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百丈山觅迹
继越王山之行,我们又登上了号称奉新屋脊的百丈山。百丈又名大雄峰,位于奉新西塔境内,山势雄伟,梵宇耸立,飞瀑高悬,为历代名人所羡慕。
一
天下清规
在百丈山有一著名寺院,乃百丈寺,为唐怀海禅师首创。怀海,福州长乐人,姓王,住百丈山,故称百丈禅师。他博学多才,善良,一生致力于佛经研究,造诣颇深,人称"励禅门之戒行,宗之洪范"。他对佛门的贡献最大的,可谓《百丈清规》。《百规》又名天下清规》,是"唐怀海禅师所立禅门宗规也",虽是禅师所立禅门宗规,但从书中可以看到当时整个佛教界的规度,为后人研究佛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非常可贵的。因此它一问世,便立即受到佛门各界和社会的拥护与推崇,成为天下僧人依此而行"的闻名中外的僧人清规。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曾到过奉新,并在百丈山西石壁上刻下了"天下清规"四字。浩劫期间,寺院和石壁都已遭到破坏,但"天下规"四字依然.经过岁月的风蚀雨打,如今那岩石上的字迹只能是依稀可辨了,但柳公的笔力风韵犹存,颇具劲媚之态。一九八三年,百禅宗一支系﹣﹣日本佛协会派人来此寻根问祖。据说,还向有关位提出了重修百丈寺的建议。至今那块岩石虽仍被撂在荒山碧野之中,但已经保护起来。我想,这岩石虽算不上国家珍宝,作为百丈寺遗迹之一,珍藏起来也未尚不可。
关于《百丈清规》对中外佛坛的影响,我们从明朝毛蕴德《百丈山》一诗,可窥一斑:
雄风高百丈,香火镇千秋。名誉魁多士,清规遍九州。
二
灵境御题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罄碧云端。
这是唐朝皇帝宣宗在百丈山写下的一首名诗。唐宣宗未做皇帝前,为避祸起见(当时宫庭夺权斗争非常激烈),曾在奉新百丈寺削发为僧。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企图把祖国江山握在他一人手中的皇帝欲,但在诗人的笔下祖国江山的壮丽图景,却再现得自然逼真,维妙维肖。我们站在灵境台的废墟上,仰望苍穹,云雾飘缈,气象万千;鸟瞰大地,冯川倒出,群峰环拱,如儿孙俯伏,好一派壮丽之景!怪不得当年雄心勃勃想做皇帝的宣宗,也禁不住兴意盎然,题诗作画。
在百丈西南还有一名胜,乃"流觞曲水"。据说,唐宣宗在百丈寺做和尚时,常到山上游玩。有一次,宣宗游览至此,忽见一民间女子冰肌玉骨,风度翩翩,颇具山野韵味。于是,这皇帝也忘了僧人的"清规戒律",尘念顿生,上前挽那女子……从此,宣宗经常在出和那女子游玩,寻花问柳,共享欢乐,并在此凿石引泉,疏为九曲。每曲置石墩以坐,又建石梁跨水,以通往来,遂成名胜。后元赵孟頫,书"流觞曲水"四字为石壁。
三
飞瀑奇观
顺"流觞曲水"而下,向东不远,有一瀑布,名曰乌龙潭。百丈山素以飞瀑高悬闻名。乌龙潭长三百米,宽四至五米,从天狗岭(百丈山最高峰)一泻而下,飞溅千尺,宛若一条乌龙自天而下。从潭底往上看,上段较窄,逶曲犹如摆动的龙尾;至中段渐宽,水势猛增,飞珠溅玉,浪翻波涌,仿佛翻滚着的龙的鳞片;再往下,可见一深潭,水势自一突兀的岩石而下,酷似龙头;再看潭底,则清彻无底,幽深莫测。距潭底不远,有庙,乃乌龙庙。相传,有一年,奉新闹旱灾,怀海禅师为拯救百姓,每天伏在神佛前,默然祷告,请求玉皇大帝降雨,但玉皇大帝不许,还怪怀海多事。怀海无奈,便自制一乌龙放之山上,口中念念有词,作起法来。一日,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忽见一乌龙自山上飞奔而下,遂成一潭。后人们念极怀海恩德,便在此修一庙纪念。这自然是茶余饭后的趣事,不必去信,但怀海禅师为民除灾的精神实在令人可敬。
四
娘娘墓前拜娘娘
回百丈寺,向北行三里,可见一秀峰,乃娘娘墓也,荒山僻野,何来娘娘墓?据说,唐宣宗在百丈山与那女子共枕欢乐时,曾山盟海誓:如有朝一日手握江山,定迎娶为妃。当时那女子以为这皇帝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并未放在心上。谁知这皇帝倒是个重感情的人,他回京做皇帝后,便派兵来接娘娘,不料这女子命薄,见了许多人马,以为来抓她,吓得失魂落魄,上梁自溢了。宣宗闻后,便暗中下旨在此修建娘娘墓(毕竟是露水夫妻,不便公开)。
娘娘墓从破土动工至建成整整花了二年时间,占地20多亩,纵横1里许,规模宏大。从墓基至墓碑,长达十多米,拾级而上,至碑前有一开阔地带,周围遍是翠竹,松柏,郁郁葱葱,幽雅秀丽。墓碑前不远处还有一亭,曰:娘娘亭。
我们伫立在娘娘墓前,静思默语,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淡淡的哀愁。
唉,可怜的女子啊!
熊厚今
作者简介
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过散文集《凝望星空》,长篇小说《毛泽东与贺子珍》。
自定义html广告位