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那时候,奉新有一支上海垦荒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那时候,奉新有一支上海垦荒队...

转载 方璜2024/06/19 09:40: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67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上海垦荒队在奉新




1954年夏,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灾,造成全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应的巨大困难。1955年10月,接任不久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向国务院呈请报告,提出"紧缩上海计划",将3万多名社会青年、闲散无固定职业的居民,疏散至江西农村垦荒生产,以减轻上海市粮食供应的压力,使它由消费型大城市、变成生产型大城市。同时,计划今后移民30一80万人去江西,此报告获中央批准;《知青史》研究人员称,这是日后大规模掀起全国知青下放运动的前奏。

1956年正月后,上海市对下放涉及人员进行了动员,4月25日经火车、汽车、船运等,下放江西农村垦荒队人员陆续到达分配地点。

他们主要分配到人少田多,人烟稀少、发展空间大的地方落户扎根。比如鄱阳湖沿岸,丘陵、平原等地,仅知的有我县会埠镇青树、张坊,罗市社区、罗市镇港下孔源、广昌,梧岗塅里、阴村、墩上,芭源兰家等地,均有垦荒队成员分布。

会埠镇张坊垦荒队员,原奉新造纸厂车间主任彭大海曾对我说:下放垦荒队人,大都是上海附近省、县的,以苏北人为最多,(上海称江苏东部,黄浦江以北为苏北)。

上海解放后,人民生活稳定,幸福指数节节上升。解放前上海各行各业都有青帮"把头"欺负,要交繁杂的各种钱给他们,甚至卖苦力的脏活淘粪,也有"粪霸"把守勒索,至于码头装卸,摆摊设点也是少不了要交巨额保护费的。解放了,这些欺压群众的不法人员均被法办、驱除。就业环境大大改善、机会众多,如此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这才有了附近翻身百姓大量涌入上海市区谋职的浪潮。但诸多的麻烦随之也来,它加剧了上海市区的臃肿、负担……

垦荒队青年男队员、罗市港下孔源的朱友福,身材高大,当年正值20岁年纪,身强力壮,每次砍柴时,他总是一个人在村子附近伐薪,不去远处,问是何故?他面露惧色,忧心忡忡地对当地人袁思德(袁我根父)、宋方高、韩协德等人说,"山上有老虎,牠会吃人的″!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一阵哄堂大笑。真是杞人忧天!青天白日,怎么会有老虎呢,即使有也在晚上。

垦荒队二代、罗市镇农技站原站长王功湛对我说,下放在罗市芭源兰家的其父,是浙江省舟山群岛沈家门人,成年后经人介绍去了上海做水手、船员,去过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见多识广、阅历十分丰富。抗美援朝战争后,被打败的美国人,对新中国进行海上经济封锁,船出不了远洋,自然船员也失业在家,长年累月,他也就成了动员下放对象。

罗市梧岗塅里上海垦荒队队员刘颐钧,身高一七三,戴一副近视眼镜,清秀儒雅。家贫的他小时候因是某少爷的书童,在上海租界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陪读过几年,可笑的是正打正经的学生少爷学习成绩却半桶水,而小刘他文学、语言悟性颇高,精通英语,做过解放初上海某扫盲班的老师。能文能武的他,下放后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为挣10分工的壮劳力。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是金子,到那里都会放光"。1974年,罗市中学贴出招聘英语教师启事,他前往应聘,面对几位危襟正坐的评委,他一阵叽哩古噜后,县局派来的专家们一致掌声通过录取。罗市中学遂聘请他为英语老师,弥补了外语课缺师资的空白。他积极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刻苦努力,学生们升学考试中成绩优异,受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垦荒队员一代和二代中,有很多漂亮的女青年,也有很多的帅哥,随着岁月的前进步伐,他们都到了婚龄,与当地人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过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如罗市港下广昌垦荒队二代靓女郑金妹嫁当地青年周传恩,妹妹郑银妹与罗市街青年邹南平成婚;孔源垦荒队二代女青年朱友凤,嫁本队男青年宋方根,梧岗墩上垦荒队人吴玉平娶兰田姑娘楊大莲等等。他们郎才女貌、自由恋爱,演绎出曲曲美好动听的跨省爱情凯歌。听大人们说,那时谁能与上海垦荒队人结亲是棕莫大的荣耀事呢!

50年代末,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参加志愿青年垦荒队共青社是年轻人的首选,他们青春焕发,朝气逢勃,垦荒造田、发展经济。据吴菊香提供资料:1959年,她大叔吴玉安时年19岁、二叔吴玉平17岁(二人今健在),向父母吵着要去参加在江西德安县的志愿青年垦荒队共青社,可由于俩人都不是共青团员、再则已随家落户等原因被婉拒,他们只得悻悻而回;万万想不到的是带路人,一个不起眼年仅15岁的少年蒋仲平,日后成为了共青垦殖场场长、书记,德安县委副书记、江西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

上海市下放我县的垦荒队人员,他们及子女艰苦创业、吃苦耐劳,为我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早已与奉新县群众融为一体。

当然,县党和政府也没忘记他们,视上海垦荒队人如本地人一样,政治上平等,经济上照顾有加,随父母下放垦荒的二代子女满60岁后,有千元以上的养老金。

最后,我们要永远思念上海下放奉新县的垦荒队员们:彭大海、彭修坤、李金平、吴玉坷、吴玉平、吴玉安、陈清付、仲学余、刘颐钧、王启清、朱有福、陈立平、裴贵宝、郑牛红、沈友放、刘海宝、楊彩凤……等等。

鸣谢:
罗市港下孔源袁我根、垦荒队二代陈德桥,芭源兰家王功湛,梧岗大陂头陈家胜、墩上吴菊香,港下广昌刘为珍等,为此拙文形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吴庆根/文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1957年10月生,奉新县供销社退休人员,爱好文学。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