有一颗瑞星坠于他家屋顶,第二天上午巳时,赵敬襄呱呱坠地,于是人们都议论说:“这孩子或许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嘉庆四年己未姚文田榜”进士第45页载:“生之前一日,父青达见星陨屋,明日而敬襄生。”《奉新赵氏家谱》卷16·传第122页载其侄孙赵启闾撰《伯祖竹冈公家传》中也有“公生时瑞星流于屋”的说法。

赵敬襄自幼聪慧,异于常儿。刚满3岁,他母亲陈氏背着他,教他读《四子书》,他一会就能很流畅地背诵出来,要知道此时的他尚不识字呢。到6岁时,他就能写文章了。到9岁时,他在冯川书院参加考试,竟然考了第1名。他11岁应童子试,知县认为他写的文章构思非常奇特,拔取正案第24名。14岁时,他以第3名的成绩考入冯川书院,正式成为一名秀才,在本县北乡(今宋埠镇)锁石帅光祖名下攻读,其间考过县试第4名和府试第5名。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嘉庆四年己未”进士载:

“幼聪颖,甫三岁,母陈氏襁负于背,口授《四子书》,辄琅琅成诵。六岁能文,九岁试本县书院即冠军。应童子试,邑侯甚奇其文,拔取正案第二十四。”

(同治版《奉新县志》书影)

这是赵敬襄成为秀才前的表现,虽然写的是他读书时情形,但处处表现出超常的智慧。14岁就考取秀才,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现象,说他是一位神童,一点也不为过,更为奇特还在后面呢!

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闱,赵敬襄与本县宋鸣珂、徐冕南同科中举,这一年他才14岁。第二年春,他在父亲的陪伴下进京面圣谢恩,礼部尚书王际华将他与百岁举人李炜同时引见,二人年龄相差85岁,乾隆皇帝见到他们也惊异不已,鼓励赵敬襄说:“中得举便中得进士。”皇上再三敦勉他努力进取,早中进士。这一老一少进京面圣,本身就是一件奇事,也无怪乎“见者咸相褒异”,一时在京城竟然传为佳话。

(《奉新赵氏家谱》书影)

然世事岂能尽如人意,赵敬襄参加当年礼部主持的春讳会试,他竟然落榜了。要知道全国每三年一届的会试总共才录取200多名贡士,经皇上殿试之后才算进士,赵敬襄首次会试不中,亦系意料之中。因此,他在盛名之下也能接受这个事实,并打算先在京谋一份差事,以后再考。这是他经历的人生第一次挫折。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敬襄被录取内阁中书,但吏部引见时,乾隆皇帝觉得他小小年纪又如此优秀,仅做个小小的内阁中书实在可惜,让他下届继续努力参加会试,将来所起的作用会更大。既然皇上如此说,他也只好作罢。这是他经历的人生第二次挫折。

乾隆四十年(1775)春,赵敬襄第二次参加礼部主持的春闱会试,他中了第4名贡士,放榜名单已经付印,就等皇上殿试了。当人们都在认真地欣赏他写的策论时,有人突然发现他的策论中有一字没有注意避讳,这事本可大可小,但当有人较真并向礼部检举时,礼部只得取消他的资格并补取他人。赵敬襄经历的这人生第三次挫折真的让他痛悔不已,没想到一次粗心大意竟然把自己美好的前程给葬送了,始信细节之于成败有多么重要。

此后,赵敬襄累计10次上京会试,嘉庆四年(1799),他终于以会试第3名中式,嘉庆皇帝殿试时,钦定3甲第1名,赐同进士出身。新科进士引见之前,嘉庆皇帝主持朝考,他因为考了第10名,故得以进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适逢皇上万寿寿辰,普天同庆,雨露均沾,他祖父、父亲都被封赠如其官职,他祖母、母亲、妻子都被封赠为孺人。荣封3代的这一年,赵敬襄已经43岁了。

嘉庆六年(1801),新科进士三年见习期满,翰林院庶常馆散馆,赵敬襄被任命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当年秋,吏部给了一次假期,让他回乡省亲,他在回家途中收到弟弟赵贵兴(号蔼山)乡试中举的喜报,喜不自胜,赋诗志喜。与家人团聚是无比幸福的,但毕竟好景不长,假期有限。第二年,他返回吏部供职。

嘉庆九年(1804)七月,弟弟赵贵兴(号蔼山)中举3年后却不幸突然病逝,赵敬襄惊闻噩耗伤心不已,但他更担心老父亲受不了这丧子之痛,他立即请假回家,在途中,他仿西汉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讯》,其中大意有“渊明以妹丧去官,而余以弟丧归里”的说法,大概是以陶潜自况,有“倦鸟知还”之意。此时母亲已经不在了,父亲已年届八旬,身体尚好,精神矍铄,屡次催他回京供职,他只得委曲从命。

嘉庆十三年(1808)冬,他刚返回吏部候补,就接到了父亲逝世的噩耗,他为没能在父亲身旁尽孝送终而满怀悲伤,办妥父亲丧事后,他再也没有出去做官,这年他才52岁。家传说:

“公气度和平,而丰骨峻整,平生不以私干人,而人亦不能干以私,声望卓著,当时权贵争罗致之,而公未尝以衣裾撇其门,故仕途终蹭蹬。”

赵敬襄弃官回家以后,由于他才华横溢,声望卓著,年龄不大,当时有很多权贵都想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做官,但他都坚决地拒绝了。当广东省肇庆府的端溪书院(广东四大书院之一)想请他出任主讲时,他却爽快地答应了。他在端溪书院主讲5年,“以真品实学勖及门,故造就多伟器”。此外,他还主编了《端溪书院志》,为广东肇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赵敬襄终生好学,学问渊博。他在《周易》、《四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传世的《赵太史竹冈斋集》共收著作十种:《字书三辩》、《困学纪闻参注》、《四书图表就正》、《端溪书院志》、《端溪课艺》、《竹冈杂缀》、《竹冈杂缀续》、《竹冈诗草》、《竹冈诗话》、《竹冈小草》。故家传补充说:

“自幼至老手不释倦,初从汉学入,泛览诸家之说,而衷诸宋儒义理,故其学博而能精,不蹈考据空疏两家之弊,经学中尤䆳于易,尝语人曰:‘吾数茎髭为此白矣!’又曰:‘五百年后其有知己乎?’盖所著《周易筦窥》实为前人所未发读者,未易窥其所以然。”

赵敬襄的生活习性也异于常人。县志载他“性嗜酒,左披卷,右持壶,怡然自乐,终日亦不醉。年七十三,疾革无他嘱,吟七绝一首云:‘魂游缥缈虚无际,命在须臾顷刻间。只恐夜台无纪叟,提壶沽酒复空还。’吟罢而卒。”好酒不为奇,然终日壶不离手且不醉为奇;好诗不为奇,然病革临终无他嘱,尚不忘吟诗一首则为奇之又奇也!

综合上文可知,赵敬襄坷坎的一生创造了许多奇迹,且不说他出生之前天象之奇,仅三岁背《四书》、14岁中举人、15岁与百岁举人上京面圣、19岁会试得而复失以及好学、好酒乃至临终前好诗之情节,无不具有传奇色彩,常人闻之无不惊异。

赵敬襄后裔情况如何?族谱载其娶甘家巷甘氏,只生1女;娶扬州张氏,生佑书、佑藩、佑象3子并2女,可谓人丁兴旺。此即赵敬襄曲折离奇之一生。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